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揭示道理(论语一读之愈久)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论语》被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沉淀千年的先贤经典,蕴藏着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今天,再读《论语》,重温这些受用一生的哲理与智慧。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集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蕴涵了儒家最为核心的思想。
如何读《论语》?作者/钱穆以自由之心态读《论语》
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
我们读论语,能读一章懂一章之义理,已很不差了。全部论语五百章,我们真懂得五十章,已足够受用。其实照我办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朱子注论语在卷首序说中,复引了程子语四条。日前有数位同学手持我著来找我题字,我多录程子此四条语中一条,“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此条之前一条为:“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最后一条为:“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程子四条中以上引三条为更重要。
“学而时习之”是人生大道
中国传统义理重要在讲“人”,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
一部《论语》,重要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如云:“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若诸位要做君子,《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
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但亦未讲到人性善恶等,亦未讲“天是什么”等种种大理论。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此后如孟荀乃至如宋明理学家,皆爱讲此等大理论,但皆敬佩孔子,认为不可及。其实孔子只是“吃紧为人”。
诸位若能从此道路去读《论语》,所得必会不同。
下学人人可能,只要下学,便已在上达路上了。
“学而时习之”并不是定要学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学,自然日有进步,此即人生大道。
当知我们每一人的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
“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
这里的智慧,俯拾即是古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谈处世
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③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⑤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谈为人
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② 君子耻其言而过于行。
③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④ 君子不忧不惧。
谈追求
①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谈学习
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谈交友
① 道不同,不相为谋。
②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