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烦于外(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国学生活」,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不怨天,不尤人,活出自己的价值。

世界上每个人对现实的人生,都是不满意的,当遭遇不好时,或者怨天或者尤人。

孔子曾说过,人应该不怨天不尤人,这是最难做到的学问修养,有时明明自己错了而不知道,或反省不出来,于是就怨天尤人。做一个“求诸己”的君子,很不容易。

《论语》里一直在提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真正的君子,他心中所想的是担心自己没本事,从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还有一种表述,就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不要担心社会上没有让自己施展才能的职位,应该想自己是否有本事安身立命!

人们对自己的判断,有时候很容易在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这两端之间游移不定。

君子不烦于外(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1)

有一个年轻的弟子去问一位大禅师,他说:“大师,求你指给我一条光明的人生路吧。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

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

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其实,禅师讲的就是该如何看待人生的价值。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样进入社会,我们人人手里都有自己生命的“一斤米”,我们是把自己的生命做一两碗米饭,还是让自己的生命去酿酒,去提炼加工?在于你的选择。

君子不烦于外(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2)

我们以前说过,孔子认为真君子无非就是不忧不惧。一个人没有那么多忧思和恐惧,是因为他先把自己的心安顿好了,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何在。

其实,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点,就是《论语》里面所说的一个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愤怒,也不着急辩解,这才是君子的情怀。

孔子自己是怎么做的呢?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不怨恨天,也不责备人,自己通过具体的学习,去了解很高深的道理。

真做到“不怨天,不尤人”,那是很不容易的。也就是说,不在外在的客观环境上寻找理由,而在内心建立起自我估价的标准。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大和小,原是我们心里计较分别产生的。其实,世界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世界,是大呢?是小呢?心能转境,就能把小小的囚房变成三千大千世界。

君子不烦于外(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3)

心中不能转境,就是住在一个大花园、大别墅里,日子久了,也会感到无所事事,空洞,拘谨,不自由。因此,不要光是计较环境的好坏,应注重心的力量、心的大小、心的宽容度。

当我们找到自己内心存在的意义、喜悦,找到自己与心灵的关系,即找到我们内心真正的平安、心安、喜悦、幸福以及与心灵的联结,那才是我们最真实的自己。

心灵不是一个空泛的名词,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虽然,我们一辈子都在追逐外在的权与钱、名和利,但是,我们要经常回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回归自己内心的本质,而不是去依照外界的标准。

其实,儒家的经典就是教给我们通过自省而认知自己,找到生命的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