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研讨(红楼梦阅读札记)

《红楼梦》札记六题君 羊之一 多疑生病《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结尾时写道,林黛玉去怡红院看贾宝玉,正走间,见宝钗也去了怡红院黛玉在半路的沁芳桥上看了一会儿水禽,等到怡红院时门已关了黛玉便叩门,门却不开原因是宝玉的丫环睛雯和碧痕二人拌了嘴正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睛雯便把气移在宝钗身上,偷着在院内发牢骚:“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睡觉!”正在这时忽听又有人叩门,越发动了气,也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吧!”黛玉开始以为是丫环与她开玩笑,便高声说:“是我,还不开门么?”睛雯却偏偏没听见,便使着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进人来呢!”这一下便把黛玉气怔在那里,随及又听见里面宝玉与宝钗的笑语声,于是联想了自己身世,便产生了无限的悲凄以致发生了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断香消有谁怜?”“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如果不是宝玉赶到,真不知这位林小姐要哭到什么时候!这实际上是由误会产生,而发生在黛玉眼前的却又都是实实在在的黛玉的推想绝不能说不无道理但是,致使她这种推想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她的多疑,也就是“小性!"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湘云把一个做小丑的戏子比喻了一下黛玉,宝玉怕黛玉不高兴,“忙把湘云瞅了一眼”,黛玉于是就多心了,以为宝玉对湘云好:“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她是公侯小姐,我原是民间的丫头”似这类例子,在《红楼梦》中黛玉身上随处可见假如林黛玉不是这样多疑,假如她心胸再大些,那就会少很多的不愉快,绝不能使泪珠儿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那病体或许还会健康起来生活中有很多事,阴差阳错,因而误会百生,说起来似乎都有道理,或许也有局部的真实但正因为这样,才掩住了常人的眼目,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结果据说诸葛亮就是抓住司马懿的多疑心理特点,才大胆地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待到司马懿退兵几十里之外猛然醒悟,却为时已晚,诸葛亮的援兵早到了多疑生病 之二 做点事真不容易有一次,宝玉要喝茶,偏巧袭人去了宝钗处,秋纹碧痕两人去弄水,其余的丫环也都不在,宝玉一连叫了两三声无人应,正好被从后院刚进里间后门的小红听见了,便赶来为宝玉倒茶小红还没有同宝玉说上几句话,便被提水回来的秋纹和碧痕碰上了两人便都惊讶,因为平时小红不是为宝玉递茶送水拿东西的“面前的事一件也做不着”这回小红竟能为宝玉递水,而且屋中只有宝玉一人,于是秋纹碧痕便觉不自在她俩为宝玉预备了洗澡的物品,待宝玉脱了衣裳,便忙忙地带上门出来找小红,问她:“方才在屋里做什么?”小红说自己是碰上了,秋纹兜脸就啐了一口,接下就是对小红一顿抢白:“没脸面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有事,倒叫我们去,你可抢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吗? 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么? 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也接着说:“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拿东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她去就完了”秋纹又说:“这么说,还不如我们散了,单让她在屋里呢!”这真是悲哀!这是人性的悲哀人生于世,本该友好相处,却偏偏你争我斗“斗争”或是“竞争”本来是不错的,只是应该在平等的地位上其实小红本是个很精明很灵俐的女孩子,后来曾被凤姐看中,要做身边的丫头但那也是由于一次偶然凤姐遇上了小红,让她往回传了一个话,小红办得很周全,致使连李纨也听不懂的话,小红却回禀得头头是道凤姐对李纨说:“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一个从不能露头露脸的人,竟能将“四五门子”的话说得清清楚楚,足见小红是个“人材”假如秋纹和碧痕两人与小红一起被凤姐遇见,那么,小红肯定就没有这次露脸的机会进而言之,秋纹与碧痕为什么这么妒嫉小红呢?一言以蔽之:一切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就去压制别人,就去妒嫉别人,甚至不惜造谣诽谤就是现在,秋纹和碧痕们难道还少么?值得提出的是,秋纹和碧痕在主子面前却都装得正正经经,而她们的卑劣用心和手段却隐而不露因而,古往今来,有多少能者毁在了她们的手中你想干点事,她们就会尽力在脚下给你使绊子做点事真不容易但是,秋纹和碧痕们也绝没有好下场,这也是历史的定律 之三 说说“赵姨娘赵姨娘是贾政的次妻,这婆娘很坏!她不但对凤姐和宝玉暗下毒手,就是对自己的亲女儿探春也耿耿于怀探春为弟弟宝玉做了一双鞋,赵姨娘就气得抱怨得了不得;探春给宝玉钱,让给自己买一些玩的东西,赵姨娘知道后也大发牢骚不仅如此,她还暗中挑拨贾环与宝玉的关系一次因为玩耍,贾环由于耍赖,被宝玉说了几句:“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到别处玩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譬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舍了这件取那件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要取乐儿,倒招的自己烦恼,还不快去呢”做为哥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几句话都不算过分然而赵姨娘听贾环一说,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了?下流没脸的东西!哪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这没意思?但赵姨娘在凤姐或王夫人、老太太面前却装得人模人样的,凤姐斥责她,她也不敢出声,贾母骂她:“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她也不敢多说什么,以及王夫人骂她,她也“只忍气吞声”然而,她却又暗暗地买通马道婆,妄图将凤姐和宝玉置于死地赵姨娘的所做所为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点,一自私,二心狠手毒,三暗中捣鬼这是一切坏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因而,不管他(她)们怎样装扮,怎样掩饰,其言行总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讨厌难怪她的女儿探春都“沉下脸来”说她“糊涂!”说她不过是那阴微下贱的见识我忽然想起《克雷洛夫寓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有权力有名望的时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了你一落千丈的时候,显示最大的毒辣就是他们”用这话来评判赵姨娘是不尽适当的,但是赵姨娘身上却实实在在地潜藏着这种本能和危险 之四 刘姥姥到底有些见识刘姥姥是个典型的山野村妇,她没有儿子,只靠两亩薄田过日子后来,她女婿将她接了去但是她的女婿家境却极贫寒,故而,在无奈之际,她便领着外孙到贾府去攀亲“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这刘姥姥敢进贾府,首先需要的就是胆量又由于她进了贾府进退有度,所以第一次就得了二十两银子,再去时不仅得的钱物比前一次多,还被贾母留下住了两日,使她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都体验了这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入大观园赴宴的时候,一进去凤姐就拉着她横三竖四地将一盘子花插了她一头别人笑得了不得,并告诉她被打扮成老妖精了她却不气不恼,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吃饭的时候,刘姥姥明知凤姐与鸳鸯戏弄她,她却仍是按着她们教的去做,不惜弄出丑态,供他人一笑,以致湘云笑得将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只“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叫“心肝”;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奶妈叫“揉揉肠子”她不仅能装傻作怪,还能正正经经地讲故事,讲得“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宝玉更是信以为真,第二天一大早就让焙茗去找刘姥姥故事中的人物,焙茗找不到,宝玉还骂道:“真是个没用的杀材,这点子事也干不来!”在临走的时候,刘姥姥又为凤姐的女儿起了个名字因为凤姐的女儿生在七月七日,她就给起了个“巧姐”刘姥姥对凤姐说:“这个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依我这名字,必然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凤姐这位“粉面含春威不露”的“辣子”听了也自是喜欢,忙让平儿去为刘姥姥打点东西刘姥姥的所言所行,在其时其地,无疑是聪明之举纵观刘姥姥进贾府的前前后后,绝不能不说刘姥姥有胆量又能忍辱没,傻中有精,愚中有智,这是本领试想,如果她不敢进贾府,或是进得贾府便是呆呆如木头,一间三不知,或是像个酸脸子狗,或“士可杀不可辱”,那么,无论怎样她也不能风风光光地从贾府走出来,她前行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实现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人不嘲笑刘姥姥,但刘姥姥的本事怕也不是人人都有的特别是整天为自己的命运而苦恼,或叹怀才不遇,或怨境况不佳的朋友,是不是也该正眼看一看刘姥姥,因为刘姥姥到底有些见识 之五 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谈起在贾府众多女流之中,王熙凤堪称首屈一指的人物“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她初次在《红楼梦》中出场时给人的印象但是,她绝非是个“女菩萨”她不仅泼辣,而且很有手段,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她协理宁国府一事一时间一个“实不成体统”的宁国府,竟被她很快理出了头绪,而且管理得头头是道她在整个管理中,威重令行,如果概括一下的话就是“制度严明”她一开始就对宁府中的老婆媳妇们声明:“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险的,一例清白处治"她果真也这么做了,她不仅将各人的事情分派得条清缕晰,不比先前紊乱无头绪,一切偷安窃取等弊,一概都没了而且,一次一个迎送亲友的人在点名时未到,她即令传来,不管那人“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来迟了一步”,到底叫人打了他二十板子,并革了他一个月的钱粮自此,宁府中人才更知凤姐利害,“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安”王熙凤这套管理方法,不仅在当时可评为“先进典型”,就是现在,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据说有的企业领导就将这一管理方法引进了企业笔者也了解到前几年有些企业领导,即便不晓得王熙风协理宁国府一事,而所管理的方式也大致雷同比如,开始就演说自己的“维才大略”,怎样创效益,怎样为工人谋福利等等,上任后,便定制度,其中也有:既然我当了厂长(经理),我就说不得讨大家嫌了,我可没那么好牌气,如今诸事可得都要依着我,错一点,不管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再加上各类奖惩,一时间也会显得颇有成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个颇有成效的企业,也有很多的又一个个垮了下去这除了诸多因素之外,“管理”这一条也不能排除,因而,王熙凤的管理方式就不能不使我们生疑写到此,笔者就想起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命题,但他的“无为”并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而是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老子认为:称职的领导有功于单位,却把这些功看得与自己不相干;有恩于下级和平民,却不让别人觉得自己在依靠他;他虽然道德才能都无与伦比,但不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暗暗使各人各得其所,而自己立于深不可测的地位在这里如果引用毛泽东的“待到山花灿漫时,她在丛中笑!”也许更能有助于解释老子的“无为”一个领导者果真这么做了,自己的下属各得其所,每人都觉得有用武之地,自觉地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累得腰酸背断也会心甘情愿,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真正是这里的主人,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那么,有什么事办不好呢?可是,看看现在一些垮了并且正在垮下去的企业领导,他们是这么做的吗?话说回来,王熙凤也好,老子也罢,他们都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必然都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们都要以批判的眼光对待他们但是,假如王熙凤碰上老子,不知他们该怎样对话,而胜利者又该是谁呢? 之六 各有各的眼泪在贾府,最受尊崇的大概莫过于贾母了谁不看着她老人家的眼色行事?谁不想尽办法讨她老人家欢心?谁不希望她老人家长命百岁以托福荫?但是,贾母死后,其哀悼却各有别因且莫说贾政想的是别弄太大了,因为贾府刚被查抄过,怕的是别人说闲话,将来又要抄起来;且莫说王夫人想的是体面,凤姐想的是逞强;且莫说因府中一时银钱拮据,有钱的奴才怕借到自己头上一个个都溜了,对于来的亲戚也是供了饭,短了菜,而吊祭者又据不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红楼梦》第一百零十回写到的史湘云和贾宝玉这二人一个是贾母的娘家孙女,一个是贾母的亲孙子贾母对史湘云和贾宝玉极其疼爱,贾母死后,二人当然悲戚但史湘云在悲痛中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身世,因为自己的女婿才貌双全,情性又好,偏偏得了痨症,眼下不过捱日子罢了,故而“直哭了半夜”贾宝玉则看着宝钗浑身挂孝,比平时穿带颜色服装丰韵不同,便想起了林妹妹:“但只这时若有林妹妹,也是这样打扮,更不知怎样的风韵呢!”于是不觉心酸起来,趁者贾母的事,不妨放声大哭,以致招得满屋的人无不下泪读到此,我们不免想起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而种种现象之后又大都掩盖着一种常人难以见到的实质比如有的人有了金钱就挺腰腆肚,看不到灾难;有的人有了权势就得意忘形,看不到衰败;对于胜利则忘乎所以;对于失败则心恢气丧;对于批评则怒发冲冠;对于奉承则喜笑颜开等等,这都是只看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世界上的任何事物,至少都有两面性,我们且莫糊涂但是,现在又有几人不糊涂?! 自己如若心里明白而故意糊涂这也并非一件坏事,正所谓人生难得糊涂者也!但如果自己本来不明白,而又被那些“聪明人”知道了你的糊涂那就危险这“聪明人”也是古来有之他们专门投其所好,惯于吹拍拉扯,表面上一副绝对的主子之奴才,实际上心地最不老实他们的所有言行都在为一己之利而谋算但是,他们的手段却很高明,高就高在很难被别人看破故而只留得一些人没有了金钱权势或老暮之年的时候空发悲叹在这里我只想告诫年岁正旺的朋友们,史湘云与贾宝玉对贾母尚且各有各的眼泪,那么,其世人的酒里、笑里、泪里到底有多少真情可别量错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楼梦阅读研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楼梦阅读研讨(红楼梦阅读札记)

红楼梦阅读研讨

《红楼梦》札记六题君 羊之一 多疑生病《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结尾时写道,林黛玉去怡红院看贾宝玉,正走间,见宝钗也去了怡红院。黛玉在半路的沁芳桥上看了一会儿水禽,等到怡红院时门已关了。黛玉便叩门,门却不开。原因是宝玉的丫环睛雯和碧痕二人拌了嘴正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睛雯便把气移在宝钗身上,偷着在院内发牢骚:“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睡觉!”正在这时忽听又有人叩门,越发动了气,也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吧!”黛玉开始以为是丫环与她开玩笑,便高声说:“是我,还不开门么?”睛雯却偏偏没听见,便使着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进人来呢!”这一下便把黛玉气怔在那里,随及又听见里面宝玉与宝钗的笑语声,于是联想了自己身世,便产生了无限的悲凄。以致发生了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断香消有谁怜?”“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如果不是宝玉赶到,真不知这位林小姐要哭到什么时候!这实际上是由误会产生,而发生在黛玉眼前的却又都是实实在在的。黛玉的推想绝不能说不无道理。但是,致使她这种推想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她的多疑,也就是“小性!"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湘云把一个做小丑的戏子比喻了一下黛玉,宝玉怕黛玉不高兴,“忙把湘云瞅了一眼”,黛玉于是就多心了,以为宝玉对湘云好:“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她是公侯小姐,我原是民间的丫头。”似这类例子,在《红楼梦》中黛玉身上随处可见。假如林黛玉不是这样多疑,假如她心胸再大些,那就会少很多的不愉快,绝不能使泪珠儿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那病体或许还会健康起来。生活中有很多事,阴差阳错,因而误会百生,说起来似乎都有道理,或许也有局部的真实。但正因为这样,才掩住了常人的眼目,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结果。据说诸葛亮就是抓住司马懿的多疑心理特点,才大胆地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待到司马懿退兵几十里之外猛然醒悟,却为时已晚,诸葛亮的援兵早到了。多疑生病。 之二 做点事真不容易有一次,宝玉要喝茶,偏巧袭人去了宝钗处,秋纹碧痕两人去弄水,其余的丫环也都不在,宝玉一连叫了两三声无人应,正好被从后院刚进里间后门的小红听见了,便赶来为宝玉倒茶。小红还没有同宝玉说上几句话,便被提水回来的秋纹和碧痕碰上了。两人便都惊讶,因为平时小红不是为宝玉递茶送水拿东西的。“面前的事一件也做不着。”这回小红竟能为宝玉递水,而且屋中只有宝玉一人,于是秋纹碧痕便觉不自在。她俩为宝玉预备了洗澡的物品,待宝玉脱了衣裳,便忙忙地带上门出来找小红,问她:“方才在屋里做什么?”小红说自己是碰上了,秋纹兜脸就啐了一口,接下就是对小红一顿抢白:“没脸面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有事,倒叫我们去,你可抢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吗? 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么? 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也接着说:“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拿东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她去就完了。”秋纹又说:“这么说,还不如我们散了,单让她在屋里呢!”这真是悲哀!这是人性的悲哀。人生于世,本该友好相处,却偏偏你争我斗。“斗争”或是“竞争”本来是不错的,只是应该在平等的地位上。其实小红本是个很精明很灵俐的女孩子,后来曾被凤姐看中,要做身边的丫头。但那也是由于一次偶然凤姐遇上了小红,让她往回传了一个话,小红办得很周全,致使连李纨也听不懂的话,小红却回禀得头头是道。凤姐对李纨说:“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一个从不能露头露脸的人,竟能将“四五门子”的话说得清清楚楚,足见小红是个“人材”。假如秋纹和碧痕两人与小红一起被凤姐遇见,那么,小红肯定就没有这次露脸的机会。进而言之,秋纹与碧痕为什么这么妒嫉小红呢?一言以蔽之:一切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就去压制别人,就去妒嫉别人,甚至不惜造谣诽谤。就是现在,秋纹和碧痕们难道还少么?值得提出的是,秋纹和碧痕在主子面前却都装得正正经经,而她们的卑劣用心和手段却隐而不露。因而,古往今来,有多少能者毁在了她们的手中。你想干点事,她们就会尽力在脚下给你使绊子。做点事真不容易。但是,秋纹和碧痕们也绝没有好下场,这也是历史的定律。 之三 说说“赵姨娘赵姨娘是贾政的次妻,这婆娘很坏!她不但对凤姐和宝玉暗下毒手,就是对自己的亲女儿探春也耿耿于怀。探春为弟弟宝玉做了一双鞋,赵姨娘就气得抱怨得了不得;探春给宝玉钱,让给自己买一些玩的东西,赵姨娘知道后也大发牢骚。不仅如此,她还暗中挑拨贾环与宝玉的关系。一次因为玩耍,贾环由于耍赖,被宝玉说了几句:“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到别处玩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譬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舍了这件取那件。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要取乐儿,倒招的自己烦恼,还不快去呢。”做为哥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几句话都不算过分。然而赵姨娘听贾环一说,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了?下流没脸的东西!哪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这没意思?但赵姨娘在凤姐或王夫人、老太太面前却装得人模人样的,凤姐斥责她,她也不敢出声,贾母骂她:“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她也不敢多说什么,以及王夫人骂她,她也“只忍气吞声。”然而,她却又暗暗地买通马道婆,妄图将凤姐和宝玉置于死地。赵姨娘的所做所为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点,一自私,二心狠手毒,三暗中捣鬼。这是一切坏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因而,不管他(她)们怎样装扮,怎样掩饰,其言行总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讨厌。难怪她的女儿探春都“沉下脸来”说她“糊涂!”说她不过是那阴微下贱的见识。我忽然想起《克雷洛夫寓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有权力有名望的时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了你一落千丈的时候,显示最大的毒辣就是他们。”用这话来评判赵姨娘是不尽适当的,但是赵姨娘身上却实实在在地潜藏着这种本能和危险。 之四 刘姥姥到底有些见识刘姥姥是个典型的山野村妇,她没有儿子,只靠两亩薄田过日子。后来,她女婿将她接了去。但是她的女婿家境却极贫寒,故而,在无奈之际,她便领着外孙到贾府去攀亲。“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这刘姥姥敢进贾府,首先需要的就是胆量。又由于她进了贾府进退有度,所以第一次就得了二十两银子,再去时不仅得的钱物比前一次多,还被贾母留下住了两日,使她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都体验了。这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入大观园赴宴的时候,一进去凤姐就拉着她横三竖四地将一盘子花插了她一头。别人笑得了不得,并告诉她被打扮成老妖精了。她却不气不恼,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吃饭的时候,刘姥姥明知凤姐与鸳鸯戏弄她,她却仍是按着她们教的去做,不惜弄出丑态,供他人一笑,以致湘云笑得将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只“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叫“心肝”;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奶妈叫“揉揉肠子”。她不仅能装傻作怪,还能正正经经地讲故事,讲得“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宝玉更是信以为真,第二天一大早就让焙茗去找刘姥姥故事中的人物,焙茗找不到,宝玉还骂道:“真是个没用的杀材,这点子事也干不来!”在临走的时候,刘姥姥又为凤姐的女儿起了个名字。因为凤姐的女儿生在七月七日,她就给起了个“巧姐”。刘姥姥对凤姐说:“这个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依我这名字,必然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凤姐这位“粉面含春威不露”的“辣子”听了也自是喜欢,忙让平儿去为刘姥姥打点东西。刘姥姥的所言所行,在其时其地,无疑是聪明之举。纵观刘姥姥进贾府的前前后后,绝不能不说刘姥姥有胆量又能忍辱没,傻中有精,愚中有智,这是本领。试想,如果她不敢进贾府,或是进得贾府便是呆呆如木头,一间三不知,或是像个酸脸子狗,或“士可杀不可辱”,那么,无论怎样她也不能风风光光地从贾府走出来,她前行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实现。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人不嘲笑刘姥姥,但刘姥姥的本事怕也不是人人都有的。特别是整天为自己的命运而苦恼,或叹怀才不遇,或怨境况不佳的朋友,是不是也该正眼看一看刘姥姥,因为刘姥姥到底有些见识。 之五 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谈起在贾府众多女流之中,王熙凤堪称首屈一指的人物。“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她初次在《红楼梦》中出场时给人的印象。但是,她绝非是个“女菩萨”。她不仅泼辣,而且很有手段,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她协理宁国府一事。一时间一个“实不成体统”的宁国府,竟被她很快理出了头绪,而且管理得头头是道。她在整个管理中,威重令行,如果概括一下的话就是“制度严明”。她一开始就对宁府中的老婆媳妇们声明:“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险的,一例清白处治。"她果真也这么做了,她不仅将各人的事情分派得条清缕晰,不比先前紊乱无头绪,一切偷安窃取等弊,一概都没了。而且,一次一个迎送亲友的人在点名时未到,她即令传来,不管那人“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来迟了一步”,到底叫人打了他二十板子,并革了他一个月的钱粮。自此,宁府中人才更知凤姐利害,“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安。”王熙凤这套管理方法,不仅在当时可评为“先进典型”,就是现在,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据说有的企业领导就将这一管理方法引进了企业。笔者也了解到前几年有些企业领导,即便不晓得王熙风协理宁国府一事,而所管理的方式也大致雷同。比如,开始就演说自己的“维才大略”,怎样创效益,怎样为工人谋福利等等,上任后,便定制度,其中也有:既然我当了厂长(经理),我就说不得讨大家嫌了,我可没那么好牌气,如今诸事可得都要依着我,错一点,不管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再加上各类奖惩,一时间也会显得颇有成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个颇有成效的企业,也有很多的又一个个垮了下去。这除了诸多因素之外,“管理”这一条也不能排除,因而,王熙凤的管理方式就不能不使我们生疑。写到此,笔者就想起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命题,但他的“无为”并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而是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老子认为:称职的领导有功于单位,却把这些功看得与自己不相干;有恩于下级和平民,却不让别人觉得自己在依靠他;他虽然道德才能都无与伦比,但不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暗暗使各人各得其所,而自己立于深不可测的地位。在这里如果引用毛泽东的“待到山花灿漫时,她在丛中笑!”也许更能有助于解释老子的“无为”。一个领导者果真这么做了,自己的下属各得其所,每人都觉得有用武之地,自觉地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累得腰酸背断也会心甘情愿,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真正是这里的主人,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那么,有什么事办不好呢?可是,看看现在一些垮了并且正在垮下去的企业领导,他们是这么做的吗?话说回来,王熙凤也好,老子也罢,他们都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必然都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们都要以批判的眼光对待他们。但是,假如王熙凤碰上老子,不知他们该怎样对话,而胜利者又该是谁呢? 之六 各有各的眼泪在贾府,最受尊崇的大概莫过于贾母了。谁不看着她老人家的眼色行事?谁不想尽办法讨她老人家欢心?谁不希望她老人家长命百岁以托福荫?但是,贾母死后,其哀悼却各有别因。且莫说贾政想的是别弄太大了,因为贾府刚被查抄过,怕的是别人说闲话,将来又要抄起来;且莫说王夫人想的是体面,凤姐想的是逞强;且莫说因府中一时银钱拮据,有钱的奴才怕借到自己头上一个个都溜了,对于来的亲戚也是供了饭,短了菜,而吊祭者又据不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红楼梦》第一百零十回写到的史湘云和贾宝玉。这二人一个是贾母的娘家孙女,一个是贾母的亲孙子。贾母对史湘云和贾宝玉极其疼爱,贾母死后,二人当然悲戚。但史湘云在悲痛中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身世,因为自己的女婿才貌双全,情性又好,偏偏得了痨症,眼下不过捱日子罢了,故而“直哭了半夜”。贾宝玉则看着宝钗浑身挂孝,比平时穿带颜色服装丰韵不同,便想起了林妹妹:“但只这时若有林妹妹,也是这样打扮,更不知怎样的风韵呢!”于是不觉心酸起来,趁者贾母的事,不妨放声大哭,以致招得满屋的人无不下泪。读到此,我们不免想起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而种种现象之后又大都掩盖着一种常人难以见到的实质。比如有的人有了金钱就挺腰腆肚,看不到灾难;有的人有了权势就得意忘形,看不到衰败;对于胜利则忘乎所以;对于失败则心恢气丧;对于批评则怒发冲冠;对于奉承则喜笑颜开等等,这都是只看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世界上的任何事物,至少都有两面性,我们且莫糊涂。但是,现在又有几人不糊涂?! 自己如若心里明白而故意糊涂这也并非一件坏事,正所谓人生难得糊涂者也!但如果自己本来不明白,而又被那些“聪明人”知道了你的糊涂那就危险。这“聪明人”也是古来有之。他们专门投其所好,惯于吹拍拉扯,表面上一副绝对的主子之奴才,实际上心地最不老实。他们的所有言行都在为一己之利而谋算。但是,他们的手段却很高明,高就高在很难被别人看破。故而只留得一些人没有了金钱权势或老暮之年的时候空发悲叹。在这里我只想告诫年岁正旺的朋友们,史湘云与贾宝玉对贾母尚且各有各的眼泪,那么,其世人的酒里、笑里、泪里到底有多少真情可别量错了!

2021年5月2日改毕于辽河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