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第三中心小学简介(鼓楼这所小学校太不简单)
在南京,鼓楼区是基础教育高地,名校云集。这其中,南昌路小学是一所“小”学校:
面积不大,藏于玄武湖畔一条名叫芦席营的老巷子里,仿佛江南古典园林,小而美,一步一景,一处一情;
班额不大,但“小班额大教育”,小而精,成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在全南京上百所小班化实验学校里,只有九所是示范校;
支点不大,但让学生找到了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从民族乐器入手,撬动课程改革,将民乐融入各学科课堂,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Favorite School
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70多年的办学积淀,让它底蕴丰厚,含蓄有力,在南京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低调而又扎实地留下它独特的印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北京外交学院长吴建民先生、著名书法家季伏昆先生……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当年都是南昌路小学的学生。
2004届从这里毕业的女生张淳映,是学校民乐团的琵琶演奏员,中国首批“罗德学者”之一,从浙大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到哥大硕士学位,再到牛津,新华社、路透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都留下她的漂亮履历。
2004届从这里毕业的女生缪静慧,2010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系,2014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硕博连读。
2007届从这里毕业的女生单雨彤,2012年成为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
2011届从这里毕业的男生刘梓轩,后来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录取就读于生命科学系,多次获得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奖励奖学金。
……
从上个世纪到当下,无数的南小学子,人生起初之时身体里萌动着尚未冒芽的种子,在这所学校找到了归属,成功落了地,让他们与他们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连接。
优秀的他们 从这里出发
不慌不忙遇见更好的未来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2020年7月升学季,我们采访了一位南小学生,至今印象深刻。
她叫胡珮轩,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凭借优异的成绩升入一所理想的初中。我们从胡珮轩身上看到的是南小带给她的不慌不忙以及水到渠成。
胡珮轩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学中阮,三年级进了校乐团,一直喜欢,每周在学校上两到三次课。她的文化学习基本就是跟着学校节奏,英语三年级才开始正式学,一直浸润在快乐宽松氛围中,学什么都很快,效率非常高。
能够成绩优异的升入目标初中,胡珮轩觉得,南小六年给予了她一个知识积累的厚植过程,未来追求更高目标的时候,都可以用平常心对待。
从门球队队长到全国学联主席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2010届从这里毕业的男生钱凌宵,后来考上清华大学,并且成为第十三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第二十七届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第四十四届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
2020年成为全国学联主席的钱凌宵,最难忘的是学校民乐团和门球队队长的经历。
他说,我的小学是幸福的,南小给了我宽松的环境让我成长,在这里我没有感受到很大的学习压力,学校的老师们也不会给你强加太多的东西,而是能够自由地发展,找到自己的爱好。
今年疫情期间,孩子们居家学习,校长华萍常常一个人在安静的校园里值班。然后,悠扬的民乐就会从窗外小区的某个单元里,乘着春风一起轻轻柔柔传到她的耳中。
“一定是我们的孩子啊,有笛子,有柳琴,有古筝......”
这样的瞬间对校长华萍来说是幸福的。
南昌路小学以民乐为特色,但并不是每个孩子要去走专业的艺术道路,学校更希望,美的感受力与表达力,成为每一个普通孩子的基本素养,伴随他们一生。在某些开心或者难过、无聊或者紧张、重要或特别的时刻,可以这样地演奏一曲音乐,让自己心安而快乐。
培养可贵的普通人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我做过一个梦,金黄的秋天里,站在南小的旷阔庭院。画面变得柔长起来,一声笛打破了这寂静,那位战战兢兢躲在前辈后面,小心地吹出声音的少年。他的旋律刺耳,他的节奏混乱,但他的表情自信,他的笑容温暖。”这是毕业生姜孟楠的南小记忆。
“南小校园的书香仍然洋溢在我的身边,那记忆深处的‘小蜜蜂读书节’时刻在我脑中浮现:老师们忙里忙外,为买书看书的‘小蜜蜂们’准备了许多小奖品,鼓励他们把读书的好习惯保持下去。”这是毕业生翁雨晨的南小回忆。
从这里走出的孩子,不会每一个都考上闪闪发光的名校,但他们一定拥有了可持续的自信和快乐。
有一次,学校合作项目来了一批进校园工作的人员。其中一个大男生工作时经常乐呵呵地唱歌,他和校长华萍说:“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南小毕业的,我们南小的孩子都爱音乐。”
他憨憨的笑容,深深打动了华萍校长,也引发了她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我常常想,我们的教育要给孩子什么,我们不仅要去发现和培养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性人才,我们更要成就每一个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他们爱家乐活,爱岗乐业,一样是国家的中坚力量。”
怎样激发强大后劲?
南小有“秘籍”
五月,走进南昌路小学。白墙黛瓦,润心亭下潺潺流水,知行路上繁花正开……耳边轻轻飘来江南丝竹之声,沁人心脾,这样的天籁怎么就会摇曳在中国南京一所小学初夏的晴空?
优美的校园风光
校长华萍说,这悠扬的丝竹之音是每天的下课铃声。上课铃声,是二胡名曲《赛马》,催人奋进。
“乐”,在南昌路小学有着特殊的涵义,是学校的校训。
“乐”,寓意着孩子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更昭示着师生的款款深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乐”,还意蕴着:南昌路小学的孩子知晓民乐一二,弹拨乐器一二,欣赏民乐一二,畅享琴韵之乐。
这样一所低调的学校,为什么能给予学生强大的潜力与后劲?我们找到了原因。
经过70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南昌路小学熔炼出“艺韵”教育理念,探索出“扬小班优势,显民乐特色,建艺韵文化,促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
乐韵教师
个个擅长“乐教之道”
学校有“诗韵语文”“乐韵数学”“快乐6 1综合学科”三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特色鲜明的教师团队,在省市区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师德标兵、鼓楼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鼓楼区学科带头人、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优秀志愿者……一批批师德先进、一个个教坛名师茁壮成长。教师团队屡获殊荣:鼓楼区德育一束花团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五星级党支部、区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156爱生行动先进集体、南京市优秀教研组、南京市巾帼文明岗、南京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乐韵教师不断追求教学高品质,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艺韵教育践行者:倾心付出,成为学生成长的服务者;精心筹划,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匠心点拨,成为学生探究的引导者;真心相助,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爱心激励,成为学生成长的欣赏者。
乐韵课程
“走在前面”的跨学科融合
南小的老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学生个性,他们打通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各个学科的边界,早在义务教育新课标出台之前,前瞻性地开始跨学科融合教学。
民乐实践课程、博物馆课程、链接 123 课程、百宝箱课程、对话节日课程、民乐美读课程、数学思想体验课程、小诺贝尔课程、小外交官课程、小传人课程 ...... 丰富的课程让每个孩子享有学习话语权、活动权、选择权、归属感。
例如语文课。“一轮明月升起,中秋节到来了,孩子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诗词吗?李白《静夜思》、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表达了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的愿望。听,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同学们通过读诗、赏析古画、读儿歌、听民乐,并赏析儿歌和词曲的韵味,感受了中国传统节日特有的风情。
乐韵课堂
孩子敢于说“我不懂”
在南小乐韵课堂上,老师们引领着乐乐娃主动、快乐、个性化地学习。这里的每位老师在教学上都有一套“独门秘笈”,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每个学生享受“乐学之道”。一年级新生对同学的姓名好奇就是一个学习兴奋点。老师匠心别具地把同学们的姓名制成拼音卡片,鼓励孩子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巩固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律。在民主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这里的孩子敢于说“我不懂”,敢提怪问题、真问题、难问题,切实感受到求知是件快乐的事。
个性学习
量身订制“每一个”成长计划
南小的老师们注重为乐乐娃制订个性化成长计划,计划的制定融合了父母、老师、同学的智慧。老师根据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成绩现状等分层制定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准备多样化,教学内容探究自主化,学习方式选用个性化。例如,英语作业是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到超市去购物融会数学与生活,“童眼看南京”提升综合素养。对话经典、跨界聊吧、童声嘹亮、学科艺苑、馆长成长营、妙招锦囊、希望之旅、音乐氧吧、艺术人生、乐韵创意中心……个性化、艺术化的学习实践活动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助力。
南小连接世界与中国
南昌路小学,有着大大的能量,一路走来,足迹闪耀。
学校现已成为:
教育部哲学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践基地;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
教育部推荐的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江苏省实验学校;
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江苏省平安校园;
江苏省绿色学校;
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
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
南京市特色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南京市文明校园;
南京市园林式校园;
南京市数字化校园;
南京市学校卫生先进集体;
南京市“五一”巾帼标兵岗;
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
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中国教育创新优秀成果奖;
国际启发潜能教育成就大奖;
……
学校曾多次面向全国、省市、港澳台地区和国际舞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先后登上长三角地区小班化高峰论坛、两岸四地小班化教育论坛、中美启发潜能教育联盟论坛、中新有效教学校长论坛……
艺韵南小已经走向国际化,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中的“文化使者”,走向世界的同时,让世界通过南小更加生动地了解中国。
2021年11月
南昌路小学与日本爱知小学开展在线交流,两国孩子们热情互动,纷纷展示本国传统文化,气氛温暖融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以音乐为纽带,以文化为媒介,孩子们“走”进不同的国度,了解中日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日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3月
在悠扬的民乐声中,南昌路小学与德国华达中文学校“云牵手”,以民乐为纽带,结成友好学校,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当天,民乐云教学小课堂也首次开讲。当年的南小优秀毕业生,如今的南小艺术老师王灿、梅宇琦,分别在线上为德国师生讲授葫芦丝与笛子课程,期待德国的小朋友能爱上竹笛,爱上民乐,传递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南 小 的 大 格 局
南昌路小学,当我们走进它,深入它,愈来愈发现,这是一所有着广大格局的学校。
从一个个生动的教育“点”,我们看到了一条条充满韧性“线”,最终形成了多维丰富、张力丰满的“面”。
无论是“启发潜能教育”,还是“适性课程研究”,还有“艺韵特色文化建设”,南小教育人都持续了很多年,不断研究与探索,与时俱进,坚持应该坚持的,创新应该创新的。
教育应该培养好奇的人,快乐的人和坚强的人,不是千人一面,不会随波逐流,南昌路小学做出了自己对于“个性化办学”的有力阐述。
通讯员 张林林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