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仁爱孝悌的经典小故事(大智慧一一大义灭亲一一这样的仁德)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父亲一一卫国的大臣石碏(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这就是典故“大义灭亲。”它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这样的事情你做得出来吗?中国有古语:“虎毒不食子”、“兔子不吃窝边草”,哪位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怎么忍心下得去手?但是我们为人处世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对亲近的人如果放于放纵,其实就是在害他。所以,对于滔天大罪绝不能容忍,而石碏就是这样的人,算得上一位君子,但他绝不算贤德的人,因为他教子无方,从这个典故里,也可以受到很深的启迪。

关于仁爱孝悌的经典小故事(大智慧一一大义灭亲一一这样的仁德)(1)

1.作为父母一定不可以放纵自己的儿女。

石碏是卫国大夫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他的确是一位忠臣,但却算不上贤臣。

他只劝谏自己的君主不可放纵自己的儿子,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石厚,以致于他勾结州吁弑式兄继位,是个不称职的父亲。虽然最后大义灭亲杀死了逆子,但如果他之前教育得体,也就避免了这么多悲剧的发生。

以史为镜。对于子女的教育,有的父母是用暴力,过于苛责;有的父母是宠爱,过于放纵,这两种方式都不正确。

《正面管教》里为告诉我们要慈善而坚定。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握好尺度,孔子推荐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比如,孩子和你说了谎话你如何教育孩子呢?是骂他一顿甚至动用武力,还是听之任之,不管不顾?这两种方式都不正确,一种是严厉的惩罚型,另一种是放纵的溺爱型。

我们首先要问清孩子说谎的原因。然后注意自己沟通的方式。说话口气要平和,不要吼叫,给孩子和善、受到尊重的感觉。但也有坚定,目光神态要严肃,要他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情,就要负责任。

你可以这样说:宝宝,你所遇到的事情妈妈也经历过。但是,妈妈不希望你说谎,这点妈妈有些生气。妈妈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了。坐下来,你能告诉妈妈,下回要是遇到同样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当孩子犯错之后,我们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孩子才会得到成长。

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认知,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不至于犯大错误。

作为父母也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关于仁爱孝悌的经典小故事(大智慧一一大义灭亲一一这样的仁德)(2)

2.要有一颗正直的心,不为私利所动。

做任何时候都要问问自己是否合理?尤其是对于自己最亲近的人当他们有不足和错误,绝对不能放纵。

被称为圣贤的尧帝在一次部落会议上,请求大臣为他推荐一位可以统领百官,帮助他完成统一天下的人。

当时,许多人都推举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尧帝却说:丹朱愚笨,性情又暴躁,不可以委以重任。而通过多方面的考验,尧却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这样贤德的人,百姓怎么不拥戴?

如果你是一名领导,可以安排亲近的人,但也要有原则讲底线。

一天,名女子闯入了总裁办公室,怒斥道:“你为什么把我们开除?我为公司作了多少贡献,而且咱们还是亲戚!”

总裁也气愤地说:“我为什么开除你,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原来,总裁前两天碰见公司一名员工,连连对他道谢,因为自己的父亲前段时间住院,总裁向他提供了5000元的慰问金。总裁楞了一下,因为这笔慰问全他交给了自己的表姐,那是自己姑姑的女儿,从公司创业时就跟随自己了,所以,总裁十分信任她,把20000元交给了她,要她转交给这位员工,没想到她居然从中克扣了这么多。他愤怒地说:“无论你过去有多大的功劳,这样的事情绝不容发生。你连做人都不会,还做什么事。把你贪污的钱全部还给人家,然后去人事部办理离职吧?”他表姐无言以对。

这样的老板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着实让人钦佩。因为这的确需要勇气。要放下面子,亲情的关系需要维系,但是为人的准则却不能放弃,左右为难。权衡利弊,敢于这样做,绝对需要一颗正直的心,把自己的利益抛到脑后。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样。

关于仁爱孝悌的经典小故事(大智慧一一大义灭亲一一这样的仁德)(3)

3.不要被欲望所迷惑。

这个典故中的两个人物州吁和石厚,他们之所以会有悲惨的结局就是被膨胀的欲望所迷感。州吁争权夺利,却弑兄夺位。

我们不要做那个不知足的人,因为欲望会让我们不断地僭越,把礼义廉耻抛到脑后。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绝对要把法规法制放在心中,不要做违法之事。想想那些犯了重罪的人,他们终日不可安宁,生活在惊恐之中,最后落入法网之后,很多人却说如释重负,轻松了许多。人有所欲望没有错,但不要让它无限膨胀,否则总有一天会害了自己。

总结:从这个典故里我收获到了:

1.作为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其次,要对孩子所犯的错误给予和善且坚定的沟通,让Ta参与到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即使对方与自己关系亲近,对挑战为人准则和底线的人也不能放纵。

3.我们自己一定不要被欲望所控制,要时刻把礼义和法则牢记心中,不做越礼之事。

关于仁爱孝悌的经典小故事(大智慧一一大义灭亲一一这样的仁德)(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