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风歌大气磅礴(诗歌背后的功史之三)

诗歌背后的历史之三《大风歌》背后:汉高祖刘邦的荣耀与无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刘邦的大风歌大气磅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邦的大风歌大气磅礴(诗歌背后的功史之三)

刘邦的大风歌大气磅礴

诗歌背后的历史之三

《大风歌》背后:汉高祖刘邦的荣耀与无奈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汉高祖刘邦仅有的两首著名诗歌中的一首《大风歌》。用住原话翻译过来就是:大风劲刮起来了啊天上的云涌起飞扬。(我成功统一天下,做了皇帝)恩威施加于海内啊如今荣归故乡。(可是,我)又怎样才能得到忠于我的勇猛将士啊来镇守四方!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初,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之后,回长安途中路过故乡沛县,置备酒席,把夕日朋友和父老子弟请来一起开怀畅饮。酒到浓时,刘邦情不自禁击筑(筑琴,古乐器)而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年少时就志向远大。在秦都咸阳服徭役时见到秦始皇出游,就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成年后,在沛县做了泗水亭长(相当于今村里长),并结识和汇集了一大批当地的英雄豪杰。后因私放押解的刑徒而逃亡于芒荡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驾崩于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河北广宗)。随行的赵高联合李斯,篡改始皇遗诏,逼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拥立秦二世胡亥继位,实行更加残酷的苛政暴政。秦王朝统治集团的变乱,严重了削弱了对国家的控制力。秦王朝实行的苛政暴政,又激起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平民起义和原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六国遗留贵族势力为代表的反秦力量的兴起。正是在这重大历史转折的关头,刘邦毅然走上了反秦起义的道路。在张良、韩信、萧何等文臣武将的帮助下,推翻暴秦。汉高帝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10月),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之后,又经过四年楚汉战争,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战胜了强大的西楚霸王项羽后,刘邦于山东定陶的沔水之阳定陶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定都洛阳,不久在娄敬等人的建议下迁都关中长安,由此建立了辉煌的大汉王朝。这就是刘邦引以为为傲的创业史和功劳薄。

做了皇帝的刘邦,并没有过上太平日子。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换取各路重要将领的支持战胜项羽,先后分封八个异性诸侯王,即齐王韩信(后徙为楚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更立为自己的同乡卢绾)、衡山王吴芮(后改为长沙王)、闽粤王亡诸。这此诸侯王的封地,多者一百多城,少者三四十县,总面积比大汉朝廷直辖郡县还要多,而且各自拥有军队,行政、财政也不归汉朝庭管理,是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对朝廷造成很大威胁。刘邦称帝之后的七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精力是用来对付这些异心和反叛的异姓诸侯王。公元前202年的七月,燕王臧荼首先起兵造反,刘邦带兵亲征,九月,捉拿了燕王,把燕地分封给自己的同乡亲信卢绾。公元前201年,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诱捕了韩信,降为淮阴侯。公元前200年,韩王信造反,与匈奴勾结,刘邦又亲自平叛,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采用陈平的计策才解了围,而且从此开始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公元前198年,赵王张敖也谋反,因为是刘邦的女婿,没有处以死刑。公元前197年,与韩信关系密切的重要将领陈豨勾结匈奴造反,刘邦又亲自出征陈豨。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被告发谋反,吕后在刘邦征讨英布不在朝庭时自专诱杀了韩信。又有人告发梁王彭越谋反,被刘邦废为庶人,还被吕后杀了后剁为肉酱,淮南王英布因害怕也起兵造反,刘邦再次亲征,英布兵败被杀,但自己也被流失所中,这也是其在不到一年后驾崩的重要原因。从汉高帝五年到十一年,即公元前的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刘邦从当皇帝起,就年年平叛,御驾亲征,且被匈奴围困,被流失所中,舒坦日子不多。如他这样统御能力的开国皇帝尚且如此,在他面临老去,自知来日不多的时候,他又怎能不忧心后来者能否守住大汉江山呢?这不能不成为死之将至的刘邦心中的重大忧患。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已经62岁,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这首诗歌,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既表达了事业成功的自豪,也表达了作为皇帝的无奈与忧思。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用大风起和云飞扬比兴,形象地传达了秦朝末年,自陈胜吴广起义,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宏大历史画卷。次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总结了自己在顺应历史洪流,推翻暴秦统治,战胜霸王项羽,成为大汉王朝皇帝,威加海内,荣归故里的自豪和荣耀。第三句则是在回顾自己成为大汉皇帝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临诸侯反叛,不得不一次双一次亲自出征平叛的无奈,因此才发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慨和呼唤。

唱完《大风歌》几个月之后,公元前195年4月甲辰日,刘邦就驾崩于长乐宫中。刘邦用一首《大风歌》短短三句诗化语言,用高度凝炼和概括地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和所经历的历史,大气磅礴,慷慨激昂,又充满伤感,耽于忧患,真是五味杂陈。

《大风歌》是胜利之歌,也是忧患之歌,更是历史之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