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科院道路研究所(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云南公科院道路研究所(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1)

  2023年4月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在役公路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高烈度深水库区塔墩流固耦合抗震关键技术研究”2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刘文杰,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叶燎原,同济大学教授王君杰,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周水兴,云南大学教授秦云,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原工程质量监督局正高级工程师余庆平,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本伟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在役公路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紧密结合在役梁式桥的现实情况,针对在役公路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价中的结构多向复合受力、挡块构造、病害影响及梁式桥规模庞大等难题,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形成了在役公路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价关键技术,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针对桥梁结构面临的多向复合受力、多维地震动问题,开展108组复合受力破坏试验,基于损伤状态方程,提出了桥梁结构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针对在役梁式桥的钢筋混凝土挡块实际状况,开展了14组试件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构建了在役梁式桥钢筋混凝土挡块力学模型,建立了对在役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价时挡块的检测和评价指标;针对在役梁式桥墩柱钢筋锈蚀、基础冲刷外露、支座老化等常见病害,基于数值模拟与响应面回归,构建了对在役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价时常见病害的检测和评价指标;针对桥梁重要性、抗震性能、加固难易程度和设计剩余使用年限等因素,采用群判断和重心决策理论,提出了云南在役公路梁式桥抗震加固优先级评价方法。发表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2件,发布企业指南1个,研究成果应用于S332线云南省芒市至梁河段多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烈度深水库区塔墩流固耦合抗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高烈度、近跨断层、深水库区、深切岸坡区域桥梁抗震设计缺乏成熟理论支撑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振动台试验和实桥动力监测等方法,形成了高烈度深水库区桥梁抗震关键技术。取得创新点如下:建立了基于辐射波浪理论的理想势流体运动方程,采用特征函数扩展法求得了相应的解析解,将其与Morison方程相结合,提出了动水力半解析半数值方法;建立了基于振动模态一致原则的桥墩子结构模型,首次开展了双肢薄壁形桥墩流固耦合振动台试验,提出了深水库区斜拉桥、刚构桥塔墩流固耦合振动台试验方法;通过桥梁-水体耦合作用的数值分析,研究了高矮塔非对称斜拉桥流固耦合地震响应规律,提出了高矮塔非对称斜拉桥减震体系设计及联合优化方法;首次开展深水库区桥梁流固耦合地震响应实时监测,为研究不同水位下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打下了良好基础。发表论文18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件,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格巧高速小江特大桥和双河特大桥的建设,为完善深水桥梁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在役公路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高烈度深水库区塔墩流固耦合抗震关键技术研究”2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