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拒(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老子《德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既有“非恒道”,那么我们可以顺理成章把“非”去掉,推导出一定存在“恒道”。又因为恒和常经常连用,都是指长期存在的事物。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得出结论:事物既有非常道,也有常道。

老子在写《德道经》之初,早就预见到了后世的人难以解悟他的“道”,所以才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点明了他的道是“非常道”,直接告诉后人,他所讲的“道”,并不单纯是世俗的“常道”和“常名”。

知者不言言者不拒(知者弗言言者弗知)(1)

老子在此这句话里面所说的“常道”是什么呢?老子说过:“修之身,其德乃真”。这类似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比如吃桃子,我吃的是一个味道,因为我亲身实践了感悟了,如果另一个人从来没有吃过这种桃子,就很难理解我对桃子的描述。

那么,老子的非恒道、非常道是什么?就是只有通过修之身的实践,体会道、德、仁、义、礼、智、信,才能真正体会理解这些客观事物的真谛。

而没有修身实践,就只能夸夸其谈地谈论非常道、非恒道。所以古今中外很多人去解读老子思想,解读老子思想与我们思维智慧的关系时,方向就是偏颇的。

下面我们分析老子的另一句话:“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意思是说,知道的、明白的人,不需要用更多的语言文字去教化;需要用文字或语言教化的,是因为他们的少知、缺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拒(知者弗言言者弗知)(2)

老子藏在这八个字后面的“修之身,其德乃真”之意,那才是其中的关键;也是指早期和中期修之身的玄妙所证、慧观之象,由于还没有达到一种完全的、自如的“玄同”,没有达到“玄同”状态和境界以前,那就是一种非稳定性的初知。在这个状态下,内在的德能不足,也不稳定,很容易透过人的“语言”夸夸其谈而散发丢失。所以,老子在这里谆谆告诫我们:绝不可以“言”,不可以“念”,语言就会导致“弗知”。应当严守“知而不言”的原则,才可能避免“言后不知”的可悲现象的发生。

当错解老子的本义时,“悲剧”就会发生,就会自我欣赏自己的错误思维和言论。

知者不言言者不拒(知者弗言言者弗知)(3)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那也算是聪明人吧?可是他却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来批评老子,他用二十八个字指责老子,说老子的不是。我们欣赏欣赏看看:“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这才气的确很足的,无论平仄、对仗都非常工整,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他却错了!他想用老子《德道经》当中的一句解释玄境感受和体悟的“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来全盘否定老子《德道经》的思想。那么,把他的诗反复读上三遍以后,就知道他没有读通道篇第一章。说明他对于“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句都还没有解悟通透。

知者不言言者不拒(知者弗言言者弗知)(4)

老子说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万物亦皆含有道性的物质。道虽是强名之,但道的象意为“〇”为“无”,即数的“〇”。道是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的、不可名状的物质、能量和环境。道虽虚无,却生万有。她生成并长养着宇宙万物(包括人),通过正确的道德实践体悟方法,才能体道合道;道虽不能直接用语言表述清楚,但能心感体悟及部分性地阐释,并且可以传播于他人。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可,古意为在神龛前咏诵真言,就可以感悟道境,后演变为乐治诵读经典可以明德知道。诵读包罗阴阳显隠“非恒道”的经典则能明大道、通大道。

那么,老子在此所说的“常意”是什么呢?

意思是说,知道的、明白的人,不需要用更多的语言文字去教化;需要用文字或语言教化的,是因为他们的少知、缺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拒(知者弗言言者弗知)(5)

常道的教育宣传是针对两类人,一类是知道常道教育里面蕴含承载的道德实践理论和方法,这类人会明理知法,勤而行之。而且无论身处集体中还是个人自律,都能把握住度、数、信而尊道贵德,守信进智开慧地进行正善德逐级道德实践,这部分人会直接进行为道者日损的道德实践。另一类则是不明道德根理法的人,甚至心身思维陷入假恶伪丑、歪斜不正的主宰心身的人,他们在常道领域心脑充斥了错误的信息,需要进行道德根文化的教育学习实践,需要先进行为学者日益的道德经典文化的教育传播引导,需要开口言说,使这类人接受道德根文化原理方法。在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先开门,纳入正信正智的文化信息。

如果本身充斥错误信息而自我封闭不去为学者日益地进行常道学习,然后到处宣扬猜测的非常道信息和认知,就是“言者弗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拒(知者弗言言者弗知)(6)

谎言说多了,就成了“真理”,自己信口开河说多了,自己首先骗了自己,也骗了别人。大诗人白居易作为常道诗歌领域的大师,非常令人佩服,但是由于不明修之身才能体会感悟的非常道,也会错解老子的本义。

糟糕的是,有很多人忽视常道的老子《德道经》学习,更不去学以致用实践地“修之身”,而是随随便便仅凭原来的错误认知就去出解读老子,最多依靠偶尔迸发的灵感,就自以为可以直指非常道,其实是自己陷入了自我编织的阴意识陷阱里而不自知,糊涂人,糊涂了自己,也糊涂了别人。

因此,实践出真知。明理知法,勤而行之。而且无论身处集体中还是个人自律,都能把握住度、数、信而尊道贵德,守信进智开慧地进行正善德逐级道德实践的人,才会真正体会感知到道德的本义,他们所说的内容才是比较接近符合非常道本质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