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锚头鳋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知晓淡水鱼养殖中锚头鳋的那些事)

在养殖生产中,特别是锚头鳋病发生现象尤为突出。该病虽不能直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但隐性危害十分严重。当下由于该虫繁殖能力正随着水温的降低而逐步减弱,此时采取有效措施杀灭成虫,可有效减少来年此病的发生,为以后的养殖生产打好基础。什么是锚头鳋呢?它又有什么习性呢?锚头鳋病(蓑衣虫病)是一种侵袭性鱼病。锚头鳋属节肢动物门甲壳刚剑水蚤目锚头鳋科的一种。只有雌虫成虫才永久寄生在鱼体上,寄生阶段体长约1厘米。虫体成熟期后端带有1对绿色卵囊。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故此而得名。在养殖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有多态锚头鳋(寄生鲢鳙体表及口腔),鲤锚头鳋(鲤鲫鲢鳙青鱼体表,鳍及眼上)和草鱼锚头鳋(草鱼体表)。

这两张图片就是关于锚头鳋的一个症状,由于虫体前半部钻在寄主组织内,后半部裸露在外面,虫体的体表再常带有藻类、水霉菌等附生物,当感染严重时,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养殖户都叫它“蓑衣病”。

简述锚头鳋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知晓淡水鱼养殖中锚头鳋的那些事)(1)

简述锚头鳋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知晓淡水鱼养殖中锚头鳋的那些事)(2)

锚头鳋在淡水鱼中一年四季均有,尤其夏秋季较多,繁殖水温在12--33度。对淡水鱼类各龄鱼都有危害,全国都有此病流行,尤其对鱼种危害最大,当有4-5条虫寄生时就可引起鱼种死亡,对2龄以上鱼一般不引起死亡(鳗鱼口腔寄生除外),主要影响其生长,繁殖及商品价值,以及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通过接触传播。锚头蚤的主要症状及诊断:病鱼表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缓,虫的头部钻入寄主肌肉或鳞片下,寄生肌肉时组织充血发炎,寄生鳞片下发炎不明显,但寄生处突起,鳞片被蛀成缺口,寄生于口腔时,引起口腔不能关闭,影响摄食。严重时会引起鱼死亡。大部分病鱼体表可见较多出血点及突起,出血点及突起处肉眼可见线头状虫体,吃料时肉眼明显可见。

下面这张表格就是关于不同水温下锚头鳋的生长发育:水温越高,幼体期的生长发育时间越来越剪短,但温度小于12摄氏度时,其幼体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就会停止繁殖。

简述锚头鳋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知晓淡水鱼养殖中锚头鳋的那些事)(3)

锚头鳋主要分为无节幼体、童虫、成虫、老虫的等几个阶段。无节幼体时期;包括五个无节幼体阶段,从虫体刚产出的卵囊,卵粒呈不透暖的乳白色。20—24小时,幼虫在卵内形成,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叫无节幼体。每脱一次皮,身体长一次,经四次脱皮五次变态到第五无节幼体。尾叉是各个时期无节幼体的区别特征。”童虫时期:括5个桡足幼体阶段。从第五无节幼体开始,每脱一次皮变成一次桡足幼体,并具体增加1节,五次变态成为第五桡足幼体。身体节数游泳足数是区别五个桡足幼体的特征。而在锚头鳋的各期间特征内,成虫和老虫的用药效果较差,成虫用药需要达到两次以上,而老虫时期则效果更差。锚头鳋寄生鱼体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童虫”、“成虫”和“老虫”三种形态。“童虫”状如细毛,白色,无卵巢;“壮虫”身体透明,可见黑色的肠蠕动.常有一对绿色卵囊拖在体后;“老虫”身体混浊不透明,变软,体表常着生许多累枝虫。被锚头鳋寄生后的寄主可获得免疫能力,、一般1尾鱼种寄生15个以上,虫脱病愈后,可有1年以上的免疫力。

成虫时期:从第五桡足幼体开始,雌雄史性成熟,雌雄应在鱼体表进行交配后,雌虫从口中分泌一种涎液,溶解寄主表皮细胞,把头胸钻入寄主体内,吸收寄生营养,发育为成虫。老虫时期: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简述锚头鳋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知晓淡水鱼养殖中锚头鳋的那些事)(4)

简述锚头鳋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知晓淡水鱼养殖中锚头鳋的那些事)(5)

主要是: 年初漂白粉或生石灰彻底清塘。利用锚头鳋对宿主选择性,可进行轮养法。第一天广谱杀虫剂进行处理,建议第二天戊二醛杀菌预防;科学的肥水 合理的改底能有效降低其繁殖速度。(作者:汪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