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

道德,无非是我们为讨厌的人准备的态度罢了。

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1)

人们说他的童话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他超凡,却不能脱俗;他的文字,就像他的一生一样惊世骇俗;曾经,每年都有无数仰慕者,在他的墓碑上留下爱的吻痕

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符号,其实只是他的姓氏。

他,就是奥斯卡·王尔德

提到王尔德,很多人会想到他与男朋友的那段“虐恋”,或者他的若干语录——“人生就是一件蠢事追着另一件蠢事而来,而爱情则是两个蠢东西追来追去”、“经验是一个人给自己所犯的错误取的名字”。

作为一名作家,王尔德着实不算多产,一生只有1部长篇小说、7个剧本、2部童话集、3部诗作和一些零散作品;不过,作为一名天才文人,他作品的数量似乎又有点多了。

我们理想中的天才,最好是给世间留下一两部传世之作,然后猝然长逝,让人永远记得他的高光时刻,然后一遍遍慨叹“天妒英才”。

一开始读王尔德的作品,我一直想不通,这样一位天资聪慧、能一眼看穿“人生底牌”的人,怎么会在阴沟里翻船?

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2)

道格拉斯(“波西”)

明知道同性恋在当时是社会大忌,王尔德居然就因为情人的怂恿,去起诉情人那位有权有势的公爵父亲。结果,王尔德的同性恋身份被曝光,成为社会热点。

这种当时被时代不能接受的“取向”,让之前名利双收、风光无两的王尔德,迅速被众人抛弃。

冷血而真实的是,曾经将王尔德捧上神坛的人,与现在将王尔德架上祭坛的人,几乎是同一拨。

真正把王尔德当朋友,始终支持他的寥寥数人中,有一位当时几乎与王尔德齐名的剧作家——他叫乔治·伯纳德·萧,也就是萧伯纳

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3)

乔治·伯纳德·萧

直到读了些许王尔德的诗,看到字里行间的纨绔,我才逐渐看到王尔德那1米93身高下的影子——自恋

这种自恋,源自他的出身和天才。

1854年10月16日,奥斯卡·王尔德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一个显赫世家,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是一名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拥有这样的家庭背景,王尔德的成长路径就是我们常见的“好学生升级史”,17岁时获得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的全额文学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后更是风光无两。

横溢的才华,可以让他踏入社会就全社会的宠儿,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被他的戏剧、小说所吸引、追捧。

与今天一样,那些华美的词藻、新颖的立意,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忧伤,他优雅地剖析着人生,轻松地剥离着爱情,天真地调戏着社会。

由于王尔德从小到大几乎都是顺风顺水,再加上他在文学和思想上每一次的标新立异,时代反馈的大都是支持与鼓励,长久被这种氛围包裹,“自恋”就会转向反面——坚信艺术的独立生命和自身价值,对世间过于怜悯,并试图挑战、颠覆传统

王尔德既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又是十九世纪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唯美与颓废是可以并轨的吗?

我想,这一切并不矛盾,物哀,是不是一种美学?暴力,是不是一种艺术?奢华到极致,就是放纵;唯美到顶点,唯有颓废;自恋到无我,只能与世界无法和解

唯美与凄美,也许只隔了一层血腥味

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4)

戏剧《莎乐美》(Salome)

1893年,王尔德创作了戏剧《莎乐美》(Salome)。

《莎乐美》源自《圣经》,讲的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

希律王之女莎乐美,在对圣人约翰示爱却遭拒绝后,因爱生恨,在为希律王跳七重纱舞时乘机索要约翰的首级,这一切,只为亲吻约翰的头颅。

莎乐美极度专情又极度无情,由爱生恨,用一支舞换一条命

可以这么说,王尔德的这部戏剧,是借用了《圣经》中莎乐美的框架去表述自己对爱与恨、美与罪的理解。

“得不到就毁了ta”,仅仅是对这部作品的悲情脚注吗

千百年来,多少痴男怨女以命相搏,也不过如此。

如果说“莎乐美之情爱”过于极端,那么,王尔德1888年创作的《夜莺与玫瑰》,则是用“染血的花刺”这个光听名字就能感觉一丝寒意的意向,道破了爱情的真相。

夜莺为了帮助年轻的穷学生获得与心爱姑娘共舞的机会,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用自己的生命之血培育了一朵红玫瑰。

然而,姑娘却因学生的贫寒而拒绝了他。

羞愤中的学生将血色玫瑰随意扔到了大街上,最后被车轮碾得粉碎——难怪王尔德曾说“心是用来碎的”。那个流传甚广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同样创作于1888年。

快乐王子为了爱与美好,甘愿“献祭”掉自己的眼睛,然而,故事的末尾,面对小燕子的死,王子的铅心崩裂成两半,而失去了任何装饰的王子雕像则被市民丢进熔炉。

这个被称为“近代英国文学的一大伟观”,好像就是王尔德最后被众人抛弃的“预言”。

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5)

1890年,王尔德创作了《道林格雷的肖像》。

这个故事大致是说:俊美的贵族少年道林·格雷与自己的肖像画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自己将永葆青春,而岁月的痕迹和罪恶将由画像承担。

在18年间,他无限放纵自己的欲望,将人性的邪恶展现到极致。终于,在他无法克制对自己的厌恶,举刀试图破坏丑陋的画像时,自己却离奇死亡。倒在地上的他,面容变得丑恶苍老,而画像却年轻如初。

道格拉斯(“波西”)就是因为着迷于这本《道林格雷的肖像》,怀着崇拜偶像的心情接近王尔德,而王尔德则是震惊于这位宛如真人版的道林格雷的颜值与性格。

两人迅速陷入坠入欲海,相爱相杀。

在道格拉斯的各种堪称极品脑残的连环操作下,王尔德因为同性恋的罪名入狱2年。

这场牢狱之灾是王尔德一生的转折点,让他从人生的巅峰直接摔落到谷底的下水道,再也没能爬起来。

王尔德曾说:“我的一生有两大关键点:一是父亲把我送入牛津大学,一是社会把我送进监狱。”

用今天的眼光看,王尔德被判有罪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彻彻底底的“社会性死亡”了

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6)

朱纯深教授

在这段牢狱生活的最后几个月里,王尔德给他的情人道格拉斯写了一封长信,这就是王尔德的书信集《De Profundis》,它被译作很多名字,比如有《狱中记》、《深渊书简》、《我的前任是极品》(网络戏称版),台版曾译为《来自深渊的呐喊》。当然,它为人所知的另一个名字,则是朱纯深教授的《自深深处》。

王尔德用他那种独有的、带着唯美的颓废感,不仅表达了对道格拉斯爱恨交织的情绪,而且还集中阐述了他的爱情观、艺术观和生活观。

王尔德曾说“生活中只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你想要的”,化用这个结构,我们似乎也可以说——

读不懂王尔德,你会不快乐,因为你还没明白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读懂了王尔德,你依旧会不快乐,因为你已经明白了生活是怎么一回事”。

虽然王尔德有这样的金句“活在世上,是非常罕见的一件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在世上,但并没有活过”,王尔德为自己而活,率性到赔上了自己的所有,这算是“活过”吗?

我想,如果真的看透世事,揣着明白装糊涂,扮猪吃老虎,闷声发大财,难道不是一种生存之道吗?难道这样就不算是“活过”吗?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命运宠幸的有恃无恐。

这就是为什么我读懂了王尔德,却陷入一种莫名的悲伤。

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7)

王尔德的墓位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墓碑是一座负重的斯芬克斯雕像,它源于王尔德那首《斯芬克斯》的长诗。

斯芬克斯代表着神的惩罚,这到底是暗指对王尔德道破人生真相的天谴?还是对王尔德过于自恋迷失自我的神罚?

墓碑的背面刻着这样的诗句——

“异乡异人泪,余哀为残瓮,悼者身孑然,悲歌长久远”

“And alien tears will fill for him

Pity's long-broken urn

For his mourners will be outcast men

And outcasts always mourn”

在没有被政府安置玻璃框前,无数慕名而来的男男女女都会留下鲜艳的红唇印记,据说,这是因为王尔德生前曾说“少女的红唇是最好的墓志铭”。

象征了“爱与死亡”的唇印与四行诗,一个热情,一个冰冷,一个暂时,一个永恒,那么,到底是谁在“破碎诗人水晶般的心”?(出自《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

读王尔德的作品,你很少会遇见虎躯一震的鸡汤,更多的是让你慨叹“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这般的毒舌妙句,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被社会和现实扇过一耳光,恐怕你不会对王尔德字里行间透出的阴森、危险、恐怖着迷,不会对字里行间揭露的冰冷、尖锐、淡漠产生认同,不会对字里行间藏着的不真诚、不和谐和抖机灵拍案叫绝。

这就是王尔德,他绝对不会只是去讴歌人生、爱情的美好和幸福的那一面。汝之蜜糖、彼之Pi霜,人生和爱情有甜和酸,更多的是苦与涩。夜莺用血染红了玫瑰,血色玫瑰却沦为街边的垃圾。

奥斯卡·王尔德生于1854年,逝于1900年,在短短46年的传奇人生里,他经历过富裕与贫苦,起于名望和掌声,纵情于豪奢与浮华,却在忧郁与自傲,零落与破败中黯然离场。

(他)为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长篇小说、诗集、童话集、散文等文学作品,还有无数经典语句透出的超凡观念,以及在那个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敢于冲破世俗围绕的爱情故事。

无论如何,像王尔德这样的人物在那个时代注定只能成为异类。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当我们再读起“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样的诗句,就不难理解王尔德说出"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一些人还在仰望星空"这话时,内心的无限哀愁。

如何看待王尔德(为什么读懂了王尔德)(8)

尼采

最后,提一些可能毫不相关的内容。

王尔德1900年11月死于法国巴黎的一家旅馆。同样是1900年,呼喊着“上帝已死”的尼采,在8月死于家中;43年后,一位天才科学家一个人在旅馆幽幽地去世。

我想,无论是否仰望星空,他们都是孤独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