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感书法作品欣赏(正山雅集寄我吟怀)
展览名称:寄我吟怀——朱中原、刘光、龙友、谷卿书法小品展
学术主持:邱振中
学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中国书画》杂志社
承办单位:正山堂书画院
协办单位:北京金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月25日-3月12日
展览地点:正山堂书画院(东城区什锦花园胡同23号 原吴佩孚故居)
媒体支持:《艺术市场》杂志社、《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青少年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楹联报》《书法报·书画天地》《大河美术报》《一画》杂志、墨池、在艺·书画记、中国书法家网
前言
诗书酒茶,乃中国古文人雅事,因雅事而会便成雅集。有酒有茶便可觞咏,有觞咏便可成书,有诗书酒茶便可寄怀。正山堂向以茶事为业,因茶事而生雅事,因雅事而会集文士,因文士便生吟哦,因吟哦便能入书,书之为寄,则可以散怀抱。因此之故,值癸卯新岁,朱中原、刘光、龙友、谷卿四友因效法“癸丑雅集”之故事,便有此“正山雅集”之“寄我吟怀”小展。
参展四人,皆为八零后书友,书事之外,皆于金石、文史、诗词、题跋有涉,平日一觞一咏之间,即成书矣。即兴之作,笔墨随性而发,故不求佳妙,惟求兴会之至,岂不乐哉?
“寄我吟怀”展多平尺小品之作,尺幅虽微,然意境开阔,未知与古人之“日常书写”偶有相契否?或书房小联,或诗词跋咏,或读书笔记,或论书札记,或金石题跋,或拟古之作,或楷或行,或篆或分,或追魏晋,或求唐风,或慕宋意,或尚晚清,或掺民国,慕古而不泥古,开新而不追新。四人慕古贤“日常书写”之风,朝临夕摹,战战兢兢,未敢言探索,实是盼回归,因不求笔笔变化、字字佳妙,惟求意随笔走、纸墨相发、意气相通耳!凡一时代书风之滥觞,需有新风气之生发,然新风气之生发又何其之难也。此辈不敏,未能有新风气之生发,惟求与古人能接续一二,则聊以为慰也。
惟其如此,四友乃携其尝试之作雅会于此,邀邱振中先生作学术主持,以求教于书坛方家。
·
朱中原,1981年生,四川内江人。现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现代编辑部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交大书法研究所研究员、西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等。担任第四届全国隶书展、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十二届全国书法展等评审团学术观察员。2022年被《书法报》评为“全国中青年五体书百家·行书二十家”之一。
·
行书论书札记
释文:
梁任公跋《鞠彦云墓志》云:“龙门造像多出寻常百姓手,非书家之书。谓其别有风味,取备一格则可,谓其必如此,然后高古,非笃论矣,此志亦然。如山野肴簌,虽亦悦口,终不足比《思伯》《猛龙》之鼎烹也。”任公此乃解书之论也。盖魏碑之奇在是焉,然其多出民间刻手,固亦可赏玩而不可学者。中原并记。
行书读诗札记
释文:
民初梁任公召癸丑雅集于北京万牲园,一时名流云集,梁氏以《兰亭集序》中三十二字分韵赋诗,并得一“激”字诗云:自我去国为僇人,屡辜佳晨坠绝域。哀时每续梁五噫,忤俗空传傅七激。秋虫声繁亦自厌,春明梦碎何当觅。朅来京国俨在眼,起视山川翻沾臆。政恐乘田会成海,岂真长安嗟如弈。即兹名园问银膀,已付酸泪话铜狄。江湖风波说未已,龙蛇玄黄知何极。任公即兴之作亦称奇也。壬寅之末中原。
每抚聊欲九言联
释文:
每抚琴操令万山皆响,聊欲弦歌作三径之资。
壬寅岁末中原
梁任公水调歌头
释文: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梁任公《水调歌头》一首,书之有快意也。壬寅中原。
行书何绍基诗团扇
释文:
忆昔赤壁寿长公,有客擪笛扬舲从。时公年正四十七,江山枕馈亦已丰。丈人耐官如习弩,年已如公堪指数。退思厅壁礼遗像,公与先生互宾主。手抱遗编苦追和,砚水流涎笔头饿。心公心乃文公文,何事长吟悲轗轲。少时作吏如仙人,扁舟几载西湖滨。春风酒杯浸杨柳,秋江诗句摇菰蘋。何绍基诗夜录壬寅中原
·
如果说日常书写是一种在当下尚比较稀缺的书写状态的话,我觉得我还不够格,离古人那种真正的书写状态还差太远。所以,我不敢认为我的书写就是一种日常书写,虽然心向往之。当然,我也从来不认为日常书写和艺术创作之间是一种对立或矛盾的关系,而是一种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我不太擅长刻意的书写,尤其是不擅长字形或结构的变异,但我也很欣赏那些在书写中能够自由变换的人,而且我也不希望自己的书写完全是无意。我觉得书法之要,恰在苏轼所说的有意无意之间。书法之妙,即是追求自然基础上的不自然。日常书写固然是要追求自然和随性,但这并不等于就是随意。
我理解的日常书写,并不一定每天都要写,或者说每天当成任务去写,而是随性而书、有感而书,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觉得一个人的创作状态,有时并不是越忙越好,但也未必就是越闲越好。是忙好还是闲好,其实全在自己。适合自己的,未必适合他人,适合他人的,也未必适合自己。随心、随性、随适,是我的所谓书写之要,姑且称之为“三随”。至于取法和风格,也是要追求这“三随”。我是早岁学帖,写小行草多,后来集中写碑、研究碑,尤其是北朝碑,后来又集中写帖,并在帖行中略掺碑意(而不是追求碑书的行草化),也就是“碑行”。我喜欢汉分的整饬与开张,也喜欢北朝书的奇古,宋人书的意趣,尤其歆羡清代民国人的金石气和书卷气。
这次展览的主题叫“寄我吟怀”。其实我深知我的作品既未能“吟”也未入“怀”,只不过是一种想往、寄托和自我宽慰罢了。这些作品中,有我的一些读书(诗)笔记或论书(诗)札记。突然觉得有想法,不吐不快,又不想写繁冗的文字,于是就用毛笔言简意赅地写出来了,甚至字句也未加细酌。我不知道我这样做对不对,也不知道能走多远,只能请师友方家为我诊断把脉了。
—— 朱中原
♦
·
刘光,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博士生。现为《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证券日报·艺术投资版》主编。兼任“铸山”公众号副主编、濮阳市美术馆艺委会顾问等。
·
行书跋石门铭残本
释文:
此册石门铭残本止馀四开(约八十字),后有三跋,或出雪禅父一人之手,而于此碑(注:当为摩崖)可谓推重之至矣。据跋可知,雪禅父先得后三行残拓一纸,遂多方搜求补全,并缩摹全本于册首,而今尽失矣。物之聚散,亦有数乎?然其飞逸浑穆之气,未尝稍减,晴窗展读,且喜且叹:喜得古刻数行,叹前贤苦心,往往废于一旦。后之览者,能不慨乎?辛丑初夏,怡斋(稿)。
行书致杨兄手札
释文:
杨兄好:寄来校样已收到。日前因忙于开题事宜,昨日方得空匆匆浏览一过。诸多待核定处,实弟此前疏忽。老编辑如老鞋,(要求)越来越松,惭愧惭愧。除页内标注之改动,另有两处稍作说明:一,刻帖命名偶有一帖多名情形,依文献中常见名称便好;二,此本中阙漏部分,释文不必补全。如内页小标题有改动,目录千万随之改动。此外,第42页“一㢧十四”中“㢧”即“卷”,后同。有劳有劳。祝:平安!怡斋顿首。廿一日夜半。
行书致钱兄手札
释文:
钱兄好:近来京中疫情甚剧,想必已从网上听说。下旬活动是否已转线上?如此则甚好,届时可将新闻通稿发来,以公众号等方式推而广之。另,拙作是否尚有“尾款”待清,亦请告知,争取年前交付。民谚云:“亲兄弟、明算账”,亦请不要客气!祝:平安!怡斋顿首。廿三日晨起。
行书致铸老手札
释文:
铸老好:前寄手卷寄还,拙书丑劣,犹使佛头着粪,罪过罪过。而大作日进,展卷如晤菰芦中人,奈何弟在京中,日为琐事牵绊,庸庸碌碌,马齿徒增,不若老兄,自在如鸥鹭。近来京否?家人可都好?亦祈告知。祝:平安。弟怡斋顿首。十七日夜半。
行书随感一则
释文:
作篆书行笔当如虫啮木,有自然成文之妙乃佳,此亦宾翁中锋之法。时下作篆,或以精描求媚,或以重抹求厚,或以繁衄求朴,媚而失趣、厚而不活、朴而近野,纵有所谓中锋之用,亦失之自然矣。随感一则。怡斋(稿)。
·
这是一个“好玩”的小展。
一个背景信息是,我们这四位参展作者,并不是因为这个展览而被“拼凑”到了一起。特别是对于我来说,他们三位都是相识十年以上的老朋友了,甚至有的朋友在我们读本科时候,就有频繁的“信生活”了(这个略带“恶趣味”的词儿是我从龙友兄那里学来的)。在日常的接触中,不仅久处而不腻,甚至基于对相互日常书写的了解,基于这些自己也并不十分“自珍”的“敝帚”,渐生“惺惺相惜”之感——也恰恰基于这样一种感受,进而促成了这样一个展览。
这次小展比较好玩的一个点,就是可以看到我们比较“隐匿”的另一种书写,大抵可以称为“日常书写”。尽管这个概念近几年被不断挖掘、衍绎,但我们其实仍是停留在比较朴素、自发的层面,并没有想那么多。这些小品中有手稿、书信、小品、题跋等类别,都是“必要”的书写,或如喃喃自语,记录一时的感受、所得,或基于某种需要,在应用中“自专快意”,比如题跋、书信。也恰恰由于这些东西只需要写给自己看,至多是写给固定的对象看,反而可以更加任性、自我。当然,另一个层面的隐匿,则体现在每个人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对个人即时感受的传达,乃至一些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互动等上。所以,这些作品从我们各自的生活和思考出发,也将读者引入我们的生活,乃至更为隐匿的精神世界。相较于专门的书法作品展,当然也更为好玩。
除了“隐匿”,这次小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三无”: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复杂的制作,甚至没有“卖相”。这个“三无”本来是我对一位朋友画作特点的描述(见《画要看“三无”》),这次小展的作品也可归为“三无产品”。我们几位,如果用现在的网络词描述,自然也是无中生“友”——在共同的创作理念上,相互契合、欣赏。
我想,对于读者而言,我们希望呈现的是细腻的而非粗暴的、是自然的而非刻意的、是可以交流互动而非一味灌输的,我们希望成为更“好玩”的人,也希望我们的读者更“好(hào)玩”。当然,单就书写而言,我们还是各有坚持的,即便常常也是“美人之美”——这,或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和而不同”吧!
—— 刘光
♦
·
龙友,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享受批评——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个案研究会”成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艺术·书法》杂志副主编,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释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诗一首 龙友
行书扇面
释文: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其一
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其二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其三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其四
唐人咏梅诗 龙友
陪伴写字
释文:
我时刻与身边的小伙伴们强调,我们不是什么老师,也谈不上教学,不过是陪伴大家写字的服务而已。发自内心地希望大家真正获得进步与快乐。
行书古诗
释文:
吸取清华露,如斟绿玉琼。心空秋月白,兴阔海潮生。
欲与梅为友,常随鹤作朋。偶来松树下,侧耳听莺声。
龙友
柳宗元 夏初雨后寻愚溪
释文: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柳河东 夏初雨后寻愚溪 龙友
·
从我开始接触书法至今的近二十五年里,其中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处于盲目的“探索”之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却又几乎尝遍了我目之所及的所有通行的方式。
在没有一套完整可靠的方法建立起来以前,我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练习方式是否准确。直到近五六年来,我才真正的感受到,书法的标准是掌握形态之准确和美观的同时,又超越这一标准而反观内在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不可预设,它在人所未知的机制下,对书写的微观形式产生不可确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建立在相对准确而稳定的技术基础之上。
书写,本身不应仅限于视觉作品的范畴。作为虔诚的书者,应该将书写活动视之为通过思考和想象力训练而努力改变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西方的思想领域,视这种毫无宗教内涵的“精神修炼”为一种“自我养成”。我深信这种“养成”的理念至今仍没有过时,且始终成为判断作品价值的重要依据。
一件艺术作品,肩负着陈述创作者生存情感的责任。书写中的每一个笔画和单字都作为负责“陈述”的符号单元而存在。它们的构成方式决定了作品的意义是否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因此必须有一个完整、丰富而规范的符号系统作为支持。从宏观的角度讲,一件作品所呈现的气息,足以给观者传达某种似是而非的情感。从微观的角度讲,每一个笔触的细微变化才真正默默地承担了陈述情感之微妙的重任。仅以“形”的相似或准确性为标准的练习方法和书写观念,难以支撑这种陈述的重任。无论是书写的内容还是符号的具体形态,一旦被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所限定,那么在符号与言说之间,便隔着数重屏障。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最近在书写上的追求和思考,我不得不选用“舍弃”这个通俗的词汇。我开始接受在偶然的书写瞬间,笔触及字形出于意外的失准。不再刻意追求书写形式上重于修饰和无意义的变化,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与书写的当下体验:鲜活的人与物的在场。我不敢奢望此间微妙的心理变化一定能够在极细微的符号单元中呈现。但是我坚信,它们极有可能在某处闪现。
我们必须理解,这种书写方式始终面临着难以逃避的乏味与平常。
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从当下去体验每一个生活瞬间的意味深长。纵观那些从古人的生活中被“挤”出的杰作,正是在这样的“平常”中呈现了每一个生活事件的理想与价值,有力的抗拒了日常生活的乏善可陈,并“重拾它的尊严与高贵”。为此,我仍应将这种非创作的书写方式进行下去。
—— 龙友
♦
·
谷卿,别署潜堂、阮桥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副所长。著有《唐宋词心解》《书画印艺的象与神》《百年巨匠·赵朴初》《艺可以群:宋画中的雅集》等,在《文学评论》《世界宗教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2020年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首批推荐计划。
·
春日甘雨八言联
释文:
春日载阳百喜如意,甘雨时降万物以荣。
潜堂书前人集《易林》句于京华。
楚简 春驻
释文:
春驻
集楚简春驻二字以颂新禧。辛丑正月雨水之节,潜堂时客京华。
行草 书归园墨荷卷后
释文:
归园先生以三绝名世,最擅画荷,貌合神全,艺林称胜。此卷不施丹青,素净高标,若仙人出浴,观之心驰。近时海内尘氛扰扰,入秋以来,京师风雨如晦,事事忧心,未得稍定,今对此卷,似晤良友,灯前未接一语,已自安然,涤烦解愁之效,不可思议矣。因识数字以志墨缘,兼表钦佩之意云。壬寅霜降后五日,阮桥逸民拜识京东古运河北端平邂楼西窗下。
行草 隋四神铭文镜拓本题跋
释文:
此隋镜也,钮作兽形,外铸四灵以应四方,至可赏者即其铭文,都卅二字,皆阳文楷书,曰:“仙山并照,智水齐名。花朝艳采,月夜流明。龙盘五瑞,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原器出西安,今拓本亦不易得矣。壬寅小寒前一日潜堂观后并识于京华东隅之平邂楼,时正有案前花发。
隶书 视听之娱
释文:
视听之娱
以帛书笔意写禊帖语,时在壬寅莫春之初,潜堂于京华。
·
几位友人约作一次小展,大略体现有关书写的个人思考。我对于书法一艺,其实一贯“思考”很少,这“很少”里,关于自己的则更少。回头一看,既想得少,倒也契合“自然”“日常”的命义,翻检近作,挑出一些献丑,很有点问计于高明的意思——读者但能留下些许批评,对我认识自己均是极有助益的。
一道展览的另外三位师友,都是在书法上极为专精的行家,而且学艺双携,不但博闻强识,更难得的是视野广阔、思维活跃,这些情致、趣味和性格无不能体现于笔墨。展览名“寄我吟怀”,也可见大家在书艺和书学之外,别具怀抱,别有所求。
我近年凡有命笔,已全无“展”的意图,又往往拘于陋室,故而越写越小,决不能于高斋明堂出一头地。书写不但符合所谓“日常”,实更近于“私密”,如此竟也未遭嫌弃,使与珠玉并陈,惭怍之外,也很是感刻。
这次小展多蒙正山堂诚挚邀请、倾心策划,那是一个颇有清趣和情味的所在,多年前曾得一访。今春疫情间隙因事经过,门前小作驻留,未想岁末又能结一番因缘。期待疠瘴早散,与诸友好同往畅叙。
——谷卿
互动有奖——
关于本次展览,相信大家也有一些想说的话。为了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感受,正山堂书画院决定从推送(注:本系列推送共分四次)的留言中评选出“优质互动奖”5名,奖品为正山堂茶礼一份。同时也会邀请参展老师对此次获得者在书法领域遇到的一些想法进行畅叙交流,后期将在公众号中展示。欢迎大家积极踊跃地留言!
正山堂书画院
正山堂书画院是正山堂茶业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探索和推广的交流平台。为书画专业人士与爱好者提供艺术推介、展览活动、展讯报道、学术分享等相关内容。
正山堂书画院自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日由正山堂茶业组建以来。先后举办了六届“正山堂杯”全国茶文化书法展、全国茶文化书法巡回展二十六场、全国优秀青年书法家提名展四场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以书画篆刻艺术为骨,以茶文化为翼,深入挖掘茶书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正山雅集
“正山雅集”是正山堂书画院为当代书画篆刻家所定制打造的精品系列展览。正山堂书画院取“雅集”之意。旨在汇集当代名家以书画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结合茶文化,打造传统茶美学空间,使人们在环境中体悟,在氛围中感受。体验茶书情意,传承中华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