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齐国大夫 不得罪小人(正一读春秋五)
以史为皮,以今为骨,让历史照进现实。
大家好,我是“正一天授”,我们一起来趣读春秋战国。
上期啊,我们一起学到郑庄公的弟弟段,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准备偷袭国都新郑,篡权夺位,并且在新郑城内安排好了内线,准备等大军到了打开城门一举成功;而庄公这边呢,对臣子三番四次的要除掉段地建议,一直是“别急别急别急”,那么,段在城内的内应是谁呢?偷袭又有没有成功呢?
谁是卧底?
首先,段的内应是谁,《左传》明说了一句话:夫人将启之。夫人,哪位夫人?肯定不是庄公的夫人,也不会是段的夫人,所以,只能是武姜,也就是郑庄公和段的母亲。段偷袭新郑,是和武姜合谋的计划。
《左传》记载:公闻其期,曰,可矣。
这句话信息量是极大的。
首先,段偷袭国都新郑。必然是一个绝密的计划。偷袭讲究的就是隐秘、快速。所以,偷袭的计划,一般都是快速做出,而且只限于核心人员知道,然后紧接着就会部署、落实执行。从部署到落实,这中间的时间必然不会太长。
而且古代信息传递相对缓慢,都是靠马力加上人的脚力。那么,“公闻其期”代表着什么概念呢?
段这边刚和他的核心团队刚制定完偷袭计划,给郑庄公报信儿的快马,就已经在路上了。
也有一种说法,说这次偷袭,本就是在国都的武姜和段合谋的,就等庄公去见周天子不在国都的时候偷袭。但是武姜派出去给段报信的人被庄公给截下来了,所以知道了偷袭日期,然后换人照样给段送去书信,然后设置了陷阱。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左传》没有明说。但不管哪种可能性,都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郑庄公在他母亲和他弟弟身边,很早就安插了卧底,而且这个卧底已经进入了段和武姜的核心圈,郑庄公对于除掉他母亲和他弟弟的计划,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而段之前的飞扬跋扈、目无礼法,不排除也有郑庄公安插的卧底不断在旁煽风点火,撺掇是坏。这一切,郑庄公都是尽在掌握的,所以才可以悠哉悠哉地对臣子们说: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让子弹飞》海报
庄公知道了段和武姜密谋要偷袭国都新郑的确切消息,对臣子们说,差不多可以了。于是派子封率领兵车二百乘讨伐段的封地京,春秋时打仗多以战车为战,一辆战车叫做“一乘”,后期考证啊,春秋兵车一乘,配甲士十人,就是一辆战车配备十名穿战甲的士兵,再往后发展,慢慢变成了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子封率领二百辆兵车,还有两千甲士讨伐京,京地发生叛乱,毕竟段的做法不义嘛,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京里肯定也有不少庄公的卧底,所以背叛了段。段仓皇逃走,跑到了鄢邑,郑庄公亲自带兵讨伐鄢邑,段又失败,仓皇跑到了共城。也就是现在河南省辉县。后来有一种通行的说法,说郑庄公杀了段。这种说法应该是不准确的,因为左传隐公十一年还记录的郑伯言:寡人有弟,不能和谐,而使糊其口于四方。意思就是我有一个弟弟,我们俩不是很和睦,就让他到别的地方随便找个落脚点,有口饭吃。所以,郑庄公应该是没有杀段。
因为郑武公有三子,庶子原繁,年龄最大,但是因为是庶子,所以基本没见描述。嫡子寤生、段,古时一家兄弟排辈,按按伯、仲、叔、季、子、稚来排,段按年龄是老三,正好排“叔”字,所以平常就称做“叔段”,又因为最后逃到了共城,所以后世又称段为“共叔段”。
应该说,这是一场发生在两千年前的精准布局,郑庄公一直飞着的子弹,准确地落到了自己亲弟弟身上。
左传对于这一段历史,是有专门的点评的,左传说,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啥意思呢,就是说春秋经之所以给这段历史取名“郑伯克段于鄢”,全然不说兄弟,首先,肯定是因为段目无长兄,恃宠而骄,贪得无厌,败坏礼法,弟不像弟。本是一家人,像两国国君一样打仗,所以叫“克”,叫郑伯,也不叫他哥哥,是在嘲讽郑庄公故意养成亲弟之恶,不加教诲,不顾人伦,兄不像兄,是成心了要达到这个结果。所以,不说共叔段是因罪外逃,是因为那样就把罪过全算在了他一人身上,实在是没法下笔呀。这也体现了左传的中立公正的态度。
没一个好人
后世曾流传了一个小故事,说段跑到鄢邑之后,郑庄公亲自率兵讨伐,在河边遇到一个钓鱼的老头,也不管会不会吓跑鱼,在那大声吟诵:
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皆责鱼,我责钓者。
郑庄公问老者:你为什么要责怪钓鱼的人呢?
老者反问:钓鱼这事,是垂钓的人对不起鱼呢,还是鱼对不起垂钓的人呢?
郑庄公多少有点不自在,说:鱼要是不吃鱼饵,那垂钓的人也无可奈何啊。
老者冷笑道:这就不对了。这吊钩上,装着鱼喜欢吃的鱼饵去引诱鱼儿的,是垂钓的人,可是,谁也不去责备那些引诱鱼儿上钩的人,却去责备鱼儿贪嘴。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郑庄公默然不语。
我可不是一般人
钓叟的话,也戳穿了郑庄公这看似正义的做法的本质。这里也多说一句,自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后,凡出现在史书中,不管是正史野史,在河边钓鱼的老先生,基本上都是神人,一张嘴说话,全是名言金句,警世恒言。
所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两千多年前的钓鱼执法。郑庄公钓鱼之后,迁怒于母亲武姜,将其扔到了一个叫“城颍”的地方,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到死我也不会和你再见面了!
那么,郑庄公和他的母亲武姜,到底能不能冰释前嫌呢?
请看下一期。
欢迎您在视频下方留言讲出您的看法、点赞和转发,也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正一天授”,我们一起探讨历史,体验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