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觉得好看的韩剧(明明知道狗血韩剧与爽文只是成人童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想法或感受给自己带来了痛苦,或从道德的层面无法接受,那我们就会将它压抑到潜意识当中,成为我们难以启齿的心理诉求。
从这层含义上来说,狗血剧情和爽文的存在便是合理的,因为我们总是能在这些剧情中找到我们压抑的难以启齿的心理诉求,寻得对外释放。
明知道这些都只是成人童话,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喜欢看,很简单,因为它们抓住了受众群体人性的弱点。
从心理学角度给你分析,那么理智的你为什么总爱看这些没用的狗血剧:
- 投射心理(Projective psychology)
-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 置换(substitution)
- 升华(sublimation)
投射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为:把个体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爱追剧的姑娘们总爱把自身的身心诉求投射在女主或其他角色上,当我们代入女主或女二的情感后,就会盖掉我们原有现实与内心世界里的感受。
在轻度影迷身上,观影者会将部分的自我化为(投射)影中人。
比如当我们看到优秀的女主打破了家庭和命运的束缚,涅槃重生,却因此得到霸道叛逆富二代男主的偏爱,但她却因为不了解男主而拒绝他时,我们内心世界就会与之共舞产生贴合。
因为我们把自己代入了那个“优秀”的角色,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那样顽强的勇气,而投射影中女主的过程,就像跟个性强烈的朋友出去玩,朋友玩什么刺激的活动虽一开始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但你想要跟着看跟着做。
从而获得什么一些自己想要的乐趣,或是改变自己原本闷闷不乐的状态,当我们观看投射狗血剧的同时,内心也拥有了一部份所看的东西。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个东西是否存在,我们不得而知,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狗血剧正是满足了那些一无所有小姑娘对自己未来的行为推测幻想,比如一无所有的女主最终和富二代帅男主结了婚。
之所以狗血就是为了让观众觉得过瘾,所以重度影迷在观看电视剧过度融入后就真的上瘾,而失去了在现实世界的存在感,从而影响了自身正常作息或失去日常的应变能力。
在心理学上还有一种防御机制叫合理化作用,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从而得到解脱的心理防卫术。
现实生活中我们“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还有“甜柠檬心理”,吃到了酸柠檬为了安慰自己,就说这是甜的,这些心理现象都是合理化的具体表现。
在追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女主那么普通却拥有开挂的人生时非常开心,就启动了合理化的防御机制,认为我们自己也是这个样子,觉得即使不怎么奋斗我们也应该享受这些美好。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必须使自己看上去很好,用追剧来逃避现实的人常用合理化作用对自身错误的行为予以宽恕与解脱,表现得自信心十足,甚至企图去说服他人。
就像很多对丈夫不满的的中年妇女看了《我的前半生》,发现女主角被丈夫出轨后还能嫁给专一完美的高富帅后,也自然合理化认为女性二婚可以找到更好的,殊不知这是在自我欺骗,所以合理化是一种典型的自欺欺人心理。
置换心理是指我们把针对一个人或物体的思想感觉和冲动的重定向在另一个人或物体上。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把气撒在别人身上,找出气筒。
狗血剧情中,无论是看到恬不知耻的小三,还是完美无缺的女二,我们都会心生愤恨和嫉妒情绪,当看到她们的下场一个比一个惨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快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不满意的人和外界对象,当我们无法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他们就会使用置换的态度。
最典型的例子是对老板不满但又不敢向他们表达愤怒,以免被解雇。回家就开始踢狗或开始和男朋友吵架,而单身狗呢,就只有通过追剧的方式间接转移“愤怒”
用弗洛伊德的话解释来说:升华(sublimation)指一个人将受挫后的心理压抑向符合社会规范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向抒发的心理反应。
与前面的自我逃避、自我欺骗的防御机制不同,升华是一种富有建设意义的积极心理。
我们每个人都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但当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时,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时,我们就真正接纳了自我并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每一部狗血剧虽然“不合常规”,但是剧中角色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刚正不阿的表现,伟大的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等,都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
电视剧往往放大了这些品质,使电视机前的我们为之钦慕,因为这也是我们终身为之奋斗的品质,所以狗血剧情虽然很不现实,但是人物整体三观还是端正的。
最后提醒大家,追剧固然可行,能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舒缓情绪,但是,当我们发现自己花很多时间在追剧、情绪沉浸在当中无法自拔、觉得现实生活已经显得不那么实际感或重要时,就需要及时调整自己了。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