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文化的ppt怎么做好看(牛年趣品牛文化)

  

牛年文化的ppt怎么做好看(牛年趣品牛文化)(1)

2021年为农历辛丑年,生肖排列属牛,又称牛年。牛年到来之际,品赏一下牛文化,别有一番情趣。

  牛歇后语 在我国无数歇后语中,与牛有关的还不少,如“水牛落井——有劲使不上”“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牛皮鼓湿水——不响”“吹牛皮赚钱——无本生意”“牛皮糊窗户——一点不透风”“牛蹄窝里的水——掀不起大浪”“老牛出工——让人牵着鼻子走”等等。这些歇后语生动、诙谐、风趣,令人过目难忘。

  牛谚语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与牛有关的谚语,如“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点灯省油,耕田爱牛”“牵到市上丢了牛”“锅小煮不烂牛头”“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呼牛应牛,呼马应马”“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等。这些谚语语言朴实,却寓意较深,读来颇有韵味。

  牛诗 在浩瀚的诗海中,有不少咏牛的诗句。南北朝时的文学家陶弘景,在一首“退休诗”中,便以“牛”自喻:“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迹;唐代杜甫的“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唐代陆归蒙的“耸肩抵尾乍依偎,横去斜奔忽分散。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岛立”;宋代诗人黄庶的“春牛不使冲残日,归来黄昏饮小川”;宋代雷震的“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代李纲的《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中刻画的那头病牛,虽然精疲力竭,但还想着为了众人温饱再多耕一些田,从中生动地折射出诗人为国为民分忧解难的高尚境界;清代查慎行的“桥坏笮系绳,水浅牛可跨。牛背度溪人,须眉绿如画”等。牛年来临,低吟高哦几首咏牛诗,情趣盎然。

  牛谜 在谜苑中,有的谜面中含有“牛”字,如谜面为“禁止放牛羊”,打古人名一(谜底:杜牧);谜面为“牛打架”,打数学名词一(谜底:对顶角);谜面为“好大一朵牵牛花,下有藤儿连着它,旁边不见一个人,会唱歌来会说话”,打电器用具一(谜底:高音喇叭)。而有的谜语是谜底与“牛”字有关,如谜面为“吸血虫”,打外国小说名一(谜底:牛虻);谜面为“头戴双尖帽子,身穿黑色袍子,说话带鼻音,人人听得清”,打动物一(谜底:牛)。牛年之时,猜猜牛谜,也颇为有趣。

  牛联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牛”字的对联,别有一番情趣。如:“马逢伯乐常提耳;牛遇田单独出头。”联用典故,切题恰当,不失为妙联。又如:“牛犇,牛百岁,牛得草,牛年同唱《春牛曲》;龙游,龙川江,龙门港,龙岁都奏《水龙吟》”,上联排出三个文艺界名人,下联分别以浙江、云南、广西的三个地名相对,句尾以“龙岁”对“牛年”、《水龙吟》对《春牛曲》,联语用词贴切,独见匠心。再如:“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此联选自1982年中央电视台的迎春征联,联语全由六位作家和艺术家组成,自然贴切,对仗工整,不失为一幅佳联。

  牛游戏和牛俗 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不少与牛有关的游戏。如“牛斗虎”游戏,由两个人扮牛,两人扮虎,在锣鼓声中,牛虎相遇,虎扑牛,牛以角抵之,互不相让——老虎左扑右攻,上蹿下跳;牛则用角上抵下顶,左闪右抗,直到最后牛胜虎逃为止。此外,广西灌田地区流行“狼吃牛” 游戏、青海互助县土族有“赶牛”游戏等等,情趣盎然,深得人们喜欢。

  在我国民间,一些与牛有关的民俗颇为有趣,如壮族百姓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要庆祝“牛五节”,也叫“牛魂节”。这天,要先给牛吃“乌饭”和腊肉,然后人才能吃饭。这天所有耕牛一律休息,禁止人们鞭打耕牛,让其自由生活。在贵州侗族居住地区,每年从正月到二月间,或是秋收之后,各村寨都要举行斗牛比赛。每村寨都养有打架牛(斗牛),哪头牛得胜,就是哪个村寨的光荣。掼(音guan,扔、摔、掷的意思)牛,是回族群众的一项传统竞技运动,也称回族斗牛。回族的掼牛与西班牙的斗牛不大一样,西班牙斗牛要用剑把牛刺伤。而回族的掼牛,不用任何武器,完全靠个人的勇敢与身体的力量把牛摔倒。面对触角似剑、暴跳如雷的大公牛,斗牛者跨步向前,双手紧握两只牛角,全神贯注,用力把牛头拧向一侧,然后马上用右肩扛住牛下巴,把牛脖子使劲一别,大公牛前脚立刻跪下。斗牛者随即用力压住牛的颈部,牛顿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斗牛士获胜。

  耕牛节 立夏也是耕牛的节日。是日,尽管农事正忙,民间总要给役用的耕牛放个假,不能用竹枝抽打耕牛,还要给牛吃鲜嫩的草料,喂卵酒、吃牛人参——珍珠莲(治劳伤草药),以示对耕牛的爱护。

  牛画 古今有不少画家喜欢画牛。唐代大画家韩滉以画牛注意细节真实而享誉画坛,他画牧童牵牛饮水,牛眼里照见牧童的影子,十分精妙。所画《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曲尽其妙,堪称神来之笔。元赵孟頫赞之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唐代绘画大师戴嵩,擅长田家川原之景,画牛尤为著名,所画之牛独步千古,后人誉称他得“野性筋骨之妙”,所画的《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成为传世之作。在《斗牛图》画面上,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双牛用水墨绘出,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鬃毛,传神生动地画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

  南宋画家李迪擅画花鸟走兽,特精画牛,其传世之作《风雨归牧图》构图巧妙,淡墨烘染,画上一对水牛体态豪放、腰圆臀肥、四蹄劲健,前边牧童扶住斗笠、挟紧牛鞭,弯腰伏向牛背,催牛疾奔;后面牧童却因斗笠被一阵狂风吹落树旁,转身向后趴在迅跑着的牛背上,欲下不能。画面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名人崇牛 画家李可染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画牛大家,终生爱牛画牛,所画之牛姿态生动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他的画室取名为“师牛堂”,曾在《五牛图》上题句,“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吃草挤奶,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

  著名画家刘海粟擅长画牛,他所画之牛,往往体形特大,具有坚忍不拔之牛劲。他曾临摹唐人韩滉的《五牛图》,几可乱真;他的一幅“牧牛图”,以大篆笔法,又以张旭大草之意,仅仅几笔就把一头秋耕后的水牛再现在六尺宣纸上,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刘海粟对牛有很深的情感,曾自喻“我就是一条把一生献给艺术的‘老水牛’啊”。

  国画大师齐白石儿时家贫,放过牛,他曾就儿时放牧祖母给系一铜铃事,画成画并题上不止一首诗,其中一诗云:“祖母闻铃心始欢,电曾总角牧童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白石老人一生,以牛自喻,到老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

  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们所传颂。先生心甘情愿以牛自比,他曾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文学巨匠郭沫若对鲁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非常佩服,曾感叹地说:“鲁迅愿做头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头牛的尾巴。”茅盾听后笑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吧,它可以帮助牛把吸血的‘大头苍蝇’和‘蚊子’扫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