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百)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一百:姚黄魏紫

姚黄魏紫

和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百)(1)

姚黄魏紫是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出自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图》:“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

姚黄,因产于洛阳姚姓人家而得名。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黄花开时节,流光溢彩,形若细雕,质若软玉,气韵高洁,是洛阳牡丹中的名品,被誉为“花王”。它的美丽让北宋时期的文人纷纷折腰,并留下诗句。

和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百)(2)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写道:“洛城花美四方归,独有姚黄得见稀。曾入黼(fǔ)闱参近待,分明新染赭黄衣。花得新朋自我公,洁如明玉状玲珑。芳心有待人难见,小圃深藏洛水东。”

司马光也写诗赞姚黄道:“谷雨后来花更浓,前时已见玉玲珑。客来更说姚黄发,只在街西相第东。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两首诗都表现了宋人爱花惜花的感情。

魏紫,出自名士魏仁溥家,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家。”魏家花即魏紫,这种花是由魏仁浦用寿安山野牡丹培育而成。此人后周世宗时至北宋初年担任宰相,后随赵匡胤出征,病逝途中,归葬洛阳。

和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百)(3)

魏仁溥在洛阳有一处园林。《元河南志》会节坊条说:“尚书右仆射魏仁浦园,太祖幸洛,仁浦献其园。牡丹有魏紫,盖出于此。”魏仁浦的园子规模非常大,园中有湖泊岛屿,牡丹就种植在湖心岛上。如果谁要观赏,就得买票乘舟前往。宋太祖开国不久,巡幸洛阳,魏仁浦把园子献给了皇室。皇室将园子赠与相邻的普明寺,普明寺僧人不懂风雅,将牡丹卖掉,改种桑麻,名园毁于一旦。

魏紫很美,人称“花后”,宋代刘子寰曾写词《花发沁园春》赞美魏紫:“正魏紫衣染天香,蜀妆红破春睡。”

姚黄魏紫,一为花王,一为花后,在民间,有人干脆把它们撮合在一起,编织了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洛阳有个地方叫牡丹山,山里有一个小樵童,父母早亡,靠打柴为生,小樵童酷爱牡丹,砍柴时遇到牡丹,总要为牡丹理理枝,浇浇水。山里有个石人,因山中寂寞,樵童常常对着石人自言自语,诉说自己的心事。

转眼间,小樵童长成英俊的樵哥。一天,他打柴下山时,一美貌女子忽然从石人背后闪出来,那姑娘告诉他,愿与他结为百年之好。樵哥听后连连摇头:“咱们俩素昧平生,一无媒,二无证,此事不妥。”姑娘说:“石人为媒,牡丹山作证,难道不行吗?”樵哥还在犹豫,石人说话了:“我来给你们当媒人,你就答应吧!”樵哥于是高高兴兴和姑娘成了亲。樵哥每天上山砍柴,花女在家操持家务,二人生活得和睦幸福。

转眼一百年过去了,石人送给樵哥一颗宝珠,让他们夫妻两人各吃一半。霎时,樵童变成了仙童,花女变成了仙女。两人升上云天,从空中飘下一黄一紫两条手帕,落在地上,立即化作两株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棵开紫花,花朵奇美。人们都说它们是樵童和花女的化身。黄花人称花王;紫花人称花后,即后人所说的姚黄和魏紫。

和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百)(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