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

引言

秦腔称“梆子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北大地民族文化更迭的活化石,经历千百年的历史发展才形成了秦腔文化。秦腔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重要组成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文化表现及地域特色留存的主体样本,被称为中国文化艺术界的瑰宝,亦是戏曲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石。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之下,秦腔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大力发展它,使人们在认识秦腔的过程当中获得文化自信。复苏秦腔戏曲文化,推动秦腔戏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是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中华文明交流协作和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致敬经典,请看秦腔的前世今生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啊!手未操。仔细观瞧,自己选挑,锁麟囊上彩云飘。是膨城为何生双角?好似青生与野胞”(秦腔《锁麟囊》经典唱词)相信热爱秦腔的戏迷们一听此段,便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几句。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1)

图|秦腔《锁麟囊》

“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以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称梆子腔,蜀称之乱弹。”(出自清代李调元《雨村剧话》)秦腔起源于古代陕西和甘肃一带,而自周代以来,陕西所在的关中地区就一直被称做“秦”,故将其称做“秦腔”,其产生与发展都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背景和无比深刻的历史渊源。那时的秦腔是一种汉族民间歌舞,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典型表现。

秦腔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幅辉煌灿烂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传唱千古的优秀曲目。

二、传唱千古,终难敌时代难题

《铡美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如今剧院或者剧团演出的压轴大戏,这出戏又称《秦香莲》。讲述了贫家之子陈世美十年寒窗,不怕千辛万苦进京赶考,终于一路过关斩将,一举考中了状元,但是他却以有妇之夫的身份被仁宗看中并召为驸马,陈世美为求得大富大贵,隐瞒自己早已娶妻且已经有两个孩子的身份,迎娶了公主。

其妻秦香莲因久无丈夫音讯,再加上家贫无以支撑,携一子一女上京寻夫,但陈世美贪图富贵不肯相认,竟狠心派校尉韩琦连夜追杀。韩琦被秦香莲母子感动,自尽求义,秦香莲气愤不已,将陈世美一纸诉状告上了开封府。包拯寻得人证物证欲将陈世美收归国法,但公主与太后前后赶到阻拦包拯,包拯、秦香莲与公主三对面,终出于正义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2)

图|秦腔《秦香莲》

《杨门女将》是千古传唱的经典故事,而它也是秦腔的经典剧目之一。它讲述了宋朝仁宗年间,西夏国举兵来犯,镇守边关的宋朝元帅杨宗保在葫芦谷中暗箭身亡。杨宗保阵亡的噩耗传来时,天波府全府上下都在庆祝杨宗保的五十大寿。

听闻杨宗保阵亡,杨府女眷陷入无限的悲痛,但心中更为担忧的是宋朝江山何人来守?果然,杨宗保阵亡后,仁宗无人可用。佘太君毅然以百岁高龄扛起元帅大旗,杨宗保之妻穆桂英请命为先锋官,杨门剩余女眷与杨宗保之子杨文广为将,领兵抵御西夏。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3)

图|秦腔《杨门女将》

十二寡妇征西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杨家的几代人用血肉之躯奉献出的忠勇、爱国,用几代人拼死沙场换来的国泰与民安也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三娘教子》是又一经典曲目。它讲述了在明代的时候,薛广拜托友人往家中捎回五百两银子,但友人却私自吞掉银子,对薛广妻子和两个妾室谎称薛广已死。听闻此讯,大娘和二娘不堪忍受贫苦,纷纷改嫁他方,只有三娘、忠仆薛保和薛广幼子依哥留守家中。

依哥并不是三娘亲生,但三娘却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抚育依哥的重任。家中贫穷不堪,三娘依靠着为别人浆洗衣物换来的钱财供依哥读书,管教依哥非常严格。但是依哥在上学堂的时候,经常有学童嘲笑他,骂他是没亲娘养的孩子。

依哥怒气冲冲跑回家向三娘发火。三娘苦苦相劝,但依哥不听反而出言顶撞。三娘眼见以前的努力就要白费,一怒之下怒打依哥,并将织布机毁坏。

忠仆薛保极力劝说依哥向三娘认错。依哥终于醒悟,跪倒在地请求母亲的原谅。三娘扶起依哥,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依哥从此听从三娘的教诲,好学上进,刻苦努力,立誓光耀门楣!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4)

图|秦腔《三娘教子》

《下河东》也是秦腔经典剧目之一,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呼延家族的故事。赵匡胤刚称帝,亲驾亲征征讨北汉,任欧阳芳为元帅,呼延寿廷为先锋。但却没想到欧阳芳私通北汉,暗自约好敌军共同偷袭宋军营地,而当时欧阳芳与呼延寿廷本就有旧怨,致使赵匡胤几乎被俘虏,幸亏呼延寿廷和呼延兰玉兄妹俩出马才打败了敌军,转败为胜。

欧阳芳奸计没有得逞,却反过来诬陷呼延寿廷叛乱,在赵匡胤面前以元帅的身份斩杀了呼延寿廷。呼延兰玉为了替兄长讨要说法想要杀死赵匡胤,没成想却被赵匡胤误杀,赵匡胤懊悔不已但却无可奈何,最后被困河东。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5)

图|秦腔《下河东》

后来呼延寿廷的夫人携子前来讨要说法,赵匡胤使劲浑身解数才求得呼延寿廷之妻的原谅。之后呼延寿廷之妻与其子呼延赞、其女呼延秀英重新挂帅出征,最终活捉了欧阳芳,打败了敌军,救出了赵匡胤。

秦腔文化曾经有着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和高光时代,不同于现代社会,古代社会没有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人们的闲暇时光只能依靠类似于秦腔这种民间传统娱乐方式来度过。而秦腔本身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曾一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发展到现代社会,多文化艺术兴起,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6)

图|多文化艺术

在如今这个时代,快餐式文化盛行,并且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下,秦腔文化的受众基础主要是中老年群体,而喜爱秦腔的青少年较少,这就造成了传承困难,传播受限。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现代人与以前人们的审美大相径庭,他们用现代的审美去对比观看秦腔戏曲艺术。

但是秦腔自己并不“争气”,它不能很好地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而是固步自封,只停留在传统的表现层面。这样的状况就导致年轻群体逐渐与秦腔戏曲艺术渐行渐远,没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相容相合。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7)

图|传统文化

现在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当下新媒体盛行,新潮流更加受当今年轻群体的钟爱,而秦腔戏曲艺术却带着非常传统、古老的烙印,因为这个原因,年轻人就在一定的程度上被限制了对秦腔戏曲的兴趣,因而也就很少会有年轻人会静下心来去欣赏、学习和传播秦腔戏曲艺术。

而大多数父母在看到秦腔的暗淡前途后,也就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习秦腔艺术了,这样就导致秦腔戏曲艺术发生了断层的现象。

而限制秦腔戏曲艺术继续向前发展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创新力。我国社会正在不断向前进步发展,但是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却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

当今世界的文化艺术正在形成互相融合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传统的秦腔戏曲艺术很难拥有足够的创新力,不能够很好地对秦腔戏曲艺术的剧本进行创新,因而也就不能够很好地跟上新媒体时代的步伐,这样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8)

图|缺乏人才

缺乏创新力,最主要的是缺乏创新人才。如果创造人才逐渐呈现匮乏趋势,那么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空间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极容易导致秦腔只能局限于我国的某一地域,而不能很好地向我国全体民众进行推广表演。如今,全国各地的秦腔戏曲演绎团都缺乏秦腔戏曲人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且各地的软硬件设施并不是很齐全,这样的话就进一步限制了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9)

图|秦腔《清风亭》

尤其是在最近三年以来,全球疫情泛滥,令人闻风丧胆的新冠疫情大幅度、大规模地减少了人员流动,秦腔的演出机会大大减少,而戏曲剧团本来每年就仅仅有几次演出的机会,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剧团人员连仅有的这几次演出都无法正常进行,更别提对秦腔戏曲艺术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了。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10)

图|西安街道秦腔表演

秦腔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支奇葩,是古代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戏曲文化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

它深刻诠释了汉文化的发展,为研究汉族文化、追踪古老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因此,不应该让它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得秦腔戏曲艺术得到传承、传播和创新,应当对它进行保护与发展。

三、取精华,去糟粕,让秦腔文化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

要想让秦腔戏曲艺术得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就得从多方面一起努力。

首先,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对秦腔戏曲艺术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此方面,需要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理念。如今秦腔文化传承的纽带不能做到完整续接,所以保护秦腔文化传承赓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提是要得到全社会人们的普遍认可,这就需要我们守住中华民族自身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秦腔文化的保护还在于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的秦腔戏曲文化与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相结合,使传统的秦腔戏曲文化焕发新生,增强其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利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将其根本还原、文化修复以及弘扬发展,在修复工作和还原性得以完善的前提下,通过现代演绎手段对秦腔风采进行重现。

例如:很多秦腔名家现在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直播的方式对秦腔进行文化传播,恢复了秦腔戏曲艺术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意外惊人的效果,吸引了一大批青年群体的兴趣。

秦腔十大流派(唱得梨园绝代声)(11)

图|著名秦腔科班“易俗社”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家的文化保护政策对秦腔戏曲文化进行保护。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振兴传统文化的政策和努力扶持戏曲艺术的举措,这些都为秦腔戏曲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秦腔戏曲文化要根据这种政策优势,结合多种多样的科技设备,积极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让秦腔戏曲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入寻常的百姓家庭。

结语

秦腔戏曲艺术携带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现在却遭遇着发展受阻的艰难困境。

为了突破所处的发展困境,让年轻人能够更多关注秦腔、欣赏秦腔和热爱秦腔,更好地弘扬秦腔戏曲文化,秦腔文化要做出创新和变革,如此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传统文化界屹立不倒,成为中国人心中一股值得自豪的清流,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史记》

《二十四史》

《东京梦华录》

《中国文化常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