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传承傩文化(探秘诞生142岁寿星和傩面祭祀之地)

为什么要传承傩文化(探秘诞生142岁寿星和傩面祭祀之地)(1)

1、壮族铜鼓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它原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后又渲化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图为广西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在展示打铜鼓。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晗摄

为什么要传承傩文化(探秘诞生142岁寿星和傩面祭祀之地)(2)

2、壮族铜鼓(组)

2016年11月28日,参加“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 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的记者们用铜鼓敲击出歌曲。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晗摄

为什么要传承傩文化(探秘诞生142岁寿星和傩面祭祀之地)(3)

3、毛南族肥套

“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初为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后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图为傩面具雕刻。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晗摄

为什么要传承傩文化(探秘诞生142岁寿星和傩面祭祀之地)(4)

4、瑶族刺绣

瑶族的挑花刺绣工艺精致细巧,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用裹着马尾巴毛的白线刺绣的工艺品,瑶族相信马尾巴有驱邪镇灾的作用。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晗摄

为什么要传承傩文化(探秘诞生142岁寿星和傩面祭祀之地)(5)

5、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

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被授予“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的称号。图为广西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在介绍当地的长寿特色美食。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晗摄

为什么要传承傩文化(探秘诞生142岁寿星和傩面祭祀之地)(6)

6、142岁寿星蓝祥

据史料载,清嘉庆皇帝曾给142岁的巴马瑶族老人蓝祥赐诗封禄,在河池长寿老人至今依然很多。图为国际自认医学会对广西河池巴马长寿之乡的认定证。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晗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