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

(记者 白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农户发明了很多工具,经过上千年、上百年的不断改良,现在随着机械化的到来,那些农用工具很难见到了,不过蒲城县有一位王大爷家依然保存了几样,我们去瞧瞧。

王积荣:这是耙,它的作用就是把那土块弄碎。

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1)

在蒲城县高阳镇高阳村,69岁的王积荣大爷家看似与其他村民一样的院子里,收藏着许多老物件。尽管因为时代的变迁,这些农具已经基本派不上用场了,但它们却见证了高阳村村民勤劳奋斗的历史,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我们摄像把王师傅家的这农用工具已经拿下来了,那么我知道上边的那个叫纺花车,那么我们拿下来的这个大家伙,王师傅你给我们说下这是什么。

王积荣:耧嘛。

记者:耧?

王积荣:嗯。

记者:它在过去是干吗用的?

王积荣:种麦、种秋嘛。

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2)

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3)

王大爷这耧就是老式的播种机,也叫做“耧车、“耧犁”。是一种畜力条播机,据说两千多年前就有人使用它来播种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仿佛也已经穿越到了过去,回到了那时农耕的年代。

记者:我刚才是了解了一下,这个种麦耧它用的时候得需要两个人。一个人牵着牲口,另外一个人在后面就这样摇,这个种子就可以落下去,这也是挺辛苦啊,人要不停的这样抖。

王积荣:对对对。

记者:可能干一段时间肩膀也不舒服

王顺绪:两个膀子费的很。

记者:您当年用这个机器的时候才18、9岁是吧?那时候关键比较年轻。

王积荣:你像那一天要干十来个钟头呢。

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4)

听王大爷说他家里收藏的旧农具有的是买来的,有的是自己做的。这些农具是过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能折射祖辈在农耕生产中的智慧,也折射出现在生活的美好。提起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阳村村民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村民王顺绪就有一肚子话要说,他首先拿出了自己收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粮票、纸币,讲起了1978年改革开放前,生产队的生活。

王顺绪:生产队收麦,叫群众才一镰一镰才割,一天才割二亩地。

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5)

王顺绪说,当年他只有二十出头,虽然每年不惜力气辛勤耕作,但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都困难。好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土地包产到户以后,粮食产量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也逐渐好了起来,村民们使用的农机具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王顺绪:机械化,你看这人在地头,四亩地(收割机)三来回就完了,你多轻松。

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6)

改革开放让高阳村村民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让村民们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王积荣:过去人说那种地得纳粮,现在不纳粮了,还给粮食补贴。

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7)

高阳村古往今来,村民们都是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可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村民们要想致富,还得想办法。作为苹果的优生区,近些年村上发展苹果面积1500余亩,正是这一产业让村民们的收入翻倍增长。除此之外,高阳村还注重文化建设,让大家在农闲时有了好去处。

蒲城县高阳镇高阳村党总支书记 刘百顺:1978年以后责任田(划分)以后,农民这收入(高了),起码这温饱问题先解决了。这几年村上这整体环境,包括绿化、硬化,还有路灯、广场这全部到位了。产业我村上主要是以苹果为主,但是这花椒产业我们今年也发展了近600亩,利用我这三四五六组坡地、沟地,把这一产业想发展起来。目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上都可以,群众生活啥目前也能看来,比过去强的多。

农村收藏农具大全(老王收藏旧农具)(8)

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很多流传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用品,早已被替代,这些老物件正逐渐消失。然而,凝结了古人智慧的它们,应该作为一种民俗保留下来,供现在的人们参观、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