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唢呐高手(蚌埠唢呐大师刘凤鸣录唱片)

刘凤鸣(1912~1983),出生在安徽凤阳长淮卫一个民间艺人的家庭。他原名刘东山,8岁从艺,跟随父亲学习吹唢呐。15岁那年,赴凤阳县城高氏乡绅家里办事,与另几个唢呐班子“对棚”(当时有钱人家喜庆日,都要请上几个唢呐班子,各据一台,互相比赛吹奏技艺,叫做“对棚”),东山使出浑身解数,大展吹奏技能,“吹”败了所有在场的唢呐班子,名噪一时,有“东山喇叭”之誉。从此,他改名为刘凤鸣,有在凤阳一鸣惊人的意思。

刘凤鸣吹唢呐稍有名气后,更加专心一致,揣摩苦研,奔走淮河两岸,投师访友,学会了更多的曲牌戏段,使吹奏技艺更加完美。此后多年中,他创造了一套用唢呐表现花鼓灯调和“拉魂腔”(拉魂腔,是流传在淮河流域一带的民间曲调,代表人物有霍桂霞、李宝琴等。解放后更名泗州戏)的演奏方法,自成一派,在淮河流域一带获得很大的反响。他甚至可以用唢呐模仿人发出的声音,维妙维肖。

1952年,刘凤鸣加入治淮文工团,不久调入安徽省歌舞团任唢呐独奏演员,并为电影《淮上人家》配唢呐独奏。他以如泣如诉的音乐曲调,增强了该影片风土人情的效果,受到嘉奖。此后,在1954年的华东文艺会演和1957年的全国音乐舞蹈会演中,他获得一等奖和优秀表演奖。他演奏的唢呐曲《百鸟朝凤》、《欢乐曲》,被录制成唱片,在国内音坛上名声大噪。

1960年以后,刘凤鸣担任安徽省艺术学校教师,2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唢呐演奏员。1981年,刘凤鸣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83年1月29日病逝。

蚌埠唢呐高手(蚌埠唢呐大师刘凤鸣录唱片)(1)

唢呐艺人刘凤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