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

在一些“雪粉”心中,网络小说《雪中悍刀行》是可与四大名著齐名的第五大名著,文学地位高到了不可亵渎的程度。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

于是,提起近日由张若昀主演播出的剧版《雪中悍刀行》,这样的“极端雪粉”恨得牙痒。

“北凉怎么成了北椋?”

“徐骁怎么不瘸?”

“老黄怎么有门牙?”

一些差评的刁钻角度可以说是非常豹笑了。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2)

“充满优越感的极端粉”只是部分,多数原著粉还是蛮客观,对比原著,他们“引经据典”痛斥剧集不足。

这样的评论我也看了不少,不管是对选角的质疑还是对剧情的批评,都不乏有道理的观点。

当然,改编总是会存在被原著党看不上的问题,迄今为止能让原著党满意的成功改编作品屈指可数,《雪中悍刀行》遭遇窘境,并不意外。

播出前铺天盖地的宣传,光热搜就不知安排了多少,从微博到抖音,处处都是《雪中悍刀行》的影子,俨然一副年度终极大戏碾压同档期所有的派头,怎曾想播出当晚就遭遇滑铁卢。

显然,满屏的差评也不光来自原著党单方面。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3)

原著党和非原著党这次出乎意料地统一战线,对《雪中悍刀行》口伐笔诛全方位批判。

《雪中悍刀行》不行?

我不是《雪中悍刀行》十级学者,看之前我不敢妄下定论,追了八集之后,我的结论是:《雪中悍刀行》这部剧,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不行。但你要说它完全不行,也是有失偏颇了。先说缺点。

最突出的问题,也是被吐槽最多的一点,是本剧的打戏拉胯了。

2019年新版《倚天屠龙记》因武打戏慢动作全网铺天盖地一片骂声的情景至今我还历历在目,这才过去多久?《雪中悍刀行》怎么又犯这种显然会被骂的老毛病?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4)

全剧第一集第一场打戏啊!这慢动作是在糊弄谁?老年人跳广场舞,动作也比这个来得轻快。

南宫太猛,这些人太菜,一招撂倒,好,我信了。

第六集楚狂奴出世,先战魏叔阳,再战剑九黄,高手过招,全程要么就是人吊着威亚飞来飞去,要么就是隔空操剑躲来躲去,打什么呢我的朋友?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5)

这边还派刘佩琦扮演的无双国士李义山装模作样地也不看外面就一边落子一边解释招式“剑一 龙蛇”“剑二 并蒂莲”“剑三 三斤 ”。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6)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7)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8)

听着牛逼轰轰,我看在眼里一脸懵,这有区别吗?不都是老黄手指动来动去操纵剑追着楚狂奴?又糊弄谁呢?

为什么不好好找个武术指导来做一些有想法的动作设计呢?

一部以玄幻武侠为题材的作品,动作戏糊弄人,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人家真正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还不算是武侠剧,当年拍央视版,可是请来了八爷袁和平做武指,一场武松醉打蒋门神,谁看了不大呼精彩?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9)

再看看十几年前的《天下第一》,成是非的金刚不坏神功、曹公公的天罡童子功、归海一刀的绝情斩,哪个不让人记忆犹新?其中那场神侯对战四大高手的打戏,我至今难忘。要知道,这部剧王晶可是直接请来了著名武指程小东来设计打戏,用了心花了钱,怎会没有效果?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0)

而没有名家指导的《风云》,特效也最多只值六毛钱,但三分归元气、天霜拳、排云掌、风神腿等等招数······哪个不是男孩子小时候的梦?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1)

十几年过去,《雪中悍刀行》的武打戏是什么?这是对《西游记后传》的致敬,为了消耗时长发明的绝活儿吗?

更离谱的,导演自己还以这为荣,采访时导演自述:

“让动作戏更飘一点,写意一点,不必像《斯巴达300勇士》那样拳拳到肉、刀刀见血,不需要看到那么多技术细节。”

“武侠是需要有一些想象力的,需要留白。可能人物一拳过去你看不到他是怎么挥的,但我们做了一些面部的变形等身体反应,让观众去不由自主地思考刚刚那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两者都是什么级别的高手”

好家伙,我看一部武打动作片,动作要全靠我自己想象?我既然这么擅长想象,直接看小说不好吗?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2)

武戏不行,文戏呢?

《雪中悍刀行》的尴尬之处就在于文戏问题也不小。

乍一看,好深的权谋啊,一个赛一个的计策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靖安王赵衡不费自己吹灰之力借刀杀人,为徐凤年布下三连环刺杀。

计划成功,徐凤年死了,有利可谋,他高兴;计划失败,参与刺杀的林探花受牵连,掌管青州经济命脉的林家完蛋,他坐收渔翁之利,他同样高兴。

两全计策,不败之地。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3)

没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徐骁老奸巨猾留有后手,早已安插卧底在赵衡身边。

计策真挺不错,观众看完恍然大悟,直呼过瘾。

问题来了。

作为一部电视剧,它是如何呈现这些计谋的呢?

不靠剧情推进纯靠分析聊天。

徐凤年揭穿第一次刺杀,是在监牢与西楚大戟侍分析。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4)

第二次刺杀揭秘,是与陈芝豹在自家后花园分析。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5)

第三次刺杀揭秘,是和林探花在船上分析。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6)

三次刺杀背后的主谋揭秘,是和李义山在听朝亭分析。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7)

徐骁藏后手的揭秘,则是徐骁在监牢和林探花分析。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8)

这就是大制作?

场景舍不得造(北椋王府也有些寒酸了),故事没钱呈现,解谜全靠唠嗑。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雪地悍刀行》给人以很穷的感觉,但又说不上来是哪出了问题,其实原因就在这。

怕通过唠嗑出来的精彩故事观众听不懂,还贴心地在每集的片尾来个“雪中书场”,把阎鹤祥从德云社挖来给你再总结一番。

阎鹤祥没有郭麒麟陪伴,需要多做兼职再就业,但观众的智力还没差到需要什么都得解释好几遍。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19)

这不是这部剧应有的水平。

毕竟,编剧可是不少剧迷心中的质量保障王倦,但显然,王倦也没能让它的故事更加出彩,与王倦的知名前作相比,这部《雪中悍刀行》更像《斗罗大陆》,而非《大宋少年志》和《庆余年》。

打戏敷衍糊弄,权谋全靠唠嗑,这是《雪中悍刀行》的“不行”之处。但我前面也说了,这部剧绝非完全不行。

王倦的存在还是保障了《雪中悍刀行》的下限,它不算什么精品,但也称不上是烂剧,娱乐性有,剧情推进也挺顺畅,只图看剧解闷,追一追它可以消磨时间。娱乐性不是不重要,相反,非常重要。类似的男频小说太多了,《雪中悍刀行》或许算是网文精品,但很多剧情也难逃窠臼,观众看一看就发现套路了,不多制造些娱乐性和笑点,怎么出圈?而《雪中悍刀行》目前还能让很多观众给出好评的重要原因,就是人设反差所造成的喜感。徐骁和徐凤年这对父子的诡异关系,倒是足以令观众心生好奇,并且期待后面解开疑点。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20)

演员方面,张若昀演完《庆余年》之后,证明了自己的演技,成了男频小说主人公代言人。挺尬的桥段他能演的自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至于演员的颜值,我觉得是见仁见智的事情,美男好找,有演技的美男现在真不多见了。有原著党说请白古来演最合适,合适是合适,古天乐都黑了二十年了,他又不是项少龙,怎么穿越?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21)

对于李庚希的批评声音很多,我不意外。原著里姜泥的设定是绝世大美女,李庚希却是演《小欢喜》里的乔英子成名,属于邻家小美女一卦,好看不好看见仁见智,但符合不符合大家心中对角色的定位,倒是显而易见,不过,小姑娘表演不算生硬,看惯了也算不上太大的槽点。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22)

配角方面本剧倒是戏骨众多,胡军、杨皓宇、刘佩琦等人都是我挺欣赏的老演员,前几集里,尤其是杨皓宇老师的表演称得上是非常出彩。

雪中悍刀行打戏和过去武打对比(滤镜打戏选角通通被诟病)(23)

说实话,我很希望好演员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喜欢这部剧的观众反击差评,会说:多给《雪中悍刀行》一点时间,故事才刚刚开始。

熟稔原著的网友分析得出,一共三十八集,前六集的内容,拍完原著大概十章的样子。原著一共多少章?1008章。

这得拍多少季呢?还能有后续吗?按目前这个口碑,恐怕是有点悬。

作为一个没什么耐心的观众,我更愿意老老实实地等待第二季的《庆余年》。

一起聊聊:《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

(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分享使用,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