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历史变局(英法争霸下的牺牲品)

文|殷九洲

加拿大作为英联邦国家,却将法语同时作为除英语之外的官方语言,讲法语的魁北克省人可以说贡献了很大的力量。那么为何魁北克人会将法语作为母语呢?

这就需要追溯到殖民扩张时期英法在此地的纠葛了。

早在16世纪,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亚就奉当时法国国王之命远赴海外寻找新大陆,和哥伦布一样,他并没找到欧洲梦寐以求的亚洲,而是在1535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一片印第安人的驻地,即北美大陆,而当时其登陆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魁北克省。当时此地的居民主要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但由于疾病以及欧洲战争等原因,卡蒂亚等人并未在此建立殖民地。

直到17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和贸易公司才陆续来到加拿大的东海岸,1608年,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在此开展毛皮贸易,并建立魁北克城。1627年,法王路易十三下令,除罗马天主教外的移民不得在新法兰西(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定居。1663年,新法兰西成为法国直属省,由法国本土直接管理,法国由此开始大规模向新法兰西移民。

英法历史变局(英法争霸下的牺牲品)(1)

(萨缪尔·德·尚普兰)

当法国移民信心百倍建设新家园的时候,以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为基地的英国殖民者和法国殖民者就北美大陆的领土及贸易之间的矛盾越发加剧,进而引发双方在北美地区的殖民争夺活动。

起初法国的势力占据上风,甚至一度对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进行骚扰和部分占领。双方在北美的角逐至七年战争(1756-1763年)时达到高潮。法国此时却接连败退,1758年,英军攻陷路易斯堡,1759年占领魁北克,1760年蒙特利尔无条件投降,最终法国全线溃败。

英法历史变局(英法争霸下的牺牲品)(2)

1763年,法国在与英国签订的巴黎条约中,宣布放弃大部分在新法兰西的权益,仅保留纽芬兰附近的两个小岛以及在纽芬兰海域的捕鱼权。就这样,扎根在此的6万名法裔居民处于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英国将加拿大改名为魁北克省,加拿大于是步入了英国殖民时代。

英国为了防止殖民地上英、法两大族裔的居民发生冲突,议会于1774年通过《魁北克法案》,该法案确保了魁北克地区的法语和法国文化不受威胁,并允许魁北克保留法国的民事法和整个法律体系,同时保证当地居民的宗教自由。

美国独立革命后,很多英裔保皇党人涌入加拿大,极大地改变了该地区的人口构成,为此,《1791年宪法法案》将加拿大分为西部的上加拿大,改用英国法律系统,和东部的下加拿大,此地仍然维持法国语言和法律传统。1841年,英国政府又将上下加拿大合并为加拿大省。1867年,加拿大省和另两个英属殖民地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合并为加拿大联盟,但加拿大省本身却又被分为安大略省(之前的上加拿大)和魁北克省(之前的下加拿大)。经过兜兜转转,魁北克省最终还是成为讲法语人士的聚居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魁北克独立主义运动抬头,独立形式日益加重,为了遏制这种势头的进一步发展。1969年,加拿大推出官方语言法案,确立了法语和英语在加拿大的官方语言地位。法案指出英、法语在加拿大的平等地位。1977年,魁北克独立党人在魁北克颁布《法语宪章》,此法案第一章仅有的一条规定:“法语是魁北克省唯一的官方语言”,魁北克到现在各地所有标志还是一律由法语表明,此法案至今备受争议。

英法历史变局(英法争霸下的牺牲品)(3)

除此之外,英语文化的大肆扩张,让身处英语包围圈的魁北克人感受到了极大的文化压力,笔者认为出于这种危机感,对英语文化的本能抗拒,维护本族裔的语言文化亦为题中之义。对魁北克人而言,法语和基于法语的文化是祖先遗留下来宝贵财富,亦是魁北克人对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这也是魁北克人至今仍固守法语为其唯一语言的原因之一吧。

参考文献:

孙卫华:《浅论加拿大魁北克问题存在的原因》,中国加拿大研究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