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安徽黄梅戏的前世今生)

黄梅戏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安徽黄梅戏的前世今生)(1)

1959黄梅戏电影《女驸马》

可以说,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黄梅戏。从此,黄梅戏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956年6月,安徽艺术学校筹备招生,学校设戏剧、音乐、美术三科,其中戏剧科内设黄梅戏演员班。

1958年4月,毛主席在武昌开会,会议间隙,毛泽东要求湖北省委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严凤英和王少舫请到武昌,为会议代表演出黄梅戏。4月5日、6日晚上,毛泽东连看了两场黄梅戏,对严凤英等人的精彩演出印象深刻。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指派著名导演刘琼拍摄黄梅戏电影《女驸马》,在全国再次掀起了一股黄梅戏的热潮。

1960年2月15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拉萨罗布林卡绿草如茵的草坪上演出《夫妻观灯》《打豆腐》《打瓜园》《闹学》等传统小戏,赢得了自治区领导和汉藏观众的一致赞美。

1960年8月15日,安徽省委发文安徽省文化局、安庆地委市委,要求从安庆市艺校、省黄梅戏剧团、省艺校、安庆专区、安庆市黄梅戏剧团等五个部门尽快调配专业人员,支援湖北成立一个黄梅戏剧团。

1963年,受黄梅戏影片《天仙配》的影响,香港几家电影公司竞拍黄梅戏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七仙女》等黄梅调影片先后公映,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梅调影片先后公映,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掀起了一股长时间的“黄梅戏热”。

1979年3月,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参加中央慰问团赴广西,慰问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

1981年12月,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首次赴香港演出,演出了黄梅戏传统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王少舫、许自友、马兰、黄新德、陈小芳等新老演员联袂登台,在香港引起强烈反响。

1984年10月15日,安庆地区举行首届黄梅戏剧节,历时9天,演出了《借官记》《三进新房》《香魂曲》等23个黄梅戏剧目,观众达4万人次。

1985年,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播出,并获得当年“《大众电视》金鹰奖”,主演此剧的演员韩再芬成为引人注目的黄梅戏新人。

1986年4月20至22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根据莎士比亚同名喜剧改编的黄梅戏《无事生非》,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并被莎士比亚戏剧节组委会推荐为“优秀交流剧目”赴京演出。

1986年10月13日晚,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无事生非》第三、四两场戏的演出。

1986年,由江苏电视台摄制的黄梅戏传记片《严凤英》在全国播出,再次掀起“黄梅戏热”。马兰在剧中饰演严凤英,并由此声名远扬,获得“金鹰”“飞天”双奖最佳女主角奖。

黄梅戏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安徽黄梅戏的前世今生)(2)

1988年1月,湖北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整理改编的大型古装黄梅戏《于老四与张二女》进京演出,获得好评。1989年8月18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决定成立湖北省黄梅剧团。8月28日,湖北省黄梅戏剧团在湖北黄冈成立。12月16日,湖北省首届黄梅艺术节在湖北武穴市隆重举行。

1992年10月6日,第一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徽安庆开幕,这是安徽省安庆市最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1994年12月28日,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在合肥成立,龙念担任会长,蓝担任常务副会长。

1997年,湖北黄梅戏剧院创作演出的现代题材黄梅戏《未了情》参加第五届中国艺节演出,获得文华新剧目奖,主演杨俊获文华表演奖。

1999年6月至8月,安徽省文化厅先后组织了《风雨丽人行》《啼笑因缘》《柳暗花明》乾隆辨画》《秋千架》《徽州女人》以及《斛擂》等七个黄梅戏剧目在北京展览演出,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黄梅戏交响音乐演唱会”,这些演出在北京产生了热烈反响。

2000年8月,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赴澳大利亚演出。

2000年12月6日至9日,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携获得多项大奖的《徽州女人》剧组赴台北,在台北作了四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台北各界纷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会徽纷纷赞誉。

2004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演出。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戏,在短短的五十几年间,从一只乡野的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她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黄梅戏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安徽黄梅戏的前世今生)(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