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和黄芪补气血哪个好(黄芪红芪有何不同)
黄芪是药膳常用的中药之一,能帮助预防感冒、调节排汗系统,甚至可治疗久不愈合的伤口,消除身体浮肿。那么大家知道红芪为何物吗?又有什么不同?
黄芪
黄芪与红芪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黄芪,又称黄耆,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而红芪,又名红皮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1985年版中国药典以前,红芪和黄芪为同种中药材,都为黄芪,红芪为黄芪的一种商品规格。现在药典将两者分开使用,所以有了不同的名字。
红芪
但是,二者在临床应用上可等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黄芪与红芪功效、主治完全相同,都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均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
但因红芪产地局限,产量相对稀少,因而价格较黄芪贵,使用也没有黄芪普遍。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些地区,至今仍有药用红芪的习惯,认为红芪是黄芪的优良品种。
黄芪、红芪补脾、肺气、预防感冒中医说“脾胃为生化之源”,黄芪、红芪补“脾气”,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巩固好,才能充分吸收吃进的食物营养、药物药效;“肺气”则与口腔、鼻腔呼吸道黏膜、皮肤等部位相关。
中医将口腔、鼻腔呼吸道黏膜、皮肤等部位称为“表”,是抵御风邪、寒邪等病邪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黄芪、红芪补“肺气”,连带能增强身体表层的“卫气”,提升呼吸道黏膜、皮肤防御力,保护皮肤不受外邪侵入,还能调节排汗功能。
尤其动不动就感冒的人,相对来说身体比较虚,尤其是”表“比较虚,秋冬季节交气温变化大,吃点黄芪、红芪可以“补气固表”,就像筑一道对抗敌人的坚固城墙,增强身体的防御力,预防感冒。
不仅如此,黄芪、红芪还能帮助皮肤伤口愈合“生肌托疮”。若患者身体过于虚弱,伤口拖很久都无法愈合,此时除了清热解毒药外,中医师还会加一点补气血的药,这时补气药会选择黄芪、红芪,入肺经,能强化皮肤表面的卫气,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将伤口内部的脓托出皮肤表面排掉,加速伤口愈合。
长痘痘、口干舌燥、嘴巴破,黄芪、红芪不能碰!适用黄芪、红芪族群:
如果是平时比较虚弱,容易劳累、出汗、怕冷,季节交替容易感冒,甚至偶尔还会拉肚子,属于味道淡,没有腥臭味的腹泻,而且没有上述上火情况的民众,比较适合食用黄芪、红芪。
不适用黄芪、红芪族群:
黄芪、红芪补气功能强,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吃。补气有向上升的方向性,因此脸部容易长痘痘、容易脸红,经常熬夜,口干舌燥、嘴巴破、容易口渴,或是气血循环、消化不好,容易胸闷、肚子闷、肚子胀的人,都不建议自行食用黄芪、红芪,以免症状恶化。
药膳食疗多用红芪
通常中药房药用以黄芪为主,补气功能较强;一般大家药膳食疗建议用红芪,红芪味道比黄芪甘甜,豆腥味也较淡,炖煮后汤头甘甜好入口,一般台湾、香港市场上售卖的大部分也都是红芪。黄芪药性较强,吃多了更容易上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