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小学语文日月明(语文老师分享学习方法)

分析课文前,先阅读课文↓↓↓

《日月明》原文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二人从,三人众。

双木林,三木森。

一人不成众,

独木不成林。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公开课小学语文日月明(语文老师分享学习方法)(1)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2、会认读11个汉字,会写“木、林、土、力、心”五个汉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方式朗读,通过合作探究,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爱上读书,通过写字指导与练习,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公开课小学语文日月明(语文老师分享学习方法)(2)

教学过程:

趣味揭题,导入新课:

教师用PPT展示“日”和“月”组合而成的“明”字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我们先来看几个汉字。这是“日”,这是老朋友“月”。他们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新的汉字。

教师板书:日 月=明,课堂板书:日月明

教师:这个字读什么?

出示拼音:教师和学生一起拼读。

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字吗?

你能用“明”字组成词语吗?

教师:像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翻开课文72页,学生自读课文。

公开课小学语文日月明(语文老师分享学习方法)(3)

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教师:这是一首儿歌,在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呀?儿歌中有的字音不好读,请你们眼睛看着书,认真听老师读。

教师范读。

请你们再读一读,争取把字音都读准。学生齐读、分组读,男女读、指名读。教师指导。

学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了解特点,识记生字

PPT出示“明、力、男、尖、尘、从、众、双、木、林、森、心”,指名读。

学习会意字“尘”。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

教师: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

学生:尘

教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学生1:我是这样记住“尘”字的:“小小的土”就是“尘”。

生2:我能给“尘”组词:尘土。

教师引导学生给“尘”组词。

生1:灰尘。生2:粉尘。

学习“木”“林”“从”“双”。

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出示甲骨文的“木”图片,然后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教师: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这是“林”字,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书上说“双木林”。

生2:我能给“林”组词:树林、森林

教师:你是怎样记住“从”的?

学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就是“从”。

教师:你是怎样记住“双”的?

学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双”,两个“又”就是双。

学生2:一双手。

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教师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

学习“力”。

教师:这些生字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个字还没有出来,很着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学生:我用谜语记住了“力”:握住一把刀。

全班学生合作探究,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师:认识一个汉字,不仅要知道它的读音,还要知道它的形状、结构、笔画、意思。下面,让我们从这些方面研究一下这些汉字。

教师引导:

汉字的形状:这些汉字都是由两个或三个汉字组成的。

汉字的结构:这些汉字组成了上下结构,如“尘”;

左右结构,如“明、双、从、林”;品字结构,如“众、森”。

根据字形理解汉字的意思:新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

汉字的笔画:笔画发生了变化,如“尘”上部的“小”,竖钩变成竖;

“从、双、林”左边的“人、又、木”,捺要变成点。

教师介绍会意字:像“明”“尘”这样,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就是会意字。

教师小结:汉字可真有意思、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字就可以组成一个新字,而新字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更多的汉字。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下课。

作业:

抄写今天所学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文章底部有惊喜,感谢您看到了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请动动你的手指头,在文章右下角给我点个“赞”,这个“赞”对我非常的重要,谢谢您的支持。记得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