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评价子路的志向的(孙门师徒各言志中)
文/孔子研究院:杨富荣
提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人们常说一句话: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句话透漏了两个信息,一是孔子的学生非常多,二是孔子的学生中,有名气的非常多。我们随口就可以说出来很多孔子弟子的名字,他们在当时及后世,都被人们所熟知,比如颜回,子贡、子路、闵子骞等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孔子的弟子,是春秋时期“人才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一起时,会谈论什么呢?孔子经常和弟子们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关于志,关于志向的话题。一个人的志向,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体现着他的价值观,更体现着他的格局。在《论语·公冶长》篇,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这个小故事里,不仅可以看到孔子相关弟子的志向,孔子还清晰的表达出了自己的志向。
《论语·公冶长》记载: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就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没有之一,“孔门十哲”中德行科的典型代表。
季路,就是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为人耿直,好勇力,是“孔门十哲”中政事科的代表之一。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
有一天,颜回和子路陪在老师身边,孔子就说了:“何不来谈一谈你们的志向呢?”换句话说,咱们师徒在一起,你们来谈谈各自的志向吧。心之所至即为志,志的本质是人的心在“走路”,心走向哪里,行动就走向哪里。
分享且无怨
子路是个豪爽的人,他第一个说。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好衣服,都拿出来,跟朋友一起使用,而且即使用坏了,我也不会觉得遗憾,也不会生气,不会怪他们。”
能做到子路这一点,也是很可贵的,车、马、好衣服,都是很值钱、很贵重的东西。好比你有一辆奔驰车,自己很是喜欢,很是爱惜,朋友很想开一开,一般人是舍不得借给朋友开的。你很乐意把车子给他开,而且他不小心把车给剐蹭了一下,自己竟然可以不怪罪他,不指责他。这是子路的志向,子路的境界。有好东西,愿意、乐意和朋友一起分享,能做到子路这个境界,也是不容易的。
不自傲,不居功颜回说:“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自我夸耀。施:夸大;施劳:夸大自己的功劳。颜回的做人处事的态度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也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颜回的境界,是不是又高了一个层次?有多少人有点能耐,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做了点事情,就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功劳,颜回恰恰不这样想,他的理想是默默的做事,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好,也不会因为自己做了点事就居功自傲,更不会因为自己有能力做事而看不起其他人。颜回的心态,真是值得很多人景仰呀。
心怀苍生
这个时候,子路就问了,“愿闻子之志。”我想听听老师您的志向是什么。
孔子就直接的、明晰的表达出了他的志向,他的理想,很简单,很到位,很肯定的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希望老人能够得到好的照顾,可以安享晚年;与人相处,朋友之间可以互相信任;年幼、年轻人得到关心和关怀,可以健康、平安的长大。
孔子的境界如何?在孔子的心中,装着天下人,可以这样说吗?孔夫子一生奔波在道路之上,被太多的人误解,有人认为他想当官,是个“官迷”,夫子真的是为自己在奔波吗?不是的。孔子心里装着的是百姓。
在那个大国欺负小国、小国人人自危的“礼坏乐崩”的时代,战乱不断,真正受害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孔子到处劝说各诸侯国的国君,要施行“仁政”,要“为政以德”,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他在为天下的苍生奔波,为社会的和谐、百姓的幸福奔波。
孔子的志向,孔子所向往实现的社会理想,在2500年之后的今天,都是令人期待、令人向往的。
今天这个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蓬勃兴盛,是一个人人可以有机会实现自己理想的时代,可是,你,还有理想吗?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样的美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你准备好了吗?
声明:本文作者杨富荣(孔子研究院),原创首发,禁止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联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