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

耶稣的苦难,世人的救赎

——海顿弦乐四重奏《十架七言》审美浅析

向阳光

海顿的不朽之作:《十字架上基督的临终七言》的弦乐四重奏改编版(50-56号四重奏Op.51,Hob.III.50-56),简称《临终七言》,或《十架七言》。这部弦乐四重奏,由九个部分组成(序曲为器乐曲;第二至第五乐章是合唱作品,第六首为器乐曲,第七至第九乐章是合唱作品),序曲和终曲之间的七个乐章表现的恰恰是耶稣基督受难过程中留下的最后七句话,这便是著名的耶稣基督的“临终七言”。耶稣的“七言”即7首奏鸣曲,以慢板为主,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四乐章结构,而且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异于古典时期,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气质。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1)

①序曲

序曲是一个篇幅很长的引子,表情标记为“庄重而高贵的柔板”,即庄严的慢板,d小调,在沉重的情绪中开始,随后变得异常激动,时而高昂,时而阴郁,旋律不断地高低起伏。它有一个凝重、激昂的开头,悲壮之情溢于言表;尽管随着乐思的展开沉吟、哀婉穿插其间,但悲壮、阴郁的情绪贯穿始终。这是一个极具震撼力的乐章,昭示着悲剧即将发生。

②第二乐章

第一言:“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2)

第一奏鸣曲“柔板”,即最慢板,降B大调,将强烈的情感融入到了古典式的优雅当中,就像是一首挚诚的抒情宣叙调。它虽然延续了前面乐章的悲壮气氛,但是好像表现得不那么强烈。主奏小提琴以一种诉说的姿态出现,平静而略显沉重,间或有些许的激动;低音声部风格阴郁,若隐若现间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似乎在提醒着什么。

③第三乐章

第二言:“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3)

第二奏鸣曲“庄重的和如歌的”,极慢板,c小调,音乐如同娓娓道来,庄重与轻快两种情绪先后出现在音乐当中,可以让人想到对两个罪犯说话时的语气变化。

这应是这部作品中最美、最动人的乐章了,小提琴奏出的如歌旋律哀婉、凄美,风格凝重、悲凉又不失沉静;闻之令人动容,凄然之情漫溢心间。主奏小提琴在律动的弦乐背景上,忧幽的吟唱,凄婉、哀怜间,仿佛透出了对尘世的眷恋和不舍,在即将步入天堂之际,依然挂怀着世间众生的苦难,唯盼众生皆入天堂。

④第四乐章

第三言 (对祂母亲说)“女人,看,你的儿子!”(对门徒若望说)“看,你的母亲!”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4)

第三奏鸣曲“庄重的”,极慢板,E大调,是一首感情强烈的哀歌,表现的是痛彻心扉的悲伤,那是圣母与十字架上的儿子相对而视的一刻,只能默默承受的悲伤。这个乐章始于一个有些沉吟的旋律,颇具冥想的意味,主奏小提琴好似在酝酿什么,又像是在述说着什么;虽然在情绪上时有起伏,却依然凝重、凄婉,似乎是上一乐章旋律的延伸和发展。作为对母子间生离死别场景的描绘,该乐章的乐思变化极其微妙,圣母面对耶稣的悲切及弟子们面对圣母的凄惶相互纠结缠绕,令人悲从心来。这是一个颇具戏剧性且感人至深的乐章,是整部作品的重点之一。

⑤第五乐章

第四言:“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何舍弃了我。”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5)

第四奏鸣曲“广板”,f小调,音乐给人以断断续续的感觉,这是对圣父的发问,带着忧伤、疑惑和迷惘。依旧是凝重、阴郁的,时而略显剧烈的跃动,令人感到焦虑、彷惑、压抑。尽管在整体上显得平和、沉静,但凝重的乐思却贯穿始终。或可谓之不怒、不争、无怨,却很难说是无悔了。矛盾、失望、孤寂、悲伤,当诸多的情感纠结在一起时,即便最后走向安之若素也是令人倍感沉重的。这,正是该乐章所描述的。

⑥第六乐章

第五言:“我渴!”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6)

第五奏鸣曲“柔板”,即慢板,A大调,乐章变化幅度很大,从富于梦幻感的拨弦与提琴的轻奏,到具有刺穿感的四件乐器的强奏,使耶稣基督肉体的饥渴与精神的渴望,就在这之间被表达了出来。此乐章在一个稍显强烈的和弦之后,奏出一段舒缓、如诉的旋律,气氛平和、安详,却很快就被短促、多变的旋律替代。尽管在音乐随后的发展中,平和、安详的旋律依然会出现,那也仅仅是一个反衬了,是为了强化短促、多变的旋律营造出的痛苦、焦虑的氛围。“我口渴……”,这短促、多变的旋律,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那短促、痛苦的呻吟声。

⑦第七乐章

第六言:“完成了。”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7)

第六奏鸣曲“缓慢的”,即慢板,g小调,充满古典式的浪漫,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精神——或许只有贝多芬最后那首弦乐四重奏末乐章的精神境界可与之相媲美。乐章的开始是一个宣示性的主题,之后以一种平静但略显无奈、悲凉的姿态出现;在随后的发展中这些元素被反复加工、切分、组合,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定的感觉。最后快速、连续、强烈的顿奏将这种紧张和不安定感推向极致,好像也预示着这一切真的要结束了。

⑧第八乐章

第七言:“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8)

第七奏鸣曲“广板”,是一个相对平和的乐章,结束时的拨弦所表现的可以肯定是的灵魂飘向了天国。乐章以平静、祥和的姿态出现,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娓娓而谈;前面的凝重、悲凉、阴郁的气氛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安详、平和、淡然,直至洒脱、超然了。既然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上帝,那么所有的一切也就都得到了解脱;这自然是会让人倍感轻松,甚至是欣欣然了。

⑨终曲

结尾为“十分有力的急板”,即倾尽全力的急板,c小调,标题是“地震”,冲击力极强的音乐贯穿始终,表现了死后,大地震动的情景。这是这部作品中动态感最强烈的一个部分,给人一种地动天摇的感觉。这里所描述的就是圣经所记载的在耶稣基督遇难后发生的那场大地震,而耶稣基督也在这场大地震后复活了。整个作品就在这样的令人震撼的、令人惊惧的气氛中结束。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9)

《十字架上基督的临终七言》,这部作品最初是海顿接受当时拥有西班牙港都加蒂斯爵位的著名祭司萨尔兹(Jose Saluz)委托,于1785年写的一部管弦乐作品。在加蒂斯(Cadiz)大教堂,有一个名叫圣圭瓦的祈祷室,许多信仰虔诚的人常在此聚集,念经祈祷。他们希望籍着基督的临终言语,以纪念耶稣的苦难,缅怀耶稣牺牲自己,救赎世人的伟大工程。因此,委托当时最优秀的作曲家海顿谱写作品,作为耶稣受难日各次布道的间奏曲。当时出版的标题为《七首奏鸣曲,有引子,结尾有地震》。两年后,也就是1787年被改编为弦乐四重奏,又在九年后被改编为一部康塔塔。弦乐四重奏依旧保留了原来的结构,在海顿的此类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后来的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在结构上的突破,和情感表达上的自我性,应该说是对海顿的继承和发展。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10)

《十字架上基督的临终七言》是海顿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即使海顿在完成了其最著名的交响乐与弦乐四重奏等重量级作品时,仍然毫不掩饰自己对《十字架上基督的临终七言》的喜爱,并几次为它改写不同形式的版本:从最初的乐队版、弦乐四重奏版,到他首肯的钢琴版等,变着花样已经出版了许多次了。最后,海顿还将它改成了乐队及人声合唱版。海顿自己也说,即使从未听过音乐的人,也会被这首乐曲深深地感动。因为它深刻揭示了耶稣被钉十字架死亡与复活的奥秘。在海顿看来,十字架上耶稣构筑了基督信仰的原始根基。

《十字架上基督的临终七言》作为一部宗教音乐,完整而准确地传达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而海顿本人更是对它爱不释手,终其一生,海顿都很偏爱这一部作品。

海顿的创作生涯,跨越半个多世纪,风格和手法也始终在变化。从早期的天真乐观,到突进时期的悲天悯人,再到中年时的点石成金。海顿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勤勉、敦厚的老好人,时而淳朴真挚,时而幽默。可以说,海顿无疑是承载传统、指向未来的人。他像灯塔一样,为后来的人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作者介绍】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11)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杂志副主编、《百年之歌》(诗歌集)特邀编委。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12)

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网媒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鸪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七律·贺建党百年》《浪淘沙·建党百年感悟》《江城子·晚舟归航》《如梦令·巾帼赞》《采桑子·重阳》《浣溪沙·贺‘神十二’》《水调歌头·大美我家乡》《诉衷情·新年词话》等150余首诗词,先后荣获中宣部、中国作协主管的‘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特等奖、金奖,文化部主管的‘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金奖;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13)

《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该诗词作品先后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诗歌网’《诗刊》上发表,并荣入《永远的光辉》《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颂歌献给党》《百年之歌》等7部大型诗歌集。

《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一、二等奖;《试论音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等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金灿灿的岁月》等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其中《跟党迈进新生活》(词、曲)参加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21“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大赛,荣获“十大原创金曲奖”,名列第二。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14)

大赛组委会于2022.7.25在央视星光演播厅举行了“2022感动中国综艺盛典”,全程录像,现场直播,作品在央视的舞台上展示给了全国观众;《<跟党迈进新生活>内涵解读》等3篇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中宣部“学习强国”;《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向阳光优秀歌曲专辑)《向阳光声乐作品选》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五尖山之歌》(五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

海顿交响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海顿弦乐四重奏临终七言)(15)

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

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荣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和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社厅颁发的贡献奖证书。《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教师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曾对其作了“人物特写”、书评和“乐坛人物”介绍,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