唐诗30首背诵技巧(每天一首唐诗宋词)

唐·杜甫《兵车行》(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唐诗30首背诵技巧(每天一首唐诗宋词)(1)

【注释】

(1)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乐府新题。

(2)辚(lín)辚:车行走时的声音。

(3)萧萧:马蹄声。

(4)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5)耶娘妻子: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的并称。从军的人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四十多岁的成年人,所以送行的人有出征者的父母,也有妻子和孩子。耶,同“爷”,父亲。

(6)咸阳桥:又叫便桥,汉武帝时建,唐代称咸阳桥,后来称渭桥,在咸阳城西渭水上,是长安西行必经的大桥。

(7)干(gān):冲。

(8)过者:路过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9)点行频:点名征兵频繁。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10)或从十五北防河:有的人从十五岁就从军到西北区防河。唐玄宗时,吐蕃常于秋季入侵,抢掠百姓的收获。为抵御侵扰,唐王朝每年征调大批兵力驻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叫“防秋”或“防河”。

(11)营田:即屯田。戍守边疆的士卒,不打仗时须种地以自给,称为营田。

(12)里正与裹头:里正,唐制凡百户为一里,置里正一人管理。与裹头,给他裹头巾。新兵入伍时须着装整,因年纪小,自己还裹不好头巾,所以里正帮他裹头。

(13)戍边:守卫边疆。

(14)边庭流血成海水:边庭,即边疆。血流成海水,形容战死者之多。

(15)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扩张领土的意图仍没有停止。武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唐诗中借武皇代指玄宗。开边,用武力扩张领土。

(16)汉家山东二百州:汉朝秦地以东的二百个州。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朝。山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东(或函谷关以东)统称“山东”。唐代函谷关以东共217州,这里说“二百州”是举其整数。

(17)千村万落生荆杞:成千上万的村落灌木丛生。这里形容村落的荒芜。荆杞,荆棘和枸杞,泛指野生灌木。

(18)禾生陇亩无东西:庄稼长在田地里不成行列。陇亩,田地。陇,同“垄”。无东西,不成行列。

(19)况复秦兵耐苦战:更何况关中兵能经受艰苦的战斗。况复,更何况。秦兵,关中兵,即这次出征的士兵。

(20)长者:对老年人的尊称。这里是说话者对杜甫的称呼。

(21)役夫敢申恨:我怎么敢申诉怨恨呢?役夫,应政府兵役的人,这里是说话者的自称之词。敢,副词,用于反问,这里是“岂敢”的意思。申恨,诉说怨恨。

(22)关西卒: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即秦兵。

(23)县官:这里指官府。

(24)信知:确实知道。

(25)犹得嫁比邻:还能够嫁给同乡。得,能够。比邻,同乡。

(26)青海头:指今青海省青海湖边。唐和吐蕃的战争,经常在青海湖附近进行。

(27)烦冤:不满、愤懑。

(28)啾(jiū)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叫声。

唐诗30首背诵技巧(每天一首唐诗宋词)(2)

【翻译】

大路上车轮滚滚战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挂在腰间。

父母和妻儿纷纷跑来相送,灰尘弥漫天空不见咸阳桥。

亲人们牵衣领足拦路痛哭,凄惨的哭声直冲九天云霄。

过路人站在旁边询问原因,回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有人十五岁就到北方驻防,四十岁又被派到河西营田。

走时年少里长替他缠头巾,归来时发已白又要去戍边。

边疆的战士已经血流成河,而皇上扩张领土没有穷尽。

你没听说华山东边二百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荒芜。

即使那有健壮妇人来耕种,田里庄稼东倒西歪不成行。

即使关中兵能吃苦耐鏖战,被人驱遣与鸡狗没有两样。

老人说征夫怎敢诉说苦怨,今冬关西兵仍打仗未休整。

县官紧催租租税从哪里出?百姓相信生儿不如生女好。

生女还能嫁到街坊四邻处,生儿白死埋没于荒郊野草。

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白骨遍野无人收。

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凄惨哀叫声不断。

唐诗30首背诵技巧(每天一首唐诗宋词)(3)

【作品简介】

《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

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唐诗30首背诵技巧(每天一首唐诗宋词)(4)

【创作背景】

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见单复《读杜甫诗愚得》卷一)。《杜臆》云:“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见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一)。上述两种说法均可通。

唐诗30首背诵技巧(每天一首唐诗宋词)(5)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唐诗30首背诵技巧(每天一首唐诗宋词)(6)

赛大家集字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