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蔚

11月10日下午3时整(2时45分开始预热)我们将呈上一场非常难得的特展直播

直播将在@钱江晚报官方微博号、视频号、小时新闻客户端三个平台同时推出,敬请关注。

现场有专家导览,你可以随时和主播互动,赢取精美的纪念品。

预告完了!下面来说说特展到底展了啥。

事情要从1937年7月7日说起,当时位于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接到梁思成关于发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唐代建筑的电报,宣告了这一重大发现。

当夜,抗战全面爆发。

82年后,2019年7月7日,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组成的联合团队,再进佛光寺。

自此开启佛光寺的数字化考古调查,历经两期,长达两年多。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

这个月初,“无界之境——佛光寺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成果展”作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中的组成部分,在浙江大学艺术博物馆3号厅展出(相关服务信息请拉到最后)。

为什么一个“大系”展,会将“佛光寺”展包括在内?

“佛光寺与很多‘大系’里的绘画作品是同一个时代的,绘画与建筑虽然分属不同类别,但本身也是相通的,佛光寺里一些壁画就是照着宫殿收藏作品的样子画的。我们在这方面做的数字化工作也可以看作是‘大系’的延伸项目。”

李志荣,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介绍:正是数字化的考古研究,把珍藏于馆库,隐匿在深山中的文物遗产,以“无界”相通;让历史上同一时期不同样态的文物,在新的时代“见面”。

1、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

一进入3号展厅,迎面是主海报,藏在光纤灯丝帘后,隐隐约约,这是佛光寺东大殿的点源模型截图。

很多人会看不懂,这时需要请出团队成员、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刁常宇——

这是佛光寺数字化考古团队将东大殿的木构、彩塑、壁画、墨书所有内容数据采录收集后,计算过程的一个模型截图。这个模型截图上,密密麻麻的白色小点全是高清相机机位,仅东大殿的合成就使用了62911幅照片,而东大殿仅是佛光寺的一个建筑体,整个寺观遗址范围,数据采集一共达到11TB。

如果用0.5毫米直径的圆珠笔尖,把每一个比特的数据点一个小点,11TB所有数据加起来有25平方公里这么大,差不多可以覆盖6.25个浙大紫金港校区。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3)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4)

懂的人秒懂,不懂的人,如我,眼光会飞到海报墙两侧,按等比例打印的两座胁侍菩萨身上,一个捧着水果,一个托着供养盘,连座一米多高。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5)

两座胁侍菩萨身材娇小,可如果把目光再向左移远一点,在展厅边墙上,有一整个东大殿内真实影像图的浮雕式打印版,按照16:4的比例。

打印版上,两位胁侍菩萨就侍奉在三尊主佛正中最大那尊佛像的须弥座前,一左一右,跟须弥座一般高。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6)

好了,佛光寺里可看的还有很多,我们的观展攻略还是按展览单元顺序来讲。

2、

特展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佛光”乍现——1937年7月7日

【1937年6月26日,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一行辗转抵达五台山佛光寺,经过一周多的现场工作,辨识、确认集建筑、雕塑、绘画、墨书于一身的佛光寺东大殿,是一座唐代殿堂。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中国营造学社随即辗转南迁。1944年至1945年,梁思成分两期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发表《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一文,正式公布佛光寺调查报告。这是梁思成先生写作的最后一篇古建筑调查报告。

从此,“大中十一年”、“宁公遇”——这几个字被一代一代的人探索、驻足,仰望和宝重。与之关联的人们和他们的绝代风华,以及为探寻、调查、记录、研究、保存中国古建筑的学术精神,为后人敬仰传承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7)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8)

这个单元所呈现的,前溯跨越了一个时空。展板前有一座小小的台子,摊开着一本影集,其中就有林徽因与东大殿供养人宁公遇彩塑的合影。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9)

1937年,梁思成一行发现的佛光寺还安然无恙,当年佛光寺东大殿被确定为唐代建筑的重要物证——题记,一代代人跋涉千里慕名而去,几十年过去了,它们依然很清晰。而我们在杭州,就可以看到,是不是很庆幸。

3、

第二单元:再探“佛光”——2019年7月7日

【2019年7月7日,联合考古团队再进佛光寺,对佛光寺实施数字化考古调查。

对佛光寺寺域内外,眼目所及从整体到细部的所有遗存——建筑、彩塑、壁画、经幢、碑刻、法钟、铺地乃至残石,建立了可永久保存和可持续全面呈现的详实档案。至此,佛光寺文物实现了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系统转化。

佛光寺“四有”档案完成其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数字性的整体升级。】

中国古建筑的数字化,是最难的,团队是如何实现的?

翻看过往时代的考古资料,专家画个测图就行了。而现在,要让文物自己来说话,不是由考古人来描述对它的观察。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0)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1)

这一单元有一整块东大殿内真实影像图的浮雕式打印版,按16:4的比例,虽然打印版缩小了很多,但细看之下,你会发现数据采集质量非常高,如果真的以等比例3D打印,模型达到的精度,将不亚于在五台山现场所看到的。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2)

当然,东大殿内不止是彩塑,佛光寺也不止是东大殿。

从呈现的众多考古现场作业照片,可以了解到,数字化考古团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以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方式,所进行的数据收集工作。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3)

比方对壁画,就像拍电影一样,团队有一套专门研发的设备;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4)

比方对东大殿的上部梁下,草架的位置(殿顶上梁之下千年不见光的地方),工作人员赶掉群居的蝙蝠后,进行采集;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5)

比如对有颜色的彩塑,要精细得用到色卡,还要谨慎小心地通过不同的方法,真实采录到彩塑身上的不同重妆;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6)

……

这么细致严谨的考古,也让佛光寺的“再探”有了不少新发现:

团队从一尊彩塑弥勒须弥座背后的隐藏结构上,发现了几个字“大中十二年”,才二三十厘米长,字迹很淡。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7)

这比梁思成当年发现的“大中十一年”,确认佛光寺东大殿是唐代殿堂的证据,迟了一年。“这说明木构建筑在先,塑像在后,两者是次第关系。”

还有一个新发现,藏在拱眼壁中。拱眼壁,是殿堂斗拱与斗拱之间,被隔开的空档,一般会绘制彩画,殿的外侧和里侧都有。通过内窥镜的拍摄方式,团队发现了拱眼壁内被悬塑所挡住的早期壁画。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8)

这些早期壁画被放大打印,陈列在展厅正中一整面的展示墙上。哪怕你亲临五台山,扛着高倍望远镜,也照不见隐蔽在这么高这么局限空间里的历史遗存。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19)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0)

新的发现还在经幢的二层上,有新设备的帮助下,团队发现了梁思成当年没有记录在册的浅细线刻。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1)

不过,再探佛光寺,真正的突破在于算法的突破。

数字化考古,不是运用更科学的方法,细到极致就够了,还要做到全面性、系统性。团队关注的范围,是寺宇范围内所有的文化遗迹、附属文物,千头万绪的海量数据,再经历过漫长的后期计算,把它们全部各归其位、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这种科学方法超越了数字化处理的极限。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2)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3)

于是,我们最后将得到的是一个佛光寺的全模型,包括了里面所有的数字化信息。

4、

第三单元:“佛光”永驻——2021年10月8日

【2019年和2020年两个田野季,佛光寺数字化团队共采集原始数据约9.5TB,初步计算成果约成果数据约1.33TB,项目总数据约11TB。而佛光寺的数字化计算还在进行时……】

第三单元有一个折叠呈现的航拍图,站在侧面一个特定的角度,你看到是佛光寺完整的寺宇范围。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4)

以佛光寺建筑群为中心的佛光寺域文化遗存不仅包括佛光寺建筑群,也包括古竹林寺及东大殿东山和西北塔坪的僧塔及地下遗址等不同时期的历史遗迹。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5)

航拍图有点宏观,而一侧等比例打印的金代建筑文殊殿内的佛像又是微观的,你可以直观地通过清晰的细节感受到数字化采集的精度。一旁有屏幕,滚动播放文殊殿内数据采集的成果。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6)

如果,你觉得自己前面都看得很仔细,不妨在这个单元找一个小彩蛋,做一份小测试。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7)

折叠航拍图的角落里,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可以进入佛光寺全景导览,而二维码上藏着佛光寺里很多小元素,你能发现它们的出处吗?

5、

第四单元:“佛光”普照——迈向数字共享时代

【“工作至苦,我们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梁架上,俯仰细量,探索唯恐不周到,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是不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 ——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

相隔80年,即使用着最先进的设备,千方百计把数字化技术用到极致,记下佛光寺文物的至形至色,依然十分困难,依然至苦。但为佛光寺乃至天下文物建立详实数字化档案,值当一切艰苦。

跨越一千三百余里,穿越一千余年,伟大的佛光寺从五台山“行走”到钱塘江畔。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源于数字化时代的厚赐。正是数字化,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突破时空,超越类别,和合它们承载着的传统文化本来面貌和积淀在当代中国文化中深沉的精神,在无界之境,活力赓续,焕发光彩,助力中国梦想成真。】

第四单元,你可以走进展厅正中,正方体的小黑屋,开始一段沉浸式的考古之旅。影片内容先不剧透了,这是特展为每个慕佛光寺而来的朋友,准备的惊喜。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8)

这一单元的沉浸,不仅在于带领你经历一场考古之旅,还可以“亲临”考古大家宿白先生的教学现场,读懂东大殿的木构。

看过大屏幕上的教学短片后,可以在另一侧大屏上,玩一把数字互动多宝格。有经幢、有造像、有壁画,平面的可以放大,三维的可以360度转起来。

结束这次特展的是一棵树。从保护到研究,从传承到共享,未来考古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相互贯通的树,象征了数字化考古所追求的无界相通,而数字资源是所有文物保护利用发展研究的基础。

【服务区】

展览名称:无界之境——佛光寺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成果展

展览日期:2021年11月2日起

展览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3号厅 【服务区】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29)

梁思成都去过哪个寺(今天下午3点跟着我们镜头)(30)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