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秋节人们要吃月饼(马上中秋佳节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8年中国大陆开始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
吃月饼的来历相传唐朝时,李世民派自己手下的大将李靖去平定突厥,建立了很多战功,八月十五这一天,李靖凯旋而归,有一个来这里通商的吐蕃人,然后给李世民献上了圆饼祝大胜,李世民很开心说:应将胡饼邀蟾蜍。他把这些都分给了大臣们,后来就流传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节是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而月饼是作为中秋节的祭品用于祭祀使用,后来逐渐在民间流传,就形成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赏月的来历
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呢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