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单人动作要领(太极拳缠丝劲的机巧)

太极拳单人动作要领(太极拳缠丝劲的机巧)(1)

正雷太极书院陈斌老师拳照

太极拳爱好者对“缠丝劲”并不陌生,可是,细细研究起来,我们又难以讲清楚什么是缠丝劲? 它的典型形式是什么? 训练的要点步骤是什么? 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

太极拳定向旋转动作产生缠丝劲,而旋转是武术动作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比如,长拳中的冲拳动作路线虽然是直线,但是拳的力量却也是成螺旋式向前发出的,从力的运行轨迹上来说,这样的力也是一种缠丝劲。在形意拳中最常见的劈拳的动作是由三体式开始的,在步法的配合下,一手下按回带,另一手前探翻转下劈,动作以翻转为主;钻拳则是一手翻转盖压,另一手向前上方旋转而出,要求小指一侧上翻,动作也以旋转为要。前者的翻和后者的旋所产生的劲力也都可称之为缠丝劲。在八卦掌的拳诀中就明确要求“拳宜滚出滚入”,这种滚出滚人本身就是旋转,旋转产生的劲力也可以称其为缠丝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缠丝劲不是太极拳独有的,是普遍存在于武术动作之中的,其它流派动作中的缠丝劲与太极拳的缠丝劲在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把劲力方式放在次要地位;而太极拳却是把缠丝劲作为核心劲法形式而贯穿始终。

正雷太极书院刘家瑞老师拳照

1.躯干部位:以身躯正中为轴线(上通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一线贯串,即身躯中气之通道),腰为主要动力,以套腰劲、花腰劲、螺旋腰劲为主要训练方法,同时旋脊转腰、胸腰折叠蛹动和胸腰运化,从而引导身体内部的气机运聚。

2.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为轴线,以中气贯串、双肩微微前卷里合、对拉拔长、接骨斗榫、松开似脱、互为催领、互相传递,同时旋腕转膀,促使肱骨旋动,尺挠二骨拧摽翻转,双手顺缠或逆缠,双肘松垂,随之同步旋转,从而引导双手臂的节节贯串之劲。

3.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为轴线,中气贯串,双胯同时松开,争衡前卷里合,裆劲撑圆,开膝合髌,双腿里缠,旋踝转腿,股骨旋动,双足拇趾领劲缠动,胫腓二骨拧摽翻转,从而引导双腿和双脚的节节贯串。

凡攻击的动作,不论顺缠或逆缠,为动、为分、为离心力。丹田劲运至四梢,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催足,呼气、发劲(重心下沉,劲往前发),谓之“丹田劲走四梢"。

太极拳单人动作要领(太极拳缠丝劲的机巧)(2)

正雷太极书院朱帅老师拳照

凡防御的动作,不论顺缠或逆缠,为静、为合、为向心力。意气从四梢回归丹田,肩带肘,肘带手;胯带膝,膝带足,吸缠丝劲(弧形螺旋劲)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它是在意识指气、蓄劲(气聚胃部,蓄势待发),谓之“四梢劲归丹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