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童年自制课堂玩具(8090集体回忆六年级小学生最近都在做这个玩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这个周末,杭州六年级男生小林和竹节人“杠”上了。
一整个周日下午,他都在折腾——做竹节人。
原来,最近六年级的语文课上《竹节人》这一课,为了让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不少语文老师都布置了动手做竹节人作业。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小林对《竹节人》的描写细节十分着迷,课文刚上完,一放学他就在家里翻箱倒柜,打算“copy”一个。
“我们上这节课是周四,来不及准备材料。只找到了毛笔杆,但没有锯子等工具,只好用其他材料代替,纸卷成筒状做‘改良’版。”他花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做“纸节人”,还用一根圆珠笔做了一把武器“大刀”。
第二天,小林兴致勃勃地带竹节人去学校和同学“战斗”。
“没想到‘纸卷’竹节人中看不中用,用的线太粗,整体不够灵活。”小林让老妈下单了竹节人材料包,在周末重新来一次!
纯手工的看似简陋的竹节人,10后们倒玩得不亦乐乎。
最近,竹节人成了语文课上的红人!
不少70后、80后爸妈们看了孩子的成品,都惊呼“刮目相看”。
家长甜妈说,平时觉得儿子什么都做不好,做作业磨磨蹭蹭,整理书包也丢三落四,没想到做的竹节人很像样。
“找小竹子锯好,找合适的绳子,再细致地做小人的美化工作。那个专心致志啊!学习有这个兴致该多好!”
还有家长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竹节人这个“老式”小玩具竟然成了亲子沟通利器。
“我家是‘丧偶式育儿’。爸爸就是个甩手掌柜,学习、生活都不管。女儿现在六年级了,进入青春期,脾气也大了,前几天和爸爸刚吵了一架,正处于剑拔弩张的阶段。”家长徐女士说,女儿要做竹节人,没想到爸爸兴致高涨,主动要求参与。
“女儿动手能力一般,爸爸就在一边帮忙,很快完成了超酷的两个竹节人。爸爸也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和女儿找了个两块木板当架子厮杀了一场,玩得high!”
最让徐女士高兴的,是丈夫一下子找到了和女儿沟通的“密码”,兴致勃勃准备自己小时候的“年代感”游戏来和女儿玩,改善亲子关系。
竹节人也引发了很多70、80后对童年自制玩具的回忆。
70后家长郭女士说,竹节人让她想到了小时候自力更生苦锯笔杆做小玩具的经历。
“我小时候,玩具很少,几乎都是自己做的,非常锻炼动手能力,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技能。70后们可能都记得用过一种圆珠笔,杆子是竹子做的,粗细做竹节人正合适。没有锯子,我们就用铅笔刀把杆子一点点锯开。课间都在做这事,超级拼!”郭女士回忆,当时的竹节人也有兵器,是自制的,铁丝卷一卷,一头磨尖,一头弄一个圆环,就是不错的兵器。
“那时候,我们的课桌也比较简陋,课桌有很大的缝,我们就一人一个竹节人打架,旁边的人当裁判,兵器碰到对方要害就算赢,有些同学就会把兵器弄得很长。”
郭女士说,当时还流行用蜡笔做舰艇,利用平衡原理,小心地用小刀刮出蜡笔船。“舰艇上的驾驶舱、甲板、窗户、门等,都是用小刀‘螺蛳壳里做道场’一点点刮的,手巧的同学还能刻出炮。”做好蜡笔舰艇,在尾部挤上圆珠笔油,小心地放在水塘里,风一吹,“舰艇”就飘走了,尾部留下油痕,就跟轮船开过一样。
有班主任老师发现,一起玩爸妈们小时候的小游戏、小玩具挺有意义,不光同学们玩high了,家长们的童心也复苏了,互相切磋、学习玩法。而且原本心心念念电子游戏的娃们,也全情投入,一起玩时“全程”亲子和谐。
孩子们可以学着玩“父辈们”的游戏,更了解自己的爸妈,发现他们也有生动可爱的一面,通过玩,一家人也可以把精力放在这个生发乐趣的点上,悄然间多了乐趣,少了争吵,可以说,玩这些游戏是改善亲子关系、和谐家庭氛围的利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