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讲解(二年级上册数学确定长度单位)

确定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7,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讲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讲解(二年级上册数学确定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讲解

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7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有比较物体长度的生活经验,而且孩子们在一年级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学生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学习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了线段。厘米和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他们不仅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丰富的长度单位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现,能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根据已有的长度表象,通过比较、排除、估测等方法利用身边的物体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估测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利用表象进行估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出问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说明)你觉得一厘米有多长?你呢?还有什么物体的长度也是1cm?

10厘米有多长?你们真能干!

师:1米有多长?(学生比划)

师:5米呢?怎么表示?(请同学们上来拉着手感受一下)

2.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厘米和米已经有不少了解。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它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厘米和米。【板书课题:确定长度单位】

师:今天厘米和米要来我们班,却因为一些问题起了争执,我们一起看看。

课件:厘米:教室约有3厘米高

米:教室约有3米高

师:它们在争执什么问题?(教室的高到底是3厘米还是3米?)

【设计意图: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回顾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对本课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解决问题,建立观念

(一)经历过程,明确方法

1.师:这也就是我们要帮他们解决的什么问题。【板贴:要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教室的高约是3厘米还是3米?】

2.师:问题清楚了,我们该怎么解答呢?先在脑子里想一想,组织好语言再举手回答。【板贴:我们这样解答】

学生回答

预设①:我认为教室的高是3米,因为3厘米只有这么短(用手比划),教室有这么高,不可能是3厘米,所以是3米。

师:这位小朋友会用手进行比划,让大家都看得明白,他是排除了3厘米,进而选择了3米。【板书:排除】你怎么想?那你怎么知道3米就一定对呢?

预设②:我有一米多高,教室比我还高,大概有3个我那么高,所以选3米。

师:哇,你会用自己的身高和教室作比较,估测出教室大约有3米高,真是个好办法!【比较、估测】

预设③:我的橡皮的高度大约是3厘米,教室比我的橡皮高多了,教室应该有3米。

师:你真会比,知道用身边熟悉的物体来比较,得到想要的答案。

3.师:你们的方法可真多,还记得我们刚刚解决了什么问题吗?(教室的高度约是3厘米还是3米。)

师:是的。你们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那我们的结论是?教室的高度是3米。

【板贴:检验,结论板书:教室的高度约是3米】

师: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仅要会排除错误的答案,还要对另一个答案进行验证。

师:你们真了不起,会用标准长度,或者自己的身高以及熟悉物品的长度作标准进行推断,用多种方法选出了正确的长度单位,帮厘米和米解决了大问题。给自

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教室是学生熟悉的地方,教室的高度是学生看得见的实物,避免了学生凭空猜测,为学生判断出正确的长度单位提供现实素材。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突出判断的方法,突出用长度表象解决问题,既有方法上的引领又有测量思想的渗透。】

(二)自主探究,内化新知

师:有了方法,我们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了。来,让老师看看你们的本领。拿出学习单。

看要求:

1.独立思考,填写学习单。

2.把自己的判断结果以及理由4人小组说一说。(每个人都要说)

3.组织好语言,上台向全班同学汇报。

上台汇报,多种方法。

预设1:选2厘米:因为2米很长,不可能是2米。

预设2:选2米:2厘米大约只有这么长(比划)不是2厘米,所以选2米

预设3:我们认为既不是2厘米也不是2米。2厘米只有两个手指的宽度,筷子不肯能这么短,2米比我们人还高,也不可能是两米。

(孩子们言之有理即可,多多展示他们的想法)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能简单的用排除法,两种可能性都要进行判断和验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既然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那你们能帮帮忙,

改变一下,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学生改正。预设:2分米或者改成20厘米等。

师:你们真厉害,不仅能改单位,还能改变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由于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差别较大,学生很容易在判断时用非此即彼的方法来判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设计这个探究环节,需让孩子们知道在排除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估测来确定答案,真正经历建立表现并运用表象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判断: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用手势表示。

(1)数学书长26米。()

(2)一根旗杆的高度大约是12米。()

展开:你怎么证明一根旗杆的高度大约是12米?(与楼高作比较)

(3)一个杯子高15米。()

(4)一支粉笔长约7厘米。()

师:佩服佩服,大家都能够又快又对的判断。小明是个爱写数学日记的孩子,今天他要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2.小明的数学日记

出示小明的数学日记:这周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老师让我们回家估一估,量一量家里物体的长度。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要东估估,西量量。我的拖鞋大约有22米长,穿在我脚上正合适。还有那张我们一家人一起用餐的桌子,有120厘米长,90米宽呢。瞧,书桌上推着爸爸的资料,足足有8米高。当然我最喜欢的是我那柔软的床,它有2厘米长,够我一个人滚来滚去了!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哈哈大笑啊。你觉得哪里有问题,请你改一改,选择一处举手说一说。

(学生举手回答)

师:是呀,厘米和米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是用错了可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3.看来你们都是发现问题的高手,你能不能用厘米和米出一道题,给同学们做一做呢?看谁的题目最有意思。(学生在学习单上出题)

展示学生出的题目(合理性,类型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手势判断,有趣的数学日记以及互相出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活学活用,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练习环节层层递进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实际经验、估测方法、长度表象加以判断。】

四、回顾反思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都研究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别人的?

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教室的高度约是3厘米还是3米?

排除法、比较、估测

教室的高度约是3米。

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这样解答

检验、结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