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你会夸孩子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近日,我看到汪友国同志在教师QQ群里转发的一则班主任日记:“我们班有位学生特别调皮,经常惹别人,家长也特不理解老师,特不讲理,在群里公然说老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你会夸孩子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你会夸孩子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你会夸孩子吗

近日,我看到汪友国同志在教师QQ群里转发的一则班主任日记:“我们班有位学生特别调皮,经常惹别人,家长也特不理解老师,特不讲理,在群里公然说老师……”

据说,“该生是本学期刚从乡下转来的。由于特别好动,特别爱惹别人,所以被老师安排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老师还多次向家长反映孩子的不良行为。起初,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严格管束,该打就打,绝不护短;后来,老师向家长倾诉多了,家长变得不理解了,说‘孩子以前在乡下一直很乖很听话的,怎么到这所学校变得这样了,还说后悔转到这里’。”汪友国同志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应该有仁爱之心,多换位思考,多关爱呵护。

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成人成才,涉及到一个孩子一辈子的前途与命运,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肩负沉甸甸之责任。下面谈谈我对此事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第一、老师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求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很好。然而,老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该生的优点、长处,要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小孩子。

其实,调皮生未必就是坏孩子,未必就无可救药,往往只是好动而已。你跟家长只说孩子的缺点,而且说了多次,必然引起家长的不满和学生的反感,必然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学生的喜爱。

哪个家长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你把他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他一定会说“要老师干什么,难道老师就没有教育之责吗?”这个孩子若不喜欢你,一定会处处跟你唱反调,谁叫你总在他父母面前告状呢?老师不要全盘否定一个学生,全盘否定学生实际也在全盘否定自己。

我并非袒护这个学生,也不反对向家长反映情况,而是强调要讲究策略,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分寸,要懂得一些心理学,要了解别人的心理活动、思想动态,寻求并采取有效措施和解决办法。否则,适得其反、劳而无功、落下埋怨、“一地鸡毛”。

第二、老师要把每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家人、亲人,对待每个孩子要一视同仁、悉心呵护。你看见他是一个调皮生就有意地让其坐在最后一排。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该生影响其他学生、影响课堂纪律,但也不排除让其“破罐子破摔”之用意,对其予以放弃、疏于管理。

一般说来,除了确实眼睛近视的学生应该坐在离黑板近一点的位子,其他学生的座位都应经常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又公平地对待了每位学生。

对于调皮学生的座位,应按照怎样有利于监督管理就怎样安排之原则,不能歧视、疏远和放弃后进生。

其实,调皮的学生大多聪明、灵活。你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关怀去打动他,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他,你要多交谈、多沟通、多帮扶、多辅导,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慈母般的关爱和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爱护!

第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观点并没有错。我在前面也谈到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看到孩子的长处、优点以及变化、进步,并予以肯定、表扬和鼓励。

然而,一味地去“夸”孩子,不及时地指出孩子的不足、缺点和错误,不严格要求、进行纠正和正确引导,也是不行的。长此以往,孩子将来往往只听得进表扬的话,却听不得批评的言语;只能过顺风顺水的生活,却经受不住挫折、打击和失败。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即使是大圣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既然一个人难免会犯错,尤其是小孩容易做错事、做出格的事情,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及时地指出来,耐心地帮助他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我们要让其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以及做错事的后果和严重性,要让其明白老师的用意和家长的苦心;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严厉批评或采取体罚、打骂等过激手段,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宽严并济、严管厚爱,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教育人和转化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富有爱心。不可能在一篇简短的文章中说得透彻、讲得明白,也不一定说得都对。不过,大家可以就事论事、相互探讨、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