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

近几十年来,中国佛教作为中国传统以其特殊的文化、社会价值逐渐为人们熟知,参佛上香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寺庙香火越来越旺。

寺庙有了香火钱,也不忘回馈香客。

2009年,上海颇有名气的玉佛禅寺于出资1000万元,联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组织,发起了“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

不仅如此,玉佛禅寺还策划推出了一个纾困方案,对以前曾经捐赠过寺庙的施主施以援手。

假如企业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在银行也拿不到足够的资金,寺庙就会把企业以前的捐赠一次性返还,操作类似于保险产品的兑付。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

玉佛禅寺

当年“饿了吗”就拿了玉佛寺十万元的由佛祖加持的类保险产品,结下了善缘,后来“饿了吗”做大做强,又回馈给基金会50万元。

有像玉佛禅寺这样直接拿钱接济众生的寺庙,也有完全屏蔽世俗禁止香客捐钱的绀园。

辽宁海城就有这样一座既不收门票,也不搞旅游的寺庙,名叫道源寺。

始于大悲忠于大悲

道源寺内只有女性,尼姑们每天只睡4个小时,禁止香客捐钱,修行也很是刻苦。

佛家经典《楞严经》中说“常住真心,性净明体”,道源寺便是如此,保持纯碎、恪守初心。

道源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接文镇三家堡村内,寺庙是在2001年的秋季,由大悲寺僧团指导建成的。

创立道源寺的大悲寺僧团颇有些来头,大悲寺这座古刹也称得上海城市当地地标性建筑之一。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2)

大悲寺

大悲寺原址在海城市毛祁镇唐王山南坡,建立年代已无法考证。

经历了战争的浩劫后,大悲寺背的僧人遭到驱逐,到了1993年,当地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和满足信众的需要,才将大悲寺迁移至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村的山坳之中,进行复建。

重新修建的大悲寺建筑主体呈灰色调,青砖灰瓦,颇为庄重肃穆。

跟大悲寺同根同源的道源寺也延用了这种朴素低调的建筑风格,隐于藏风聚气环境清幽的山腰之中,被群山环绕,远离红尘。

2001年秋季,道源寺建成之后,寺内仅有两位比丘尼师父与十几位发心出家的居士。

到了2002年七月,道源寺迎来17为首批剃度的人,从此建立起了僧团,逐渐发展壮大。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3)

道源寺尼姑

截至目前为止,寺院由一位法号妙融的比丘尼师傅住持管理寺内事物,当初的17人也发展为了一百三十多位出家尼众,和发心居士一百多人,寺内众人皆为女性无一例外。

道源寺在大悲寺僧团的指导下建立而成,寺内的诸多规矩和修行的方式也与大悲寺保持一致,都是遵照佛制的戒律制定的。

道源寺为纯粹修行佛法之人而设,讲究避世修行远离喧嚣。

因此,寺院的初代主持为了守住这一片净土,让保持每一位踏入道源寺的人都保持一颗潜行修行之心,立下九项清规,要求寺内每一位僧人遵守。

第一、持不捉金钱戒。

佛家有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4)

道源寺尼姑

人们总是困于金钱和美色之中难以自拔,越是追求金钱和美色,越是贪恋无度越陷越深。

即便有一天因金钱和美色变得痛苦,也难以醒悟。

作为觉悟者、解脱者亦是全知者的佛陀,深知修行之人也难以免俗,在还没有彻底觉悟解脱时,还难以入定。

因此立下金钱戒,从源头遏制修行者的贪欲。

要求每一位僧人坚决杜绝储备和使用金钱,不能擅自使用金钱,更不能接受他人的金钱供养。

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将钱财视为身外之外,但为了维持寺院的政策开销,一般情况下寺庙或多或少会收取往来香客的捐赠。

也会适当向客人们出售一些开光法器,或通过接一些佛事活动获取相应的钱财。

可是,道源寺却与众不同。

道源寺内不容许设功德箱,还严禁外来香客放钱。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5)

道源寺立下“禁止放钱”标识

道源寺只收女弟子,一旦这些女师傅们踏入道源寺,便要放下一切执念遁入空门,再与红尘无缘。

女师傅们不光要诵经念佛守一方平安,还要自己动手开垦田地种下瓜果,实在难以果腹是就出门乞食。

时间一长,寺院需要修缮和扩建。

按理说,寺庙的修葺工作需要专业人士来做。

但道源寺的女师傅们为了节约钱财,自学了挖掘机技术,就连搬砖添瓦这些重活也亲力亲为。

早些年,道源寺内因为人太少,条件十分恶劣,大家都只能住在残破不堪的小茅草内。

到了下雨天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污水会从屋顶的破洞处直接渗到屋内,弄得屋里一片狼藉。

大师见屋内被雨水泡的一塌糊涂,索性带上弟子在雨中打坐修行,感悟佛法。

第二、日中一食。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6)

释迦摩尼像

我们一般人会吃早中晚三顿饭,但佛家对进食却有着不一样的观点。

佛陀拥有佛眼,能看尽世界。

佛眼能看到六道中一切生物的吃饭时间,按照佛家的说法:“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

道源戒律

我等凡夫俗子并不属于四众中的任何一种,也不会讲究太多,但出家人避世修行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修成正果。

想成佛,就要成佛果,有因才有果,最方便的种佛因的方法就是和佛在同一时间吃饭。

除了种下佛因,日中一食还有其他深意。

一般人吃饭是为了享受美食,而出家人吃饭只是单纯保障自己不会饿死。

另外,在佛家看来,口腹之欲也是一种欲念,因此修行者要摒弃饮食之欲,用佛家话来说就是“离欲方为僧”。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7)

道源寺尼众修行场面

为了做到“离欲方为僧”,道源寺的僧众每天只能进食一次,午后便不能饮食,包括茶水、饮料、水果等,也不能入口,除非有病在身需要喝药。

不仅是寺内尼姑,道场内其他修行的人,包括发心出家和护持居士等,也必须遵守日中一食这条戒律。

道源寺的素斋只有中午一顿,食材也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米饭、白菜、芹菜、豆腐这些。

大米作为主食必不可少,但大米很容易生米虫。

因此,道源寺的女师傅们为了避免杀生以及误食荤腥。

每次淘米之前,都会将当日做饭所需的大米先铺在桌子上细细筛选,确认没有米虫之后才会生火做饭。

为了做到这一点,负责煮饭的女师傅常常需要一粒一粒数米,有时候甚至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筛查米虫这项工作。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8)

道源寺尼姑行脚留影

第三、行脚。

行脚就是行头陀的意思,每日修行佛法是寺中众人的主业,但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同样重要。

因此寺中尼众,每年秋季都要例行外外出,四处游化经行,遇到有缘人时结下善缘,发扬佛法。

道源寺的女师傅每年中秋之后,就会依照戒律她们就会依靠戒律外出行脚,行脚时间长达一个月,每天都起码走20里路。

行脚也是一种修行,道源寺的女师傅们行脚时从不住打尖住店。

每当夜幕降临时,女师傅们就拿出提前备好的睡袋,铺好睡袋和衣而眠。

凌晨两点,师傅们又会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后收好行李,继续赶路。

据说,道源寺的女师傅们坚持行脚已经二十年了,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踏足过十多个省份。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9)

尼众修行场面

旅途漫长又艰难,但女师傅们一天都不曾落下功课,即使坐在马路边上,也会诵读经书。

女师傅们踏过千山万水,到过喧嚣繁华之地,亦到过萧条荒芜之处。

在繁华的城市中心,有些过路的人会指指点点。

但女师傅们六根清净,从不会因为他人的议论而动摇。

第四、乞食。

佛家有云:“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僧众乞食,还有一种解释:出去化缘是给信众一个护持三宝的机会,还一些六道的债。

乞食时无论贵贱,也不刻意挑选人家,只讨要些饮食,不会向施主索要钱财。

乞得食物之后,僧众会将所得吃食混合在一起,平等进行分配。

在道源寺内,女师傅们自己生火做饭。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0)

道源寺尼众行脚留影

但出门行脚时,受环境制约,道源寺的女师傅们会就近向老乡讨们要些吃食。

对于讨来的饭,女师傅们格外珍惜,为了避免浪费,甚至会将刷锅水都一饮而尽。

第五、不接客僧礼。

寺内的僧众不得接受外来人赠送的礼物,假如有人执意送某位僧人礼物,僧人不得私藏,须上交给常住。

另外,佛家讲究众生皆平等,假如香客执意留下礼品,客堂执事必须都要对客人礼拜并给予回礼。

第六、一切供养归常住。

此项清规和第五项有类似之处,寺内僧人所得的一切供养,全部上交常住,由常住根据需要统一分配,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乌托邦。

第七、三衣钵不离身(比丘随身所用的衣物是三衣,三衣加上钵,即谓‘三衣一钵’)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1)

道源寺尼众行脚留影

三衣一钵不得离开身体,十八种物齐备。

头陀十八物包括:杨柳枝、澡豆、水瓶、坐具、锡杖、香炉、奁、滤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像等。

这十八物都是僧人行头陀时所必须携带的物品,缺一不可。

三、婆娑即遗憾

第八、不化缘,不求人。

佛家认为有求皆苦,不比较不攀附,方能生出道心。

另外,佛家人也相信因果,相信佛菩萨自有安排,不会让信徒无缘无故失去生命。

第九、道源寺尼众谨遵八敬法,依止上院大悲寺修行。

道源寺是附属于大悲寺的下院,与大悲寺同根同源。

因此寺院建成后,大悲寺的师傅就立下九条戒律,要求每一位道源寺内修行的人遵守。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2)

尼众路边诵经

至于八敬法,乃是佛陀定下的,要求比丘尼(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出家女子)尊重恭敬比丘(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出家男字)的八种法。

1、不论年长年幼,戒龄多少,比丘尼之间应互敬互爱。

2、为期三月的雨安居(僧众修行制度之一,夏季雨期长达三个月,此期间,僧尼禁止外出,以免踏杀草木小虫),比丘尼应该住到比丘近处,向比丘讨教佛法。

3、以每月两次为期,比丘尼要派遣代表请比丘定下斋日以精进修行。

4、雨安居之后,比丘尼应参加自姿仪典,期间不可与比丘发生冲突。

5、若有比丘尼违反了戒律,要在比丘与比丘尼面前忏悔。

6、比丘尼度过了初学阶段之后,需要再在比丘面前受戒。

7、比丘尼不得议论比丘的过错。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3)

道源寺尼众行脚留影

8、比丘尼不得向新入僧团的比丘讲法。

据说,八敬法是释迦牟尼制定的,是女众出家的根本法。

但由于八敬法中含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曾经一度引发争议,也有人说八敬法很可能是保守的上座比丘反对女性出家提出的规定。

在现代人看来,八敬法对于以女性为主导的道源寺不适用也不适宜。

但道源寺的女师以佛教律宗为尊,仍然沿袭继承此法,每日诵读八敬法,修炼身心。

所谓婆娑即遗憾,戒律之中有一些瑕疵也不失为一种恩惠。

以上九条清规戒律,细看下来,比起一般的寺庙更为严苛,不少想要遁入空门的人都被道源寺严苛的戒律劝退了。

而留下的女师傅们,遵守九条戒律与青灯古佛相伴,追求宁静致远。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4)

灵隐寺内的星巴克

现如今,不少寺院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开始发展商业化道路,变得不再纯粹。

就连著名的杭州灵隐寺,都开设了一家星巴克咖啡,沾染上了浓重的商业气息。

相比之下,道源寺就是喧嚣世界一股清流。

道源寺保持纯粹,修行方式又一枝独秀,不少新闻媒体工作者闻讯而来,想要采访寺内尼姑,还希望道源寺的大师能够通过镜头宣讲佛法。

按理说,这是一次弘扬佛法,吸引香客的好机会,但道源寺的大师却毫不犹豫就拒绝了媒体工作人员的请求。

对于道源寺的修行者们来说,修行就是要摒弃一切杂念,断绝一切不必要的外界往来,静下心来前行修行。

道源寺内的僧众虽然避世修行,但并不逃避责任。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5)

道源寺尼众行脚留影

每当政府部门要求大家缴纳钱款时,道源寺内的尼姑也从不因自己是出家人就逃避。

女师傅们认为,他们既是从红尘中来的,也算红尘中的一员,不该一味避世。

只是道源寺内尼众并没有多余的钱财,为了交清费用,主持只能带上一众弟子跑去医院,靠卖血交清了费用。

道源寺的尼姑们不仅不推辞社会义务,对于红尘中的其他人也乐于伸出援助之手。

一次,一个男子急于赶路,抄了近道,结果迷失在山林之中,稀里糊涂跑到了道源寺附近。

男子到达道源寺附近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唯有寺内闪着星星点点的亮光。

男子顺着灯光来到道源寺前,敲响了寺院的大门。

尼姑们正在上晚课,谁也没想到,门口竟然站着一名男子。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6)

道源寺尼众行脚留影

男子也没想到自己误入了尼姑奄,有些不好意思,但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他一个人走夜路实在不安全,就吞吞吐吐请求女师傅们收留一晚。

寺里的尼众听完男子的话没有为难他,这个时间下山不方便,附近也没有其他可以借宿的地方,待一晚也无妨。

寺内众人为了招待好男子,专门收拾出了一间房子,还提供了被褥让男子休息。

佛在平凡人间

对于过往客人,道源寺从不吝啬,对于动物,道源寺的大师也一视同仁。

一年冬天,道源寺山脚下公路旁有一头驴子不幸被车压死了。

寺内的妙融大师经过时恰好看到这一幕,心有不忍,便带着其他几位弟子,将驴子的尸体抬上山,选了一处地方挖了个坑将驴子掩埋。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7)

道源寺尼众

师太悲悯生命值得尊敬,但山下的村民可不这么想,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假慈悲”,真正有心的话,应该慷慨地将驴肉分给大家一同享用,才算得上是“普度众生”。

驴子刚刚入土还没有腐烂,眼馋的村民几人一伙溜进寺里,想要偷走驴子的尸体。

寺内的女师傅发现了贪恋的村民想要劝阻,可村里人不听劝诫不说,反而越发放肆。

最后,还是妙融大师出面,对村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让大家冷静下来,放弃偷驴子尸体的行径。

道源寺的女师傅们心如明镜不惹尘埃,又不乏出家人的慈悲心,令人心生敬仰。

她们究竟是如何修行,我们普通人又究竟该如何理解佛学呢?

有人认为,佛学是印度的产物,要想学正统的佛学,就要先从印度文化入手。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8)

道源寺标识

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佛学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已上千年,要了解今日的佛法,除了要知晓一些相应常识,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中去寻求学问本身。

佛教的信徒有他们自己的制度,想要入门先要皈敬三宝。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信仰的中心,对于佛教徒来说,唯有皈敬三宝,才得以长养法身慧命,升华心灵世界,跨越人生藩篱。

皈依三宝就如同得到一枚灵丹妙药,能够治愈贪瞋痴的心病;也宛如灯烛星月,指引修行者脱离苦海。

确立信仰皈依佛门后,就要遵守佛家的法律受持五戒,秉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在防恶的基础上积极奉行众善,做到正信三宝、正见人生、正语说话、正命生活。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19)

道源寺尼姑行脚生活留影

佛教徒有他们必修的功课,因环境差异和需求不同,可以适当进行调整,但大体方向相差无几。

一般的禅坐、止观、念佛、持戒、课诵、抄经、持咒、朝山等,都是修行的一环。

修行之人,早上早起要静坐一炷香的时间,静坐是一个自我反省的时间,新的一天新的开始,省思观照才能革新自我。

晚上休息前也要念佛,或默诵一卷《般若心经》,或诵念“佛光四句偈”,以佛号洗涤俗虑,追求心念宁静。

学佛、信佛,不仅为了度己,更是为了教化苦海中的芸芸众生,因此推行慈善福利工作,参与社会教化活动,也属于修行的内容。

各宗各派的修行方式不尽相同,修行的内容因各人的根机因缘有所不同,但核心仍是要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最终的追求也都殊途同归,追求福慧圆满、开悟解脱。

辽宁省寺庙何时对外开放(辽宁一清贫寺庙内皆是女性)(20)

行脚不忘礼佛修行

信仰佛法,要肯定自己的清净本性,认识自己的本具佛性,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相信自己是佛,去会爱护一切众生,不做出侵犯众生的举动。

修行之人所做的都是慈悲的佛事,所说的都是柔软的佛语,所思的都是清净的佛性。

学佛、信佛之人拜泥塑木雕的菩萨像,拜的是佛像所代表的意义,能透过圣者形象,生出恭敬之心。

佛教传承至今日,有独善其身者,欢喜走向山林,亦有菩萨发心者,乐于走向群众。

像道源寺那样纯粹的寺庙已经不多了,但佛教传承千年,其中的智慧无穷无尽,值得每一个人潜心学习。

观众朋友们如何理解佛法,又是如何道源寺这样是一所清贫又纯粹的寺庙?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您的认可是我们继续创作的不竭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