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同款制作(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

敦煌壁画同款制作(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1)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内容丰富。敦煌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多彩。是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早期变形程度较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的特征鲜明突出。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如此精美的壁画为何能保持千年不脱色?颜料从何处来?

其实中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

其中的蓝色,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青金石

敦煌壁画同款制作(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2)

青金石的独特之处,主要不在于物质本身的稀有,而在于其独特的色彩特征容易把人带入一种宗教情境或形而上的玄想之中。

敦煌壁画同款制作(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3)

伎乐天 西魏 壁画 纵125厘米 敦煌第249窟

此图采用恰当的装饰手法,将两位飞天巧妙地布置在龛沿转角与背光之间的几何形中,飞天衣饰飘带随风而起,翩翩飞舞。此图为西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一幅。

就物理层面而言,蓝色光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因此带给人一种冷静的感觉,这一波段的可见光也最容易发生散射,所以晴朗天空的色彩就是纯净的蓝色。其实,在自然界的事物中,除了少数植物的花是“蓝色”之外,人们很难找到“蓝色”的客观对应物。

敦煌壁画同款制作(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4)

九色鹿本生 北魏 壁画全图 纵96 X横385厘米 敦煌第257窟

此图所绘为《怫说九色鹿经》故事。讲一个落水人被九色鹿救起后,忘恩负义,向国王告密,引兵捕捉九色 鹿,最后得到报应的故事。以此故事为主题的壁画出现过多幅,此图保存最完好,展示国王和九色鹿对话的场景。 整幅画线条流畅,设色瑰丽,画风朴实,是早期敦煌壁画的代表作。

因此,在人类色彩认知发展初期,尤其是“物色不分”观念的支配之下,蓝色非常容易将人的情感和心理导向虚无缥缈、不可企及的“天空联想”中去。

敦煌壁画同款制作(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5)

蓝色与佛教中的冥想、以及不可触及的彼岸世界建立了某种内在联系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今天的藏传佛教艺术中,我们依然能够明显体会到青金石的这种深在的宗教隐喻功能。

敦煌壁画同款制作(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6)

反弹琵琶图 唐 壁画尺寸不详 敦煌第112窟

此图出自莫高窟第”2窟的《忮乐图》,为《西方净土变相》的一部分。描绘的是忮乐天伴着仙乐翩翩起舞,展 现其“反弹琵琶”的绝技。人物造型丰满,线条流畅,表现出舞忮服饰的飘逸飞动,有“吴带当风”的韵味,人物形象接近平民。《反弹琵琶图》从内容到技法都取得了较高成就,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

然而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青金石对人视觉心理的“冷缩性”导向以及对彼岸世界的宗教性隐喻,显然都是与当时激昂奋发的世俗精神不合拍的。

青金石颜料在唐代敦煌艺术中的渐渐隐退,折射出来的正是一种世俗精神的胜利。

敦煌壁画同款制作(千年不脱色的青金石)(7)

敦煌138窟壁画 四足床与禅椅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