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厥逆者死(染帛尝尿为测病)

凡是问起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一般都会回答说,中医看病,不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的确,这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就是用眼睛看,包括望神态、面色、皮肤、舌质、舌苔等等。诊是听声音、嗅气味。问诊是问病人一般情况、问病史、问症状等。切诊分诊脉和按诊。按诊是医生用手触摸和按压病人某些部位。

除此之外,古代医生还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诊断某几种病。这里所说的是诊断和检验黄疸病、糖尿病的方法。

染帛诊断黄疸

西医诊断一个人是否得了黄疸性肝炎,除了用肉眼观察病人眼球的巩膜是不是黄染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尿和血的检查。

中医鉴别黄疸,也是先用望诊,先看病人有没有眼睛发黄、身体发黄。同时,古代医生还用了一个方法,就是以丝织品——帛或白纸,浸到病人的小便里,看病人是否得了黄疸,或是检验黄疸病人吃药以后,病情是否得到了改观。

晋代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卷四和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卷四,都记载了染帛染纸验尿

《肘后备急方》第二卷介绍,病人得了肤黄病,开始觉得四肢沉重,浑身不舒服。接着,眼睛发黄,渐渐发展到面部发黄、全身皮肤发黄。这时,应该马上叫病人将小便撒在白纸上,白纸就好像用黄柏的水染过一样,说明热毒已进入身体的深部,必须立即治疗。

治疗过程中,医生为了随时掌握黄疸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好转,药物是不是对症,效果如何,便嘱告病人家属,在每天夜间,把帛浸到病人排出的小便里去。第二天把帛晾干,记下日期,前后进行比较。如果帛的颜色一天比一天白,说明病人的黄疸开始退去,也证明药物是有效的。依据帛的颜色判断病人是否需要继续服药,以及决定服药量的多少。就当时的条件来说,它不失为一种合乎科学道理的检验手段。现代的染色试纸,正是从这一原理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更先进罢了。

尝尿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病人的主要特征是三多,即多吃、多喝、多尿。后期消渴病人往往疲乏、消瘦。中年以上的消渴病人大多数是体态肥胖者。古代不少帝王、文人,如汉武帝、唐太宗、唐高宗、司马相如、韩愈等,都得过消渴病。

我国很早就知道消渴病人的尿是甜的。如《外台秘要》第十一卷记载:“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那么,怎样才知道病人的小便是甜或不甜呢?这可能是细心的人们偶然发现的。

《普济方》第一百七十六卷说,消渴病人的尿“如浓油,上有浮膜,味甘甜如蜜”。尿撒在地上的时间久了,“诸虫聚食”蚂蚁等小虫就聚拢来吃其中的糖分。

病人将尿撒在地上,等蚂蚁来吃,这样诊断消渴病人的办法当然是很不方便的。因此,医生往往采取原始的,但是比较简单的方法,让家属尝一尝病人的小便。传说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患消渴病时,他的夫人卓文君就曾经尝过其尿。

汗出厥逆者死(染帛尝尿为测病)(1)

(秋枫木 半夏 蛤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