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落顶峰画作(画僧演旭作品赏析)

画僧演旭善于领悟佛法的真谛,生活禅一直是佛法传扬的重点,佛法入世其根源便是要在世间传扬佛法,下的神坛来,让禅深入生活。这幅《得大自在》不正是生活禅的延伸吗?画面只有一位出家人,在聚精会神的吹着手中的萧,旁若无人,也或许身边就没有人,只有风,也或许就在山峦起伏的丛林中,寂静地只有这箫声传遍四方。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创意令人神往,谁说出家人只知道念佛抄经,而没有生活的乐趣吗?看这得道的老僧,竟是如此地悠闲,吹着萧,沉浸在自己的箫声中无法自拔,难得画面给人以生命的活力,难得演旭给出家人以生活的乐趣,这样的画面可以反射出出家人生活的另一面。

云落顶峰画作(画僧演旭作品赏析)(1)

也是,自古以来,人们对萧还是充满了神秘感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吹出来的,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浮躁的社会,谁又有那份闲情逸致躲到无人处,吹起自己的萧来,这样的场面恐怕也只有到音乐会上才能见识,哪里还会有演旭画中出家人的那份《得大自在》的感觉。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不知何处的玉人吹起了幽幽的箫声,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诗中箫声让这月下的山水景致染上了一层迷濛的美。这里的萧,指的是洞箫。历史上的洞箫,与笛同源,其鼻祖为骨哨,在之后的发展中曾被称为“龠”等。唐代以前,笛、萧通常不分,至唐代,两者逐渐有了区别,横吹有膜孔称为笛,竖吹无膜孔称为萧。而此前史书上记载的萧大多特指编管的排箫。洞箫多为竹制,单管、竖吹,是一种吹奏起来音色柔美圆润,悠远典雅的乐器。

云落顶峰画作(画僧演旭作品赏析)(2)

萧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地位极高,可以媲美古琴,故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赤壁赋》中极写箫声之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氂妇”。

云落顶峰画作(画僧演旭作品赏析)(3)

萧这样简单的竹制乐器,虽然外形朴素,却内蕴贵族气质。它是高贵的,它的品性不容俗世的玷污;它也是潇洒的,简单到可以一萧一剑走江湖。萧声响起的时候,世界都安静下来,无限的心事在萧的乐音中默默流淌,令人怀咏不已。正如《得大自在》中的高僧,在宁静的世界中,吹起洞箫,让心更加地沉静,佛法无边,乐音无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