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心病狂 僵尸(性感的大波僵尸并不存在)
遇到丧尸or僵尸题材电影,脑海中总会升起一句:
一大波僵尸正在逼近。
图片截取自《僵尸脱衣舞娘》2008
各种丧尸/僵尸恐怖题材电影或是血腥无比肢体横飞,或是催人泪下散发人性光辉。
但今天这部却能让人昏昏欲睡。
《第三波》
The Cured
▼
相比之下,还是影片的台湾译名《丧尸病狂》更贴合主题。
在片中有一种传染病毒,能让人发狂变成吃人的丧尸。
疫情在欧洲得到了控制,却依旧使爱尔兰受到了重创。
一部分的丧尸可以被治愈,通过了考察就可以回归生活。
片中两位男主,就是两个被治愈的前丧尸。
左边的赛南康复以后,来到了嫂子家。
然后嫂子这时还不知道自己老公就是被小叔子咬死的。
另一位鬓角有点秃的男主叫做康纳,原本是个律师,正准备竞选议员,结果染上病毒。
康复以后被安排去做清洁工,心中自然少不了愤懑。
想去求老爸帮忙,却因为自己咬死了母亲而被拒绝。
无论是赛南咬死了哥哥,还是康纳咬死了母亲,都并非当时染上病毒的他们所能控制的。
但在旁人看来,不管你当时是否清醒,都该为自己当初的暴行负责。
所以康纳原本一个政界新星,如今只能做一个苦哔的清洁工。
两位主角的遭遇也是所有痊愈者面临的问题,恢复正常的他们没有被社会接纳,从而衍生出了一种社会矛盾。
一批人觉得他们是凶手,不如干脆杀掉算球。
也有人宣称他们也有人权,应该得到合理的尊重。
赛南和康纳面对这种矛盾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赛南只想回归家庭,隐瞒自己咬死自己哥哥的真相,照顾自己的嫂子和侄子。
而康纳经历了更多的不公,反抗得也更激进,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病友,策划着一场暴动。
痊愈者的丧尸病被治好了,社会的“丧尸病”却依旧狂躁无比。
最终矛盾爆发,痊愈者们在社会的偏见中,掀起了一场真正的暴乱。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很催眠,是因为哪怕有暴乱,也没啥大场面。
和《僵尸世界大战》里那种酷炫僵尸大潮更是沾不上一点边。
《第三波》更多是在用偏冷的色调,致郁的配乐来表现片中人的彷徨。
比如这种小叔子带着寡妇嫂子和侄子去看风景的画面,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恐怖片。
虽然影片视觉观感并不好,却非常耐人寻味。
将片中的丧尸病毒换成另一种真实存在的东西,就是赤果果的现实。
在监狱中蹲了十几年,几十年的犯人,被释放时虽已是自由之身,却也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老犯人,在监狱中还能做个图书管理员,出狱之后没有技能,没有未来,最后选择了上吊自杀。
再将片中的病毒具象化成传染病,就更加真实。
得了传染病,隔离治疗自然是最妥善的处理方法。
然而如果治不好,就有很多人会升起人道毁灭的念头。
人类喜欢宣扬人间大爱,这点没有任何错误。
但并非每个人类都愿意和潜在危险和谐共处。
院长小时候家旁边有个小医院,后来传言说要改成结核医院,附近的居民就各显神通地开始抗议,最后搬来的是个妇幼保健医院风波才平息。
两年前杭州也出过类似的一码事,某个幼儿园边上突然要建一所医院,最近一出离幼儿园只有五米的距离,家长业主纷纷联名抗议。
院方虽说不会设立传染病科,走的也都是正规流程,也难以服众。
图片源自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哪怕从上帝视角来看所谓的害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严重,但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也确实难以接受。
说是相信治安良好,你也未必敢夜里十二点穿金戴银地走在昏暗的小路上。
听到了不会有危险,也未必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出了校门就和一群病人擦肩而过。
道理确实如此,没人不想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亲人。
保护的过程中该不该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者采取怎样的举措才最合理,也是一个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
但生而为人,最好还是相信人类有着比动物更高级,也更高尚的情感和品质。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