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那些选择不结婚的人)
“那些选择不结婚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每个平台上,都会有几个这样的问题。问题下面,往往一群80后、90后,甚至00后现身说法,大谈特谈不结婚的好处或坏处。
没意思。
先不说他们是不是真就不结婚了。这群人今天信誓旦旦拍胸脯说自己不结婚,明天可能就喜笑颜开地牵着对象去领证了。他们的话,能信吗?
再说了,他们现在不结婚又能说出什么呢?人这辈子可长了,今天的想法,能代表明天会这么想吗。就拿我说事吧,我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我在打游戏,老妈在一边收拾衣服,我突然来一句,“妈,我以后不结婚了。”我妈当时气得差点就拿衣架抽我。可现在呢?我现在只知道天天对着老婆傻笑:“你这么可爱,说啥都是对的~”
不好好读书的下场是什么,十几二十岁出了社会的人,才有发言权,小孩子跑去回答有意义吗。不结婚的结果,也只有超过50的人才有资格来答。这个年龄段的人,手脚已经没有年轻时灵便了,身体的大小毛病也显出来了,这个时候再谈不结婚的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
文章的标题,其实问得挺鸡贼。现实中,我还真没见过几个选择不婚的,大部分单身狗都是被迫单身的。好风景常见,好对象难找,单身的原因多半是遇不到合适的,极少有主动不结婚的人。特别是爸妈那代,只要能结婚的都结了,压根见不到几个主动单身的。
不过,还真让我见到一个。
村北有座小屋子,小到只有一间房,厨房、客厅、卧室三合一,灶台搭在大门对面的墙壁上,长期做饭的烟火把墙壁熏得黑漆漆的,让本就阴暗的房间显得更暗了。印象中有个老头住在里面,总在这小屋子里摸来摸去的,而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
这个老头,年轻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是他的青梅竹马,也对他情有独钟。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心里面都燃着一团火,两个年轻人互诉衷肠,海誓山盟,决定此生就在一起了。可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噩耗来了——男方的家人托了关系,安排他去当兵。
军令如山,没有办法,两个恋人只能暗自神伤,他们开始珍惜在一起的最后一点时光,在田埂上,在池塘边,在树林里依偎。他们约好等男方回来之后就结婚。
壮士十年归,等男方退伍返乡的时候,十年过去了。
你们都看过琼瑶剧,应该能想象出那种狗血的剧情吧。
退伍归乡的军人,荣归故里,兴高采烈,双手提满大大小小的行李和礼物,在乡间坑坑洼洼的路上一路小跑,一头扎进村子,逢人就兴冲冲地打招呼。然而,他会在某户人家的门前,遇到一个女人,端着小碗正给几岁大的孩子喂饭。军人会怔在原地,手一滑,行李和礼物掉一地,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女人回过头一看,也呆住了,两人四目相对,无语凝噎。
现实没有那么狗血,可也差不多了。
男方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着要去找女方,可他的家里人告诉他,别去了,人家结婚了。男方的家里人其实早就知道,但为了他在部队里面能安心,就压着没说。这话如同晴天霹雳,男方五指握拳,指甲把掌心扎出了四个血洞,终究又无力地松开。
我想,某个时间,我们村子的某个地方,一定站过一个望向村子北面,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
现在看来,女方肯定是吃了大亏的。她的丈夫我见过,是个纯粹的庄稼汉,又黑又瘦,夏天的时候,喜欢穿一件汗渍渍的蓝色衬衫,敞露出胸口,胸口是根根分明的肋骨。老头瘦到像一具皮包骷髅,可声音又粗又大,印象中他脾气不好,还喜欢打老婆。
而男方,也就是这个退伍军人,模样很周正,看得出年轻的时候人很帅气,而且还有编制,当然编制也就在现在是个稀罕物,不过那时候的编制也还算吃香,有编制就代表有稳定的收入,不会像农民一样饱一餐饿一顿的。
女方终究辜负了他,可这也不能全怪她。从男方出去当兵以后,女方的家人就开始劝她早点嫁人了。
你一个村姑,人家回来就是吃商品粮的,怎么会看得起你!
女人的青春就那么点时间,你错过了时间就没人娶了!
人家出去一出去就是10年,那么长时间,外面那么多好女人,人家找了老婆怎么办?
就这样软磨硬泡,甚至以死相逼,女方最后还是被说动心了,嫁给了我们村的庄稼汉,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她的家里人眉开眼笑,那个吃不饱的年代,卖女儿再正常不过了。
男方在知道女方嫁人之后,死心了,他接受了组织的安排,转业成为了机关食堂的厨师,人随编走,开始按着组织安排,在各个机关大院间流转,有时候是在这里做饭,有时候是在那里做饭。这期间,可能也有热心人给他介绍对象,但他始终独自一人。
等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我见过的那个老头了。
这个故事,是根据我们村里人,包括我爸妈讲述的东西,一点点拼接起来的。在听到某些部分的时候,我有些瞠目结舌,这个老头原来这么惊世骇俗!
老头那些年虽然四处流转,但应该还是有关注过女方家的情况。女方家的丈夫,在00年左右得了癌症,死了。按照我国婚姻法,当配偶一方身故时,婚姻关系自动解除,也就是说,现在的女方,已经是未婚状态,可以再结婚了。
其实女方我见过,这时候就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和她以前的丈夫一样干巴巴的,花白的头发向后梳着,头顶是一个老式的布发箍。老太太喜欢抽烟,经常坐在门墩前看自己的孙辈玩耍,这时候她已经是四个儿子、十几个孙子的大家庭的女主人了。
老头子心里面又燃起了希望,他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一件琼瑶都不敢这么写的事情,他找到老太太对门的一家人。那家人在门口盖了一间小砖房,拿来装柴草。砖房的顶上盖的是预制板,夏天的时候就跟火炉一样。在听说老头子要盘下来这间砖房时,那家人开始还不愿意,“那房子么住得人,太热了,吓人”。估计是老头给的太多了,他们最后还是卖了。那家人我经常见,男人跟她媳妇很有夫妻相,两个人脸上的皮有些松,我能想到他俩笑起来是什么样的。
老头就这么把屋子盘下来了,那间屋子就在老太太的斜对门,每天一开门就能见到。他带了一些行李,买了张床,还请了泥瓦匠搭了个做饭的土灶,土灶不是盖房时就有的,后面搭的没那么好用,每次烧火都会搞得一屋子烟。但老头还算满意,他就这么住下了。
村子里面的老人们还是记得他的,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很快消息就传开了,寂静的小村子一下子就炸了。
“那么大年纪了还缠着别人,一点都不晓得丑。”
“天那,都是老太太了,孙子都有了,还想着那些事情呢,没羞没臊,为老不尊。”
老太太的儿子们在村子里人缘并不好,大家虽然不明说他家的事,但都在私下笑话。
男人们拉不下去脸,他们派出了最泼辣的选手,二儿子家的老婆,是全村最泼的泼妇,村子里面没有不怕她的。她就在老头子门前站着骂,从早骂到晚,能想象出来的,想不出来的脏话全骂了一遍。
那段时间,全村上下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村里人都在看戏,然而我知道,屋子里面的老头,肯定不会开心。
这样的辱骂,持续了不知道多久,后面这个二嫂也骂累了,回去带孩子去了。日子还是要照过,村子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种地的忙着种地,读书的忙着读书,生活跟以前并无二致。
经历了这些,老头子也彻底清醒了。不管他再怎么爱她,可往日的那个恋人,终究是不会再回来了。老太太对他也不冷不热的,仿佛就是个陌生人,在他受到那么可怕的辱骂时,始终就没有出过一次声,没有哪怕出面制止一下。傻子都知道,她已经不是当年的她了。
感情这东西,终究不能一厢情愿,时间会改变一切,包括别人的爱,错过的,只能沦为错付。
可老头子还是不甘心。他对她的爱太执着了。他喜欢她的那些孙儿辈的孩子,孩子总是那么讨喜,不是吗。
老头退休了,有退休金,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陪老太太家的小孙子玩耍,给他买点东西,逗逗他。老太太的小孙子其实蛮可爱的,我见过,嘴巴很甜,也很会逗人,很惹人喜欢,我们那头的人都喜欢。
这时候村子里面的人已经不再嘲笑他了,人们看他的眼神里多了太多怜悯。大人们看到他,总是叹气和摇头。村民们虽然长舌且愚昧,却也很淳朴,他们偶尔给老头帮个忙,挑个水,送点柴火什么的。时间久了,大家都把他当成了村子里的自己人。
老头帮忙带孩子,老太太家的人吃人嘴软,也没有当初那么排斥他了。日子不知不觉间流过,两家人的生活就这么趋于平淡,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老头每次过年的时候,都会给老太太家的孙子孙女发一些压岁钱,据说有的还有好几百,这在00年代的农村可不是小数目。这些钱老太太家的人都心安理得的收下了,可我好像从没见过他们帮过他一回,哪怕是一桶水都没有挑过。
时间越来越靠近现在,老头越来越老,精神也越来越差,某天夜里,他再也没起来。
给他料理后事的,是村委会。老头之前留了些钱给村委会,那些钱足够安葬他了。村委会的那帮人我见过,经常对着村里人吼来吼去的,他们总是在家里办公,去找他们办事的时候,他们总是嘴上叼着烟。老头的棺材简陋得可怕,几块薄得跟纸一样的木板,被几根劣质铁钉钉在一起,小得只能将将把长大的老头塞进去,堪称量身定做。“钱都被那些狗R的给贪了。”村里人悄悄跟我说。
老头子没有儿女,父母也早就亡故了,剩下的亲戚里面,要么嫌他丢人,要么嫌没沾过他的光,竟然没有一个亲人来送他最后一程。村里面,也有几个跟老头熟络的人去了,当然这里面不包括老太太家的。
据说,老头子下葬的那天,天气很阴冷,出殡队伍里面稀稀拉拉几个人。到了下葬的地方,几个劳动力随便挖了个坑,草草把他葬了就走了,一分钟都没有多呆。
我最后一次听到关于老头的事,还是在几年前的除夕,按照我们那边的习俗,除夕夜要去送“烟灯”,就是扎几个草把子,带去先人那里烧,由于不能烧出明火,只能出烟,所以叫送“烟灯”。在经过一个长满枯死瓜藤的小土丘时,我爸突然指着它,对我说:“看,这就是九爹的坟头”。(九爹是我们对老头的称呼)
以上就是我见过的一位老人的故事,或许部分地方有所夸张和杜撰,但主要情节可以保证真实。
你说老头这么做值吗?我觉得不值,起码某个下午,我经过他家门口时,见过他一个人坐在门槛上,对着天空发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