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人名的怼人古诗(文雅有内涵古诗词中优雅的)
本文一共3368 字,阅读需 4 min 左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带人名的怼人古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带人名的怼人古诗
本文一共3368 字,阅读需 4 min 左右。
从《诗经》 、《乐府》到唐诗宋词,元韵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由诗词流传、绵延至今,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基。无论在哪一个国度,诗词都没有像在中国这样,既高雅,又流行。
诗词的内容绚丽多彩:可以相和相应,朋友虽在远方,却心有灵犀,海内若比邻;可以体现出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人格;可以讴歌壮丽山河、描绘四季景物、赏心乐事;还可以与政治紧密联系,既可作为粉饰太平的歌颂,又可以作为揭发丑陋的讽谏。
以物喻人、以景抒情,诗人们艺术地遣词造句,塑造出意向和意境,唤起读者们的共鸣和联想,“诗无达诂”。
除了以上的用途以外,诗歌古文还可以让人风度翩翩,一派优雅地怼得对方哑口无言。正是所谓的“骂人不吐脏字”。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得王朗无地自容,当场吐血,气绝身亡。
别看古人讲究礼仪,温文尔雅,毒舌也不少。被骂的人,一不小心还要跟着名传千古。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古文、诗词中的骂人金句吧!
壹 《诗经》中的痛骂
早在《诗经》里,就有许多对各种行为进行痛骂和讽刺的诗句。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诗经·小雅·巧言》
大意是:
娇柔袅娜的好树木,是君子所栽培。往来流传那谣言,在心中辨别识真伪。夸夸其谈说大话,口中吐出力不费。巧言动听如鼓簧,厚颜无耻行为卑。
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边。没有武力与勇气,只为祸乱造机缘。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哪里见?诡计总有那么多,你的同伙剩几员?
骂的是那些造谣生事、诽谤污蔑的人:
那谗人口出狂言,你想不到竟出自人的口腔!谗人口吐莲花巧舌如簧,你不知道他脸皮厚过城墙!那谗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配居住在河边下湿之地!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受到谗言伤害,抑郁不得志的官吏,痛骂制造谗言的小人,咒诅其“既微且尰”。大约也是深受其苦,因此全诗写得情感澎湃,毫无遮拦。
现代社会网络咨询发达,各种谣言、诽谤借助网络的翅膀,能够给当事人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散布谣言的小人们,只因心存恶念,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从中获得实际利益,却给当事人带来极深的伤害。这种小人嘴脸丑恶,也必然会有可耻的下场!
再看一首: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国风·鄘风·相鼠》
译文:
看那老鼠还有皮,做人怎能没威仪。做人如果没威仪,不如早早就死去。
看那老鼠还有齿,做人行为没节制。做人如果没节制,还等什么不去死?
看那老鼠还有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赶快去死别迟疑。
如果做人没有礼义廉耻、没有自制力,连老鼠都不如,诗人连用三个反问句,可见对这类人的深恶痛绝。
贰 孔夫子生气
除了诗经,提倡仁义思想的孔子,也曾留下“骂人”的诗句。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孔子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对于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翻遍《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儒雅、以德行服人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
他不但斥责宰予,还发出了关于识人的感慨,宰予竟然使孔圣人改变了自己原本的识人方式,这也是因为宰予有令人痛恨之处。
宰予虽然机智,善于辩论,但是他经常偷梁换柱,刁难孔子,并且常常言而无信,让孔子明白,要通过对方的行为,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本性。
不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许我们今天午睡的生活习惯,珍惜光阴,劝人向学的孔老夫子也许是不能苟同的。
除了教训不成器的学生,孔子对老朋友不合宜的行为也不能容忍,毫不客气的吐槽。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扣其胫。
——《论语宪问》
大意是:……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却不去死,这是个害人精啊。
这话,是孔子去看老朋友原壤的时候,见原壤叉开双腿傲慢地坐着(不给他人做好榜样)的时候说的,说完,还要拿杖打原壤的腿。可见,孔老夫子也是有脾气的。
孔子的本意是,人老了,更应该给别人做好榜样,是责骂老而无德行的人。而不是说老了就应该去死,不死就是贼。
叁 史书中的骂人诗句
先秦时期,也有一句怼人名言随着史书流传了下来。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骞叔哭师》
意思是:你知道吗?如果你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坟墓上栽种的小树,都该有两手合包那么粗了。
这位骞叔是秦国老臣,为了阻止秦穆公出兵的计划,再三劝阻无用后,在国君出征时来了一场哭送,并阐述了他对这场战争的分析。国君大怒,对他说了上面这句话。然而,不听劝的秦穆公最终兵败郑国。
到了宋朝,当时的名人,两位程老夫子,也在书里怼过人:
“何不以溺自照面,看做得三路运使无?” —— 宋·程颢、程颐《大全集拾遗》
这话不可谓不毒,大意是:你怎么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自己配不配做这个三路转运使?一般用来表达对不自量力之人的嘲讽。
两位程老夫子,是北宋两位大儒,被誉为继孔孟绝学,开创了新儒学,也是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并称“二程”。“程门立雪”,说的就是一个叫杨时的人,去拜访程颐求教时,在雪中站立,等待程颐睡醒的故事。两位老先生的毒舌,也随着他们的著作流传了下来。
肆 毒舌诗人—罗隐
在唐朝,有一位诗人,丑,而非常有才华,他的名字是罗隐。
他的才华得到时人公认。
当时的宰相公子令狐滈进士及第,罗隐写诗道贺。宰相令狐绹对儿子说,你进士及第,为父我心情平静;但罗隐为了这件事给你写诗,我开心的不要不要的。(原文: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
罗隐既然满腹锦绣,当然希望通过科举之路进入朝堂,一展抱负。
第一次参加科举时,他自信地认为,自己不是第一,也会在前十名。但谁料到落榜了,并且从此屡试不第,一连落榜了四十多年。
罗隐无奈地对此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而江湖上流传的说法则直白得多:“十上不第”。
为什么满腹经纶却考不上呢?其实,史书上对不录取罗隐,是有解释的:“(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旧五代史·罗隐传》
意思是:罗隐确实才气过人,闻名天下。但说话太毒了,因此不录取他。
当时还有个传说,说罗隐是玉帝抽去仙骨的谪仙人,但在抽骨时却遗落下了喉骨没除,所以怼起人来行云流水,太不招人待见了。
刚才的史书里也说了,罗隐虽然屡试不第,但诗名很大,特别是擅长写咏史诗。有才华的人,无论在哪个时空,都会有粉丝。
宰相郑畋(音同甜)的小女儿天天读罗隐的诗文,非常仰慕他。当爹的郑畋便特意叫了罗隐来家里做客。如果是别的才子,很有可能会发展出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但罗隐不一样:他长得丑。
正当罗隐和宰相交谈的时候,小女儿偷偷躲在帘子后面看了眼罗隐……从此就发誓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
经历过这种事情,罗隐后来写男女之情时,满满的怨念。在七夕这个美好的节日他酸溜溜地写“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别人都在过七夕,而我还是单身。七夕不如别过)。
后来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十年前的旧识歌伎云英,云英姑娘开玩笑地说:“罗秀才考了这么久,还是布衣呀?”
罗隐嘿嘿一笑,当即写诗: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赠妓云英》
意思是:距离上次相见已经十多年了,今天重逢,你笑话我说考了这么多次都没中。可转念一想,你这么多年也没嫁出去,恐怕是跟我一样,都比不过别人吧。
其实,罗隐的一生,正赶上唐末的动荡之年。
他出生于唐文宗太和七年,正是牛李党争热火朝天的时候;两年后,朝廷发生了“甘露之变”,皇帝被宦官所掌控,政局越发混乱;成年后,他屡试不第;中年赶上黄巢起义、晚年又遇到了唐王朝的彻底灭亡。可以说,罗隐用一生经历了大唐的消亡史。
世间烦心事千千万万,遇到事情还是不要冲动,保持一个好心情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使云卷云舒。
“在看” 的 永 远 18 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