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劝退话术(以网课爆破为例浅谈消极类社会现象的答题方法)

本文思维导图:

网课劝退话术(以网课爆破为例浅谈消极类社会现象的答题方法)(1)

事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活动由传统面对面的线下教学转变成了通过网线连接的线上教学。但随之产生的“网课爆破”(也称“网课入侵”)乱象频发,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网课参与者或有意或无意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随后捣乱者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刷屏,甚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声音、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而在近日,河南省新郑市一名历史老师在上课后突发心脏病离世,据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教师在进行网络授课时,曾遭遇到了“网课爆破”。“网课爆破”是否与教师的不幸离世有直接关系,尚待公安机关给出进一步的调查结论。但一条鲜活生命的离去警醒着我们是时候向“网课入侵”现象正面亮剑并给予坚决的反击。

“网课爆破”是典型的消极类社会现象,此类题目简单、有话说却很少有同学答得出彩。下面给出这类题目的分析与答题模板,抛砖引玉,与同学们共飨。

很多同学遵循着“引入话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语”的固定思路,在考场上按部就班的开始思索我自己应该怎么用一个华丽的引用式名言来开头,以征服考官对我的第一印象。名言想出来了,然而时间已过半分钟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社会现象是重分析的题型,事件所折射出的本质才是考官最想听到的内容,也是不同考生的差别所在。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思维步骤来进行思考。

01 | 是什么—谈危害—运用主体法

阐述某种负面现象产生的危害一般采用主体法。也就是该现象涉及到了、影响到了哪些主体。就“网课爆破”而言涉及到的主体有:

【学生】干扰学习,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当然这是我们的总括句,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论述来充实我们的观点。我们可以添加一些事实论据,如:这些“网课爆破”组织通过在直播课中播放杂音、刷屏等方式,扰乱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更有甚者,播放淫秽视频、声音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教师】使教师分心,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

【社会】容易污浊教学风气,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风气。

教师主体和社会主体我们不进行具体展开,留给同学们自行思考,我们只讲方法论。

原因转折。很多同学说完危害直接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这样的转折非常生硬,在此给大家推荐一种自然的由危害到原因的过渡。句式为:

本就“正面的/积极的某种现象”却“产生了消极的现象”,我想可能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套用到这个题目里就是:但是,本就神圣的课堂之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我想可能跟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02 | 为什么—分析原因—运用维度法

维度法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思考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几个维度是需要大家记忆的。分别是:

【客观条件】某种负面社会现象的出现是受其历史条件或现实的客观条件所制约的。反应到“网课爆破”这种现象中,那就是网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匿名性,我们不能及时知晓网络的那头与我们对话的人的真实身份。这就使一些“网课爆破”组织肆无忌惮,这是该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

【思想认识】我们从思想认识上分析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当然,思想是产生这种现象的行为人的思想。第一类行为人当然是“网课爆破”组织,没有认识到这种在公开场合肆意谩骂他人会造成侮辱罪,这是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第二类行为人是学生,这真的令人痛心,很多网课爆破组织的雇佣人其实是学生,有的纯属是好玩心在作祟,有的则是为了报复同学或老师,这是缺乏教育的体现。

【制度规范】线下授课有课堂规范,例如上课不允许交头接耳,吃零食等等。而线上授课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却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使某些别有用心的学生,不知道在网络课堂中,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

【监督力度】网络课堂中,教师一个人既要进行教学工作,也要进行网络课堂的秩序维护工作。在应对“网课爆破”这种突发事件时,教师也是受害者,并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应对这种突发事件。

对策转折。我们同样不建议晦涩的直接转折,而是通过如下句式进行自然转折:

XX不是一件小事,关乎个人的……,更关注社会的/国家的……我们应……,这就需要做到:

套用到这个题目里就是:教育不是一件小事,关乎万千学生个人成长,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我们应该切实规范网络课堂秩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这就需要做到……

03 | 怎么办—分析对策—“法罚管意”

提出对策通常是从立法、处罚、管理、意识(成某教育机构给出的记忆方法为“法罚管意”,相对好记)四个角度去进行。但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网课爆破”现象,此处的“立法”其实是针对学校而言,要建立互联网课堂秩序规范。“加大处罚力度”,一方面“网信部门技术手段加大技术甄别”,另一方面对查出的“网课爆破”组织加大处罚力度;“加强管理”实则为教师配备教务辅助人员,管理网络课堂秩序;“提升意识”,提升法律意识,涵养道德规范等等。

对策相对简单,当然也有很多现成可背的华丽的模板,大家可以自行查阅或总结。需要的同学也可私信留言。须要注意的事,此类题型我们重分析,不重对策。

思考完如上的框架、内容,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思考一个华丽的开头或结尾。如果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我们就直接引入话题,展开对现象的论述,并作简单的结尾。好的开头或结尾是锦上添花,切不可为了追求好的开头和结尾忽略了重点是分析,这就本末倒置了。大家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框架拿几个题练习一下自己的快速思考过程,形成“神经记忆”,慢慢练习,相信定有所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