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活力之都(凭什么成为广州冲出世界的名片)

广州活力之都(凭什么成为广州冲出世界的名片)(1)

广州芭蕾舞团迎来25周岁生日。

12月25日,广州芭蕾舞团(下称“广芭”)迎来25周岁生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了《梅兰芳》、《梦红楼》等原创芭蕾舞剧。而在26日晚,中央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天津芭蕾舞团、苏州芭蕾舞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兰州芭蕾舞团等各大国内顶尖芭蕾舞剧团将首次汇聚羊城,在广州大剧院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芭蕾盛宴。中国舞蹈家协会原秘书长杨大林高度评价广芭称,“广芭已经成为广州通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团” 。

据悉,为了展示广芭25年的奋斗历程,该团以演代庆的方式于12月25日、26日两天,在广州大剧院举行《广芭再出发---广州芭蕾舞团建团25周年展演》。其中各大芭蕾舞团的当家明星均带来了拿手好戏。

昨天上午,在广州大剧院白领空间,广芭以摄影展的方式举行了“张丹丹艺术回顾展”及同一主题的艺术研讨会。作为广芭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得益于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张丹丹在全国芭蕾舞团率先实行团长责任制下全员聘任制的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中国舞蹈家协会芭蕾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肖苏华称她为“中国文艺团体改革的先驱者”。

广州活力之都(凭什么成为广州冲出世界的名片)(2)

全国率先采用芭团全员聘任制

广芭组建于1993年,是广州市政府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首任团长兼艺术总监即为原中央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舞蹈家张丹丹。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央芭蕾舞团里,张丹丹主演了几乎全部的保留剧目,并参与了多场国际演出。“眼界打开,思想也打开了,我们演员当时聚在一起就经常会讨论,假如我们要组建一个团会怎么做”。

张丹丹告诉南都记者,当时广州正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市委市政府要筹建一支自己的芭蕾舞团,她的芭蕾舞启蒙老师、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常任理事、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的史留阳找到了她。“史老师说,广州一直有建立芭蕾舞团的想法,你能不能为家乡做点事”。回想起自己幼年时,想学芭蕾却没地方学,她心里的答案呼之欲出,“广州这么大的城市,有人想筹建芭蕾舞团,与我内心的渴望是相碰撞的,我没什么好犹豫”。

作为市政府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张丹丹可以尝试任何国内外有效的体制机制,把广芭建得更好,一个灵感油然而生——当时国外流行而国内缺乏的“全员聘任制”。她解释称,“舞蹈艺术家的舞台生涯太短了,很多人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做更多的作品。聘任制的优势在于,舞蹈演员可以根据芭蕾舞团的待遇、剧目计划或艺术总监的水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今年来这里跳,明年可以去别的团跳。国外就是这样,为演员提供很多机会”。

尽管国内还没有芭蕾舞团实行这种体制机制,“但同行之间都十分认同”。张丹丹说,正是广州市政府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广芭才有机会通过这种先进的机制快速进入成长高速期。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中国著名舞蹈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芭蕾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肖苏华坦言对张丹丹的钦佩,“那个时候我们都比较保守,但丹丹很大胆,她应该是中国文艺团体改革的先驱者。(这种做法)不只是在芭蕾舞界,而是在文艺团体改革上走在全国最前”。

团队创作节目数量居全国之首

12月25日晚,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的舞台上,广芭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上演了《玄凤》《梅兰芳》《梦红楼》《风雪夜归人》《布兰诗歌》等原创芭蕾舞剧片段,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最新的作品《布兰诗歌》上演时间显示“2018年”。

据了解,自筹建以来,广芭除了排演《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一系列古典芭蕾舞剧之外,还编创了多部中国民族题材的芭蕾舞剧。至今,该团已有18部大型芭蕾舞剧及70多个精品剧目,以严谨、规范、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享誉业界。

中国舞蹈家协会原秘书长杨大林给了广芭很高的评价,认为“广芭已经成为广州通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团。广芭的创新是亮点,在创作上,广芭是国内创作节目最多的团”。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也在研讨会上评价道,“广州芭蕾舞团在全国11家芭蕾舞团中起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的优秀剧目不断推出,演员新秀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芭蕾舞事业的发展”。

张丹丹一直坚信,“有好剧目的话一定会有观众喜欢,就一定会有市场”。《风雪夜归人》是广芭2009年创作的一部经典舞剧,根据吴祖光先生同名剧作改编而成。自公演以来,该剧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同时也享誉海外,并荣获2010年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大奖、优秀表演奖等十一个奖项。据悉,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个获得文华大奖的芭蕾舞艺术院团。

广州活力之都(凭什么成为广州冲出世界的名片)(3)

芭蕾舞界专家及来穗各大芭蕾舞团代表。左6为现任团长邹罡,左7首任团长张丹丹。

校企融合让人才更好地走出去

“从一开始,丹丹就给自己设了一个很高的标杆。”在研讨会上,肖苏华回忆起张丹丹令他钦佩的第二点。张丹丹告诉记者,这个“标杆”就是“五年之内,必须走出国门”。

为此,她长期邀请国内外优秀的芭蕾艺术家到广芭指导演员训练,只为厚积而薄发。“任何事情都需要靠实力说话,舞剧、演员阵容、明星培养,所有东西都做齐全,剧目有说服力,才会有人请我们去演出”。

极富灵感的创意正得益于剧团坚持不断的对外艺术文化交流。2005年,广芭正式划归广州大学并挂牌广州大学芭蕾舞团。四年后,广芭进行了事业单位转企业体制改革,成立芭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今年1月,原广芭首席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邹罡接替张丹丹,成为广芭第二任团长兼艺术总监。在此之前,他曾是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系主任。在他看来,将广芭归入广州大学,实际上是让有艺术成就的舞蹈家进入教育体系,而教育体系本身在人才使用方面更有保障。“随着年龄的增长,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舞蹈家转岗至大学管理序列或教师序列,再通过大学调回芭蕾舞团,能够把舞台经验传承到舞蹈教学与创作之中”。

在广州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广芭更加注重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每年邀请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内外专家、知名芭蕾导师来团授课、编排,使剧团接近于国际芭蕾艺术的最高水平,而剧团内的傅姝、王志伟、黄百茂等等一批优秀演员在历届重要的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荣获金奖,引起了国内外芭蕾界的广泛注目。

如今,在国内,广芭坚持将优秀作品带给更多地区的观众,开展“惠民演出”、“走进校园”等一系列的演出和讲座活动。而在海外,广芭的足迹也遍布欧美亚各国,扩大了中国的芭蕾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该团每年完成多场出国演出任务,其中今年已赴意大利巡演六场,2017、2016年赴希腊萨洛尼卡演出舞剧《胡桃夹子》六场、《天鹅湖》五场。

广州活力之都(凭什么成为广州冲出世界的名片)(4)

舞剧《风雪夜归人》。

中西合璧创新让作品走得更远

值得一提的是,前晚上演的《布兰诗歌》序章与其他四部中国民族题材的芭蕾舞剧不同,是一部基于西方题材改编的原创剧目。邹罡告诉南都记者,由中国演员演绎西方题材,并且是个原创剧目,“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突破”。

他解释称,此前广芭演绎的西方剧目都是学习型剧目,此次创作的《布兰诗歌》,“在艺术风格、舞台风格上,特别能体现中国演员或者说东方演员在肢体表现上的细腻,男子群舞能充分展现中国演员的技术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

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剧目演出,“一方面能够打通中国芭蕾对外交流的渠道,更容易地被外国观众所接受,同时可以把中国演员推荐给世界,把中国的故事讲述给世界”。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系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原广芭副团长佟树声也提到,未来的广芭应该在保留原有的特色之外不断传承与创新,“创新不止是要有中国元素的融合,还要跨越现代、交响、古典、民族等各式各样的芭蕾”。

站在新的起点,邹罡表示,广芭将创新更多精品剧目,创作更多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以及民族芭蕾。“在艺术创作上更加注重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能够与世界对话。既有精湛的艺术表现,同时具备市场推广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被观众接受”。

采写:南都见习 记者 莫郅骅 记者 许晓蕾 通讯员 广芭宣

图/广芭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