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

文|邹卫平

曾听一位已故前辈学者讲过一段往事:

当年有位杰出画家用水墨写意为易安居士造像一帧。

画面展示的却是李清照伫立持卷凝思的背影。

虽为背影但端庄秀丽、婉约传神、气质不凡、栩栩如生。

引得观画者笑谓:真想走到画的后面一瞻易安居士真容!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1)

以宋代画家王希孟(1096 -1119)十八岁时绘制的青绿山水神品《千里江山图》创作过程为题材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通过极富创意的跨界艺术融绘、宏阔时空维度的超然穿越、妙曼多姿的舞蹈语汇、玄幻精准的舞台调度、生机勃发的青春气息、全身心投入的倾情表演、斑斓鲜活的色彩冲击力等,在这幅千古名画的前后两方面、立体多维度深入开掘、诠释阐发、借题发挥、再度融创,从而成为令观众惊艳、网上“爆圈儿”的舞台艺术佳作。

该剧已两度来济南省会大剧院演出,受到泉城观众的激赏。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2)

笔者在观剧过程中,几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随着剧情演进叠现脑海:

唐代大家韩愈(768—824)《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中的“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3)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这就为呈现希孟的创作诗心与舞蹈呈现提供了逻辑依据。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4)

由于剧中主人公希孟的画家身份,日常从业状态相对静止,主创者巧妙的借助“异代知音”展卷人这一角色的自由度,时而通过独舞代言、诠释,时而又穿插与希孟的双人舞,表现画家构思创作期间的冥思遐想、苦心孤诣、灵感触发、激情澎湃等心理活动。音乐也以模拟放大心跳的声音和节奏,把全场观众也代入共情,炫染出画家创作冲动、构思酝酿、内心挣扎、灵犀点通、才华绽放的感人过程。

令观众比单纯观画,更入木三分、深刻形象的领悟到画家希孟的人格特质、创作心态、时空背景等。

二、用“平远法”铺陈演绎画作的背后故事

剧作者用平等的现代理念,通过《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几场戏,把呈现和赞颂的笔触,平伸到了所有为这幅千古名画付出才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行业工匠甚至平民百姓。

而且都是现代意义上急需保护传承的“非遗”项目。用《问篆》展示了集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篆刻人石上奏刀、游刃有余的潇洒形象。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5)

用《唱丝》歌颂了古代妇女采桑、养蚕、缫丝、织绢的纷繁而又细腻的劳动情景。再现了宋代的《蚕织图》。

用《寻石》刻画了为寻找和开采矿石、制作颜料的工匠们攀山越岭、不畏艰难的忘我状态。用《习笔》描绘了制笔工匠严守“三义四德”(精、纯、美和尖、齐、圆、健),历经百十道工序“千万毛中拣一毫”的敬业精神。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6)

用《淬墨》赞颂了制墨工匠们采松、造窑、发火、取煤、和制、入灰、出灰、磨试,尤其是捶墨的艰辛劳作。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7)

再一次把捶墨的声音节奏与心跳的声音节奏叠化重合并放大,令每位观众为之内心震动。

这些使得全剧的蕴含更厚重,艺术张力更强劲,内容呈现更为丰满斑斓。

三、 用“高远法”升华画作的时代艺涵

《入画》是全剧高潮,也是戏眼和点睛之笔。

此前一切的铺陈都是为了入画。

正如青绿这一连接展卷人和王希孟之间符号性角色的潜台词:“我在画中,静待千年。”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8)

《入画》看似终点,其实也是新的起点。

这不,近千年后的新一代人,又重展画卷,站在巨作的“肩膀上”二度创作,赋予了《千里江山图》以更超迈高远的蕴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为居高才看的宽远;由于创新才使作品更为高雅、高级。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9)

正因如此,原画中山石间的小白点、小白人,成为剧中群舞的百匠绢娘、女官书生。

能在幽暗中放出宝石光焰的矿物颜料,成为剧中意象性主要角色之一的青绿姑娘。

吴带当风、云髻高耸的美女们通过静待、望月、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优美的舞蹈语汇,幻化成了妩媚的青山。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10)

于是,江山被人格化了。

剧中希孟“此画与天地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的潜台词,通过台上剧中人物群体,包括台下观众意念的渐次“入画”得以完成“共绘”,且但见青绿。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剧主创团队在原作基础上更强化了人民意识。

所以,《入画》之美自然就会令人联想到暗含的一句世代箴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自首演到巡演,创作团队一直在不断收集观众反馈,进行修改和调整。

只此青绿舞蹈完整版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11)

主创者说:“《只此青绿》没有最终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

有鉴于此,也为此剧的日臻完美提点个人建议。一是,全剧音乐固美,但缺少一段只属于《只此青绿》,令人萦怀难忘的,时常通过各种变奏贯穿全剧的主旋乐段。

二是,该剧采用地面转台和空中圆弧机械动作,创造出了天旋地转,上下左右,都可移动的舞美效果。

对剧中人物世代穿越、剧情的时空转换等起到了极好作用。

但使用过度就成了影响观众欣赏舞蹈表演和剧情的干扰项,且增加了舞台调度难度,提高了演出成本。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