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徽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三国第一高人司马徽)

杜工部作《蜀相》,叹孔明: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品德才智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为什么开篇我要引用杜工部的这首《蜀相》呢?有两点:

首先,千百年来,无论哪个时代,诸葛亮在人们心里永远是智慧的化身,对他有无限的崇敬和怀念之感!

其次,也是重点,就是这首诗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正好印证了三国时期,第一高人司马徽的一句预言,他虽然推荐刘备拜请孔明,使诸葛亮走出茅庐,辅佐刘备,但是也一语道破他的惨淡命运。

那么司马徽是谁?他又说了哪句预言,我们继续看下文。

为什么司马徽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三国第一高人司马徽)(1)

一、司马徽是何许人

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生年不详,逝于公元208年。今河南省禹州人,后汉三国初期隐士。

司马徽生得松形鹤骨,器宇不凡。他为人清雅,学识渊博,有慧眼识人之明。更是精通道学、玄学、兵法、经学,因此备受后人的敬重。

二、水镜先生为什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推荐后说了句让人似懂非懂的话,却道破了孔明一生惨淡的命运。

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中,水镜先生先后出现两次,是书中第三十五回和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五回,这是司马徽在书中第一次出现。写刘备马跃檀溪后,偶遇司马徽。司马徽道出刘备虽征战多年,依旧一事无成,其因就是刘备左右虽有良臣虎将,却无济世之才。

因此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伏龙、凤雏”,并言此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以司马徽的玄学智慧,应该看出刘备不是统一华夏的雄主,那为什么还向其推荐“伏龙、凤雏”这样的济世之才呢?原因有四:

1、当时的北方已经统一,但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为汉贼。即便能统一天下,汉必改朝,这在古代以“忠于皇权”为做人之根本的时代,是士大夫阶层不能容忍的。

2、江东孙权,虽也雄才大略,但毕竟他是一小吏之后,而逐渐雄霸江东,如果他能统一天下,依旧是对皇权的不忠,也是文人雅士不能接受的。

3、其余刘表、刘璋皆不是治世之主,早晚会被其他诸侯灭亡。

4、当时刘备虽未成事,但其名声以“仁义”诉诸,具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志。又是当时皇帝的叔叔,也就是正统的皇室血脉,根红苗正。

这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及文人雅士所愿辅佐的,因此司马徽才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两位济世之才。

为什么司马徽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三国第一高人司马徽)(2)

司马徽第二次出现,是在书中第三十七回,在这一回里,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让人似懂非懂。

起因是,在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也总想起司马徽所说的“卧龙、凤雏”,于是准备去拜访诸葛亮,恰在此时,司马徽来刘备处探望徐庶,可是徐庶中了曹操之计,只得前往许昌见母亲。

当司马徽得知徐庶已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水镜先生也再次推荐了孔明,临走时却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水镜先生的话不长,十二个字,却一语道破了诸葛亮的惨淡命运,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自孔明先生出山以后,辅佐微弱的刘备,以不成比例的极少兵力,实现了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白河用水、火烧赤壁、巧得荆州,终于帮助刘备占有了一席之地。

后来,历经艰辛,兵进四川,建立了蜀汉,使得刘备登上了帝位。之后,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倾四川全部军马,征讨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于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后,郁郁而终。

诸葛亮受先主托孤之重,不敢有丝毫怠慢,又扶持幼主刘禅,平定南方四郡及藩王孟获,使得蜀国国力渐渐恢复。

为了先帝三顾之恩,为了自己平生所愿,他又率领大军六出祁山,然,均无功而返,并于最后一次出兵,于五丈原军中病逝。

诸葛孔明先生尽管满腹经纶、神机妙算,然而终其一生,仍没有实现刘备和自己复兴汉室、匡扶天下的志愿和理想,只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叹息。

为什么司马徽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三国第一高人司马徽)(3)

结语

水镜先生的眼力和预言之准确,令人咂舌。初听他说此话时,让人听了似懂非懂,想必也没有太多的人注意,但是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再看这句话,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所以说司马徽是三国第一高人,是实至名归,一点不过。而《三国演义》写到此处,诸葛亮才刚刚登场,并在水镜先生的预言中,开始了他惨淡命运的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