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科协组织方案(科协系统优秀工作案例)

基层科协组织方案(科协系统优秀工作案例)(1)

“十载春华秋实,科协硕果满枝。”为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协系统工作成果,中国科协面向全国学会、地方科协、高校科协、企业科协、中国科协机关及直属单位开展优秀工作案例征集活动,从各单位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一批优秀案例进行宣传展示,旨在树立新时代科协组织新形象,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累科协智慧,汇聚磅礴力量。

征集活动得到了科协系统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共收到各类工作案例590个,涉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学术创新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政府决策咨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人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完善科协自身建设、深化科协系统改革等10个主题。现将遴选出的优秀工作案例陆续刊发宣传,供大家学习、交流、借鉴。

这座城市的科协有些不一样。

桐城市卫健委利用市、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开展工作;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农技站站长上连专家和科研单位、下连农民,加强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示范基地申报评选;市教育局科协举办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着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市气象局、地震局科协整合资源、抱团共建,开展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等科普“六进”活动……

高位推动、凝聚合力!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科协以“3 1”试点为抓手,强力推进基层科协改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的努力工作下,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拓展科协组织建设

桐城市科协深入分析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现状,聚焦科协组织覆盖不广、服务能力不强、社会影响不够等问题,广泛调研,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尝试在与“三长”联系密切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建立科协组织,以进一步扩大科协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试点工作以来,桐城市科协成功推动教育、卫生、农业、气象、地震5个市直机关成立科协,并在桐城师专、安庆文都科技职业学校、桐城中学、实验中学等4所学校成立了科协,有效团结凝聚了教育、卫生、农业等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责任心和组织动员能力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科协组织和科协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智力支持,使得全民科学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落到实处,有了具体的实施单位,同时又承担起部分学会组织功能,弥补了学会工作的缺失。

构建科协运转机制

为推动新成立的市直机关科协、事业单位科协有效运行、发挥作用,桐城市科协从实际出发,有板有眼,把管理抓得更实。

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协首先制定《章程》,明确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协是市科协的基层组织,为本单位内设的群团组织,经本单位党组织批准成立,接受桐城市科协业务指导。

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组织特点,出台系列制度制成指导手册,明确目标、职责、流程,引导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协组织把部门工作要点对标科协工作重点,相互结合交融,推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此外,桐城市科协还积极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把科协工作列入本单位、本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与部门工作对接,与工作绩效挂钩,在任务布置、活动开展、经费安排、年终考核等给予通盘考虑、全力支持。

彰显科协组织作为

通过把科协组织建到科技工作者的“家”里,桐城市科协以基层组织为依托、以“三长”为纽带、部门抱团共建共享的工作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5个市直机关科协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卫健委科协将科协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卫健系统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利用医疗网络和人才密集的优势,发挥医院院长引领带动作用,在人才建设、技术帮扶、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等工作上促进了县乡村联动。一是牵头推动与市内外各级医疗机构和专家团体的学术交流、理论培训。二是镇(街道)卫生院成立科协工作队,派驻技术人员下基层,以科技下乡、健康宣教、公共服务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医学科技普及。三是明确机制任务,院长担任队长,村(居)卫生室主任是科普员,围绕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主题日开展科普宣教、卫生服务等活动。

农业农村局科协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 15 个镇(街道)农技站站长作为镇(街道)科协副主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农技站站长上连专家或科研单位,下连农民,狠抓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实用技术推广、建立示范基地等活动。一是发挥镇(街道)农技站站长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监管架构,划分网格单元。三是抓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好 8 个富锌技术试验科普示范基地作用。

教育局科协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一是围绕青少年科技教育,以学校为主体,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各类科普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并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建设。二是在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各级学校校长组织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将科普大篷车、科普进校园等优质资源引入学校,将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引入社会,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注入全新动能。

地震局科协结合防灾减灾、地震应急演练、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等工作内容,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等七进活动,大力宣传《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挥地震台站、防震减灾科普馆的科普资源优势,利用全国科普日、减灾救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参观,年接待人数达万人。

气象局科协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等活动,通过线上知识答题、上街设摊、下乡宣传等形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图册、宣传物品 500 余份,接受市民咨询近180人次;桐城市气象台被省科协认定为 2020-2024 年度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全年接待中小学生等来访人员 4000 余人次。

基层科协组织方案(科协系统优秀工作案例)(2)

探索科学奥秘,放飞科技梦想:实验小学东校区设立校园科普e

基层科协组织方案(科协系统优秀工作案例)(3)

桐城市地震局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来源:中国科协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