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二 东北舆地释略卷三

●东北舆地释略卷三  兴义景方昶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二 东北舆地释略卷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二 东北舆地释略卷三

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二 东北舆地释略卷三

●东北舆地释略卷三

  兴义景方昶撰

  渤海五京考

  高句丽新旧国

  买沟

  大辽水

  盖马大山

  勿吉七部考

  长白山脉

  五国城

  ○渤海五京考

【 渤海王城】

  宁古塔东南讷讷赫城,一曰火茸城,余既辨其非金之上京会宁府矣。以唐书考之,今之讷讷赫城,正渤海上京龙泉府,一曰渤海王城。唐书渤海传,渤海本粟末之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

【 方昶按,太白山,即长白山。】 阻奥娄河,树壁自固 。

【 旧唐书,渤海靺鞨传,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高丽既灭,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则天命大将军李楷固,率兵讨尽忠余党,斩乞四比羽,又度天门岭以迫祚荣,王师大败,属契丹及奚尽降突厥,道路阻绝,则天不能讨,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

【 方昶按,新旧两书,互有详略,据旧书,始知大氏自高丽灭后,已徙营州,故乘李尽忠之叛,亡命东奔。据新书,则知舍利乞乞仲象为祚荣之父,盖仲象率祚荣东奔,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者仲象也。据旧书,则知保桂娄之东牟者,祚荣也。三国志,高句丽本有,五族,有桂娄部,本涓奴部为主,今桂娄部代之,新唐书高丽传,分五部曰,内部。即汉桂娄部也。然则旧书所云,东保桂娄故地,据东牟山者是也。新书作挹娄,挹乃桂之误文。挹娄,在长白山之北,时祚荣为李楷固所迫,引残痍遁去,遂至桂娄故地,其地盖距平壤为近,故其后即以平壤为中京显德府也。又按册府元龟,开元七年,祚荣卒。遣使,立其嫡子桂娄郡王。大武艺八年,册武艺嫡男都利行,为桂娄郡王,与旧唐书合,足证作挹娄之误。满洲源流考以新书作挹娄者为正,引明一统志,东牟山在沈阳卫城东二十里,指今承德县城东二十里天柱山,即东牟山,非也。唐书云,东牟山,直营州东二千里。按营州,即今土默特旗境,东距天柱山仅数百里,与二千里之言不合。在昔挹娄,幅员甚广,奉天之承德、铁岭亦曾隶属,明之懿路所亦蒙其故名,特其一隅之地耳。明统志不知新唐书,挹娄乃桂娄之误,又指懿路即属挹娄,遂谓东牟山,在沈阳卫城东二十里,殊不足据。通鉴注,天门岭在护真水北三百里。按,护真水,即今老河,亦名土河,又作涂河,即古托纥臣水,亦名土护真水,在今热河承德府,属平泉州西北境。唐属营州柳城县地。祚荣东奔,保阻自固,李楷固度天门岭以迫祚荣,王师既败,祚荣益徙而东。满洲源流考,谓天门岭当在今承德县西境,亦非。】

  后祚荣建国,自号震国王 。

【 册府元龟,武后天历中,祚荣自立,为震国王。按此,即所谓旧国,即今额多力城,在长白山东北,俗呼鄂董城。光绪中,设敦化县治奥娄河,当即忽汗河之上源,今名勒福成河,额多力城即滨此河。】

  地方五千里,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睿宗先天中,拜祚荣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为海东盛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贞元中,东南徙东京,华屿复还上京,以舆图证之,讷讷赫城即上京龙泉府遗址,额多力城距讷讷赫城,适符三百里之数,额多力城即祚荣旧国所在,忽汗河即今牡丹江,一曰瑚尔哈河,源出长白山,经额多力城东北境,下流潴为湖,今曰镜泊,即忽汗海。睿宗以祚荣所领,为忽汗州。上京所在,故即以忽汗,名其水。上京即王城。宝应元年,诏以渤海为国,故亦曰渤海王城。本传所谓,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者,正谓此也。其中京显德府所属显德州,则在今那丹佛勒城。天宝中,曾为王所都,至天宝末,徙上京。西南距旧国三百,距显州则六百里。唐书地理志,显州,天宝中,王所都,又正北如东六百里,至渤海王城是也。又曰渤海王城,其西南三十里,古肃慎城,其北经德理镇,至南黑水靺鞨千里。按德理,即金史乌春传所谓,德邻石。今仍名德林石,俗名石头甸子。杨大瓢柳边纪略云,宁古塔西八十里,有大石曰德林,在万山中,广二十里,袤百余里,其平如砥是也。肃慎古城,在上京西南三十里。德理镇在肃慎城北,为赴黑水靺鞨要道,核之今图,准望方隅,道里无不吻合,则讷讷赫城为渤海上京龙泉府,而非金之会宁府,确无可疑矣 。

【 南北黑水靺鞨,在今黑河口以东,跨混同江而有之,以栅为界。旧唐书靺鞨传,黑水部分为十六部,部又以南北为栅是也。其地距德林石千里,与今图符合,混同江之名,始于辽,然皆指粟末鸭子河等处牡丹江,唐名忽汗河,三姓以上,西至伯都讷,皆名那河。三姓以下,东至黑河口,皆名忽汗河。自黑河口以下,始名黑水。唐书室韦传,落坦部水,东合那河。忽汗河又东贯黑水靺鞨,故靺鞨跨水,有南北部。旧唐书室韦传,室建河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又东经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鞨之南,东流注于海,二书所言忽汗河,与黑水靺鞨所在,皆极明晰。】

【 乌城 【 城:桯】 ,施北研国。祁金源札记,引国朝张贲,白云集东京记,以沙岭,东古城,土人名曰东京,为金所都。又引柳边记略云云而断之,曰金人以粟江北为上京,江南为东京,其始称南京者,在上京之南也。后称东京者,在诸京之东也。历元及明,上京之名渐泯,概指为东京而已,不足辨也。盛京志,以沙岭为上京,无可疑者。方昶按,施氏最称熟于金源掌故,而于上京会宁沿讹不悟,所谓粟末江北为上京,江南为东京,殊属肊说,无足据也。】

  渤海上京,诸家既误,其中京、东京、西京、南京所在,更无可考。按中京,即平壤城。唐书渤海传云,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北新罗以泥河为境。唐营州,在今锦州府西北五十里。唐书,新罗居汉乐浪地,横千里,纵三千里,东距长人,南日本,西百济,南渤海,北高丽,而王居金城云云。今在 【 在:之】 平壤,即汉乐浪郡治地,居浿水之北,则自平壤以南,皆当时新罗境也。桂娄之东牟山,直营州东二千里。以图证之,当在今图们江东南一带,其南境与南、北新罗,以泥河为界,则直抵平壤之北浿水之滨,浿水即泥河。辽志,东京道,浿水,亦曰泥河。又曰蔪芋泺水。多蔪芋,故名是也。自高宗龙朔三年,高丽灭后,至武后万岁通天,中殆四十年,而后舍利乞乞仲象与乞四比羽,东走,渡辽,保太白山东北,其子祚荣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则新罗已为所并,故以平壤为中京显德府。辽志东京道,所称忽汗州,即平壤城,号中京显德府是也。其东京龙原府,亦曰栅城府者,则在今朝鲜咸兴府,在渤海上京龙泉府东南,与唐书贞元中,东南徙东京之言合,其地南接新罗,辽为开州镇国军节度。 【 一统志,开州在朝鲜咸兴府西北。】 辽志开州,本濊貊地,高丽为庆州,渤海为东京龙原府。太祖平渤海,城遂废。圣宗伐新罗还,周览城基,复加修葺。圣宗本纪,遣排押盆奴等,攻开京王询,弃城遁去,遂焚开京至清江还。盖沿其旧,而以京名之也。其西京鸭渌府,则在今鸭渌江东岸、同金河一带,即辽之渌州。辽志渌州,本高丽故国渤海,号西京鸭渌府是也 。

【 详沸流水条。】

其南京南海府,则在东北二百里、德州一带。辽志海州,本沃沮国地,高丽为沙卑城,唐世绩尝攻焉。渤海号南京南海府,海州统耀州,耀州统县一,曰岩渊。耀州下云,东北至海州二百里。岩渊下云,东界新罗,故平壤城,在县西南,东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则平壤城东北为岩渊县,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为海州,即今德州一带地。渤海南京南海府,即在于是,而五京所在,皆可概见矣。

辽史地理志,东京道忽汗州,平壤城也,号中京显德府。太祖攻渤海,拔忽汗城,俘其王大諲譔,以为东丹国王。满洲源流考谓,显德府在今辽阳以北,忽汗州非平壤,亦非显德府,辽史俱误。方昶按,源流考之言,非也。渤海中京显德府,即平壤城。【 详见上文】 距今辽阳甚远,按辽史太祖本纪,天赞四年十二月,亲征渤海,逾年即天显元年正月丙寅,围忽汗城,甲戌,诏谕渤海郡县。丁丑,攻忽汗城,破之。二月,安边,鄚颉,南海,定理等府洎,诸道节度剌史来朝。三月戊午,遣攻长岭府。己巳,安边、鄚颉、定理复叛。丁丑,三府平。

【 源流考,新唐书,安边府领安、琼二州,琼州无可考。安州应在开元边外。辽史,东京韩州,高丽置鄚颉府,都督鄚、颉二州,渤海因之。定理府,新唐书,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潘当为渖之误。辽史,渖州挹娄县,辽尝置定理府剌史于此。有范河、清河。俱在今铁岭县城南。】 综观三府之地,皆在今沈阳东北,即今戈尔敏朱敦岭,太祖自临潢东征,迤东南行,首拔扶余府,次拔忽汗城 。

【 正月庚申,拔扶余城。越六日丙寅,即围忽汗城。】

扶余在今昌图之北,开原之西北,忽汗城当在扶余东南,相距不远,故师行仅止六日,度其地不出今长春境内,故既拔扶余之后,安边等府之在沈阳北面者,即相继降附,惟长岭恃险阻兵,尚烦命将其军略地,势显然可见,如此忽汗本渤海封号,即以名其州,是时渤海削小,非复昔日疆域之旧,其王大諲譔所居,亦以忽汗之号名其城耳,非昔日忽汗州,都城平壤之地也,谓忽汗城非忽汗州,则可谓忽汗州非平壤城。则不可谓忽汗城非中京显德府,则可谓显德府在辽阳北则不可也。辽阳故城久为辽有,神册三年,太祖曾幸其地,四年复修其城,迨天显元年攻克忽汗城,遂改忽汗城为东丹王国,寻迁东丹国于辽阳故城。辽地志叙述不明,源流考遂生误会于中京显德府。下节引辽志之文,曰渤海中京显德府,天显三年升为南京,十三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遂直以辽阳为渤海之中京,谬以千里矣。

  ○高句丽新旧国

【 沸流水】

  高句丽有新旧二都,在今奉天境内,新都在丸都之下。汉昭帝徙元菟于高句丽西北,尚指旧都而言。旧都,当在今太子河兴京一带。三国志高句丽传,建安中,公孙康出军击之,破其国,焚烧邑落,拔奇怨为兄不得立,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诣康降,还住沸流水,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国,今日所在是也。按太子河,亦曰梁水 。

【 三国志注,音渴。按全谢山海运曲,自注,□水,见册府元龟,即陈寿三国志中之梁口也,误音作遏字,实即过字。】

拔奇还住沸流水,盖既降康,因还居旧国,伊夷模别作新国,盖避而东南,所谓今日所在者,即传首所云,都于丸都之下也。传又言句丽作国,依大水而居,即指新国言之,所谓大水即今鸭渌江,其别种依小水,作国者为小水。貊传言,西安平县北有小水,南流入海。考西安平县,在今安东县东北 【 约五十里】 窟窿山下,其北有五道河,合大、小洋河,南流入海,是为小水,则大水为鸭渌江无疑。辽史地志,正州,本沸流王故地。国为公孙康所并,渤海置沸流郡,有沸流水,隶渌州,在西北三百八十里,渌州即渤海西京。沸流水在其西北三百八十里,即今之太子河,为旧国所在,明矣。桓州下云,高丽中都城,高丽王于此剏立宫阙,国人谓之新国。五世孙钊,晋康帝建元初,为慕容皝所败,宫室焚荡,隶渌州,在西南二百里,是桓州为新国之明证。桓州在鸭渌府西南二百里,即今宽甸县之南叆河浦,西河二水之间,地濒鸭渌江,所谓依大水而居,高丽新国者,即此是也。其北山岭盖即所谓丸都山矣。更以高丽好太王碑考之,

【 碑在今安东县。】

碑云,造渡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云云。沸流谷,即沸流水所出,造渡沸流,建都山上,此即旧国,建置之始。魏志毋邱俭传,正始中,句丽王宫将步骑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梁水即今太子河。

【 金史地理志,东京辽阳县,倚东梁河,国名兀鲁忽必刺,俗名太子河。】 沸流水与梁水,盖祇一水源,出兴京东南,则高丽旧都,当即在今兴京,形势所争,古今无二致也。时毋邱俭都诸军,出元菟,从诸军讨之,高丽时已还新国,其将步骑,进军沸流水水上。盖自新国北至旧都,地势亦昭然可见 。

【 乾隆府厅州县志,兴京,高丽故城,在城北,当即旧国之遗址。】

【 按魏志,高句丽传,建安中,公孙康出军击之,破其国,焚烧邑落。即辽史所称,国为公孙康所并也。传又云,伊夷模作新国,即辽史所称国,人谓之新国也。盖自汉愍帝建安中,为公孙康所破,而沸流旧国亡。魏邵陵公,正始中,为毌邱俭所破,而新国残位,宫奔北沃沮,置沟娄,至五世孙钊,当东晋康帝建元初,为慕容皝所破,宫室焚荡,新国遂亡,钊奔窜后,为百济所杀,其曾孙琏。北魏世祖时,奉表贡方物,拜琏高丽王,遂都平壤。】

  ○买沟

【 置沟溇】

  魏志,毌邱俭传,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俭遂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屠句丽所都。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按买沟,无可考,当是置沟溇,属北沃沮,在长白山之东北,故王颀追之,过沃沮千余里也。东沃沮传云,毌邱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进师击之沃沮,邑落皆破之,宫奔北沃沮,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两传同纪一事,不应有二名,买与置极相似,后汉书东沃沮传云,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后书本之三国志,则作置沟娄者是也。买字特属误文,又按三国志高句丽传,汉时赐鼓吹伎人,尝从元菟郡,受朝服衣帻。 【 按此,指未徙之郡,言之。】 高句丽令主,其名籍,后稍骄恣,不复诣郡,于东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帻其中,岁时来取之。今胡犹名此城为帻沟,溇沟,溇者,高丽名城也。然则置沟溇者,亦是,就其所居城名之。毌邱俭传误置为买,又脱溇字,东沃沮传,脱去溇字水旁。

  ○大辽水

【 少辽水 马訾水】

  唐书东夷传,高丽本扶余别种,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州接,北靺鞨。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随山屈缭为郛,南涯浿水,王筑宫其左,又有国内城汉城,号别都,水有大辽、少辽。大辽出靺鞨西南山,南历安巿城。少辽,出辽山西,亦南流,有梁水出塞外,西行与之合,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号鸭渌水,历国内城西,与盐难水合,又西南至安巿,入于海,而平壤在鸭渌东南,以巨舻济人,因恃以为堑。方昶按,此传叙述高丽国境甚悉,当唐之初,汉四郡地,皆为高丽所有,与营州接壤,以辽水为界而已。所谓马訾出靺鞨白山,即长白为盖马大山之证。汉时盖马属句丽,至唐则属靺鞨,是靺鞨亦拓地,而南并沃沮而有之矣。马訾水与盐难水合,而西南流,至汉安平县东境,入海。汉安平县,在今安东县西北。唐书云,至安巿入海。巿字乃平字之误。至安巿入海者,为大辽、少辽诸水,与马訾水东西相距三四百里,中隔大岭,无由西达安巿也,大辽水上源,即潢水,在今巴林旗,今名西喇木伦河,唐时,地属契丹。此传云,大辽出靺鞨西南山,亦约略言之,未为详确。少辽出辽山西者,即今发源英额之浑河。汉志,小辽水出辽山,即此辽山即今之线岭也。今之东辽河,则在少辽之北,源出岱扬阿登山之北,其源名赫尔苏河,非此水也。所谓少辽与梁水合者,梁水即今太子河,至辽阳州西与浑河会。班固云,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者,即此 。

  ○盖马大山

【 单单大岭】

  汪梅邨 【 士铎】 汉书释地略,元菟郡,高句丽,即今铁岭。又云乐浪诸县无考,参以后汉书东夷传言,建武弃岭东七县,知乐浪、元菟二郡,以盖马大山为界,疑即今长白山也,其西南以单单大岭为界,疑即今佟家江一带,山东南为乐浪,西北为元菟也。方昶按,谓盖马大山即今长白山,是也。谓单单大岭为佟家江一带之山,非也。三国志,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扶余接,都于丸都之下,方可二千里,多大山深谷。按丸都,乃其新国,其旧国在兴京一带,铁岭在北,乃其属地。其东南接今伊尔哈雅范山、棐得里山,冈岭绵亘,以讫于长白,即所谓多大山深谷也,铁岭之北,地接扶余,即今开原以北,科尔沁诸旗地,所谓扶余于东夷,最为平敞是也。前汉书地理志,西盖马马訾水,西入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马訾即鸭渌江,盐难水即佟家江,则盖马大山即长白山,确然无疑。三国志,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汉武元封二年,伐朝鲜,分其地为四郡,以沃沮为元菟郡,后为夷貊所侵,徙郡高句丽西北。今所谓元菟故府也。

【 按故府,谓沃沮城也。】

沃沮还属乐浪,汉以土地广远,在单单大岭之东,分治东部都尉,治不耐城,别主岭东七县,时沃沮亦皆为县。又濊传云,自单单大山岭以西,属乐浪,自岭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濊为民,后省都尉,封其渠帅为侯。详稽史传,证以舆图。

【 史文当以三国志为据,后汉书即本于魏志,而叙述地势不如魏志远甚,魏志成于晋,世代较近,事实亦较核。】

则知前汉元菟郡,本在长白山之东,乐浪郡在长白山之南,即平壤地也。

【 满洲源流考谓,元菟为今海城,盖平复州,并不详其先后,徙治所在。但指海城,盖复属地,以为元菟,疏漏不明。】

后汉,昭帝徙元菟于高句丽西北,在今铁岭县境,与乐浪中隔盖马大山矣。盖马大山,一岭绵延,分枝四出,今鸭渌江东之山,皆其支麓,自北而南,直走朝鲜之境。后汉书东沃沮传,东沃沮在盖马大山之东,注,盖马县,名其山。在今平壤城西,平壤即王险也。按传云,沃沮在盖马大山东者,指其北面山脊言之。注言山在平壤城西者,指其南出之支麓言之。单单大岭在盖马之东南,其山脉即由盖马分出,南走朝鲜,此为干脊,又南达于三韩者,皆此岭也。三国志,单单大岭以西属乐浪,自岭以东七县,都尉主之。最为分晓。汪氏疑单单大岭为佟家江一带之山,为二郡分界,其误,殊甚矣。

  ○勿吉七部考

  吉林全境在北魏时,总称勿吉,其部类分为七种。北史勿吉传,载之甚悉。

一曰粟末部,与高句丽接。方昶按,高句丽在其西南,今黑林岭,斐得里大山之北,与伊通长春之东跨松花江诸境,即粟末部所居也。

【 松花江,本名粟末江,即由粟末部所居得名,其作速末。疏木者,皆译文之异。】

二曰伯咄部,在粟末北。按今吉林省治以北,拉林山,色齐倭集,玛颜河左右是也。

三曰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按即今三姓城以东,迤东南诸境是也。四曰拂涅部,在伯咄东。按即今宁古塔南北左右是也。

【 传又云,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氏也。按唐书渤海传,以肃慎故地,为上京龙泉府,即今宁古塔东南之讷讷赫城。可证拂涅部为宁古塔左右之地,在昔皆肃慎也。】

五曰号室部,在拂涅东。按即今宁古塔以东,兴凯湖一带是也。

六曰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按即今黑龙江左右,其地跨混同江南北后,复分为南北黑水靺鞨是也。

七曰白山部,在粟末东南。按即今额多力城东南,长白山北诸地是也。其曰咄国,南徒太山。华言,太皇。按,即今长白山,伯咄部在其北,故曰咄国南,有徒太山也。其言延兴。太和中,遣使朝贡乙力支称。初发其国,乘船溯难河西上,至太沵河,沈船于水。南出陆行,度洛姑水,从契丹西界,达和龙。按其道里所经,亦朗然可证,松花江,唐以前本名粟末,其伯都讷以下,至黑河口,皆名难河,亦作那河。即今之嫩江,明。曰脑温江,脑温即那之转音也。因难河至伯都讷北,注于粟末,故以下统名曰难河,太沵河即洮儿河,太沵先注难河,而后达江,所谓溯难河西上,至太沵河者。则自今三姓以西,乘船西上,转入嫩江,又西转入洮儿河,然后舍舟,南出陆行,经契丹西境,以至和龙。

【 和龙,宫名,在龙城中。即今朝阳县治。慕容燕建都于此。洛孤河,当即潢水。满洲源流考谓,魏书,乙力支所渡洛孤河,即上文如洛瓌水。北史作洛瓌水,即今老哈河之音转,按老哈,北入潢水,是或然已。】

  ○长白山脉

  长白山脉,来自绥远城北之大青山,即阴山也。

【 东出者为长白山脉,其自绥远城东北,折而南出,经代哈泊西,又南至宁远厅境,入朔平府境山西全省,及直隶省浑河以西诸郡县,皆其支麓,统名之曰管涔山脉,太行山脉亦由管涔别出,与居庸山脉支分派别。宋人以居庸,为太行北出之脉,甚误。因山后诸州,皆为辽有,不能亲历目验之故。】

自大青山东出,至多伦诺尔东北,入巴林旗界,起兴安岭者是也。

【 其由张家口察汉托罗海岭分支,迤东南行,折而南出者,为燕京正脉,其由察汉托罗海分支东出,折东南行至热河,丰宁县西北境郭家屯司之西北,又折而东南行者为遵化州,东陵正脉。】

自兴安岭北出,迤东经达里泊之东。

【 魏源元史新编,元应昌路,答尔海子。在潢水源西北百余里。今曰达里泊。】

迤东北行,又北起阿尔噶灵图山,又北经察罕城之西折而东经察罕城之北,迤东北行为海喇哈山,又东北为哈禄那太山,迤西北行,折而东为苏克苏鲁山,又东为奇勒巴尔罕山,折而南为拉马依马哈拉岭,迤东南为盔腾岭,又东南为几尔有儿山,至此入科尔沁界。

【 其由奇勒巴尔罕山北出之干,即北起索岳尔济山,迤东北行,起内兴安岭之干脉也。长白山与内兴安岭之分支各出,即由奇勒巴尔罕山而分。】

又东南经大布苏图泊之东,经西讷郭特尔站、达赖哈克站之间,迤东南行六七百里,夷为平冈土阜,经奉天昌图厅北境东,辽河之北,吉林长春府之东南,折而南入柳边伊通门,起勒克山,

【 自盔腾岭迤南渐渐低平,至此复起大山。盖大干度峡,往往平洋百里,无踪可寻,实则界水高低,仍自分明,第人多不察耳。】

西南行百余里,迤东南入围场。

【 从此东分一支,为吉林省治之干。】

又南为岱扬阿登山,经胖色城西,

【 从此西分一支,为奉天省治之干。】

又南为戈尔敏朱敦岭,折而东为伊尔哈牙范山 。

【 山南水,入鸭渌江,山北水,入松花江。】

迤东北为黑林岭。

【 即依尔哈牙范山之连嶂】

又东折而南为斐得里山,又东即长白山。

【 图们江,出其东麓东流。鸭渌江出其南麓西流。松花江出其北麓北流。一在岭北,一在岭南,一在岭东,各自为源,不相通贯。诸书多谓,同出一源,甚误。】

北出者为正脉,东出者为支,南出者为尾,尽于朝鲜海,所谓余气也。

【 近人合肥徐曦东,三省纪略谓,内兴安岭山脉,南渡松花江,蟠结于吉林、奉天两省之间,为长白山脉,更由辽东半岛渡直隶海峡,至登州起,陆西走而结太山。其言山脉渡江之处,则指松花江与黑龙江之会口,其脉伏于松花江底,而南与长白山脉之完达山相连,徐氏此言,殊为失理。按其所谓完达山脉,实长白山东出之支,介居乌苏里江、牡丹江二水之间,指为长白来脉,失之颠倒,至由登州起陆为太山之说,盖不始于徐氏。惟徐氏既有渡江之臆说,故不疑渡海之误言。考渡海之说,实因求太山来脉不得,故疑为渡海而来,不知古,昔黄河本自析津入海,太山之脉来自嵩山,亦是穿平原而渡峡,后世沟洫四通,黄河南徙,太山之脉乃为河流隔断,桂未谷尝论及之,惜尚未尽得其故,详余所著太山来脉考中,明乎此,则山脉穿江越海之说,可以决知,其不然矣。】

 ○五国城

【 别十八】

  五国城说者纷纭,皆无确据。考辽史营卫志,部族下,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

【 剖阿里,旧作博和哩。】

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契丹国志,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接大海。北盟会编,五国之东,接大海,出海东青。金史世纪,景祖稍役属诸部,五国之长皆听命,皆此五国也。今乌苏里江口以东地,名伯利即剖阿里国,为五国之一。地居会宁东北,其东尽于海,与史文皆合。伯利即剖阿里、博和里之音转。考唐书黑水靺鞨传,开元十年,其酋倪属利稽来朝,元宗即拜勃利州剌史,于是安东都护薛泰请置黑水府,以部长为都督剌史,朝廷为置长史,以监之。安 【 安:按】 剖阿里,又即勃利之音转,其地即唐之黑水府,黑水入江在其西南二百里。金徙徽、钦二宗于五国城,盖极金之东北境矣。元一统志,混同江发源长白山,经渤海建州西五十里,会诸水东北流上京,下达五国头城,又东北注于海,是已 。

  癸辛杂志伯机云,高丽以北地,名别十八。

【 原注,华言,五国城也。】

其地极寒,海水皆冰,自八月即合,直至来年四五月方解。辍耕录,高丽以北地,名别十八。译言,连五城也。罪人之流奴而干,必经此。方昶按,其地在今伯利,伯利以下,即五国所在,其名具见辽志者是也。伯利迤东北,尽于海。即所谓奴而干地,库页岛在其东北。明开元志,苦兀在奴而干东,苦兀即库页也。别十八之名,今不可考,惟其地在元合兰路之北,高丽在合兰路之南,统言高丽以北,盖地居荒远,当日传闻不审故也。元史译文证补云,回语五为别失,城为八里。据此,则癸辛杂志,辍畊录,皆脱一里字,而今日伯利,或即八里之音转已 。

  东北舆地释略卷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