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角镇规划 权威访谈李宗三角镇打造

编者按:

5月26日,中山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要以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中山作为珠江口西岸“桥头堡”作用,借势借力推进“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协同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为深入宣传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中山气象、中山作为,即日起,南方日报就中山各镇街、部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开展权威专访,敬请垂注。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中山创建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新使命。粤港澳大湾区也迎来了新格局。

省党代会提出,要提升一体化水平,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对接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中山市三角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毗邻广州南沙和深圳前海,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中具有较大潜力。近日,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接受南方日报专访,他表示,省党代会赋予了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新使命,这也是三角镇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三角镇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和中山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打造珠三角“黄金内湾”中的“金三角、绿三角、福三角”。

未来三角镇规划 权威访谈李宗三角镇打造(1)

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

谈战略:治小镇若烩大餐,小镇也要有大格局

南方日报:省党代会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同时提出打造环珠三角“黄金内湾”。三角镇区位优势明显,将如何抓住新发展机遇?

李宗:三角镇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节点,与南沙、前海两个自贸区“左右逢源”,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要将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必须强化战略思维,在准确把握“时与势”“竞与合”的基础上明确差异化定位,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近年来,三角镇党委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具体定位是打造“五个小镇”,即交通枢纽节点镇、先进制造重镇、科教创新强镇、节能环保示范镇、生态宜居镇。明确战略后,三角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挖掘潜力、厚植实力、提高能力,较好实现了“双统筹、双胜利”。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抓住新的战略机遇。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并赋予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这就是三角镇新的重大机遇。

三角镇将把省党代会精神与中山市委提出的“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整体贯彻落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未来发展。一是争当中山东承“主力军”,细化落实对标、对表,对比、对症,对话、对接的“六对工作法”,打造中山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先行示范镇;二是争当北融“排头兵”,主动做好与广州南沙和佛山顺德的交通对接、产业对接、人才对接,让两地的政策效应、创新效应、规模效应更直接有效带动三角发展。我们坚信,坚持正确战略加上接续努力,三角大有希望成为珠三角“黄金内湾”中的“金三角、绿三角、福三角”。

谈发展:弱鸟更要先飞,后来可以居上

南方日报:近年来,三角镇发展势头迅猛,全镇GDP、固投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在这个过程中,三角镇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

李宗:三角从2019年开始就大力倡导“弱鸟先飞”精神。三角在经济堆头上仍是个发展中镇街,大致处于第三梯队,但三角干部“不甘三流、志在一流”,提出要“发扬‘三牛精神’,把三角镇干成‘三牛镇’”。这个“三牛镇”,意思是一产、二产、三产都要“牛”,改革、发展、稳定都要“牛”。怎样实现?不能靠空喊口号,关键是要找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近年来,三角镇咬定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不放松,提出“优一、强二、进三”的协调并进发展思路,着力做到三个变:

一是把“洼地”变成“高地”。对新招引项目严格把关,近年新落户项目的“三强”指标,均比市“6126”门槛高20%以上。过去五年,全镇的工业投资总量排全市第2,占全市总量达11.1%。千方百计助力老企业增资扩产,推动老树发新枝。过去五年,全镇工业技改投资总量排全市第3,占全市总量超10%,占全镇工业投资总量近60%。

二是把“死水”变成“活水”。创新推行将电镀、印染类企业排污权“水量”与其产值、税收挂钩的硬措施,加快清除小散乱污危企业,努力把高平工业区打造“高水平、真公平、得好评”的高质量园区。2021年,全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1家,总量达252家,增长幅度全市领先,今年将努力再增加50家以上。

三是把“生鱼”变成“熟鱼”。按照“抓住一条鱼”“把生鱼做成熟鱼”的思路,加速推进生鱼养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打造耳熟能详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通过不懈努力,三角镇近五年的GDP平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已经从2017年全市排名第14,跃升到目前的第6,目标是进入全市前四位。生态也在持续优化,71条内河涌的综合水质稳步提升为全市前4,轻度黑臭水体从2020年初的33条,减少至2021年底的3条,重度黑臭水体去年起已经实现清零。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说明,三角已经初步驶入了发展正轨并加速进入快车道,下来我们仍将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快中求稳,真正形成一个“稳”的闭环,蹄疾步稳跻身中山第一梯队。

谈基层治理: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

南方日报:近年来,三角镇深入开展高平化工园区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和低效工业园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三角镇对此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李宗:三角本来是个很有乡愁的沿海水乡,但早些年却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吃过苦头、栽过跟头,原因就是没有打破“野蛮生长”的路径依赖。为此,我们完整准确全面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对传统产业和传统园区“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大力推行“技改 工改 水改”三改并进、“生态 生产 生活”三生融合,实施成效还是比较好的。

比如,对电镀、印染、化工这类传统特色企业,三角不是全盘否定、全盘抛弃,而是通过排污权“水量”改革来促进优胜劣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此,大多数企业是理解和支持的。再比如,对一线的疫情防控,我们在具体落实中也一直强调不搞一刀切,注重深刻完整全面领会中央精神,最大程度避免简单化操作,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镇党委在2020年也被评为全省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本质上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强化辩证思维,创造性、接地气地抓落实。至于一刀切到哪里、切到什么程度,这既考验担当,也考验智慧,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无私无畏抓好工作,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谈改革:要走出“舒适区”,形成“经济大合唱”

南方日报:中山创建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三角镇将如何抓住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机遇实现发展突破?

李宗:一个人也好,一个地方也好,既要守住精神内核,同时要勇于破旧立新,走出舒适区。特别是当这个“舒适区”已经变得很不舒适时,就必须自我革命、自我突破,而不是固步自封、作茧自缚。

当前三角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还有很多,可以说,三角也是中山的一个缩影。“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干劲从哪里来”,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去破解,而改革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

希望市级职能部门强化放管服理念,真正做到放权、让利、松绑,即为基层放权,为中小微企业让利,为全社会包括自己松绑。而作为镇街也不能“怨天尤人”“等靠要”,还是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基层首创精神,坚持说真话、干真事、出实招、求实效。只要上下同欲、勠力同心,三角的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全市也将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三角宣

【作者】 雷海泉;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