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1)

《傅雷家书》,汇集了从1954年至1966年间,历时12年的186封书信。所刊录的,多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也有母亲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儿媳弥拉以及互通的书信汇总。

这部被誉为“教科书”式的书信集,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带去启迪,并为之一读再读。

初次接触《傅雷家书》,距今已过去整整20年,那时初中住校,父亲送了我这本书,也常常给我写信。我想他大概是受了此书的影响,想对叛逆的我有所帮助,但那时还小,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也读不懂书中的精髓。

几年前初入职场又仔细阅读过一回,依稀记着的是因为读懂了一些父母的爱子心切,才学会了和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和解。如今再读,却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2)

此次阅读,发现在《傅雷家书》中始终贯穿着人生三大主线: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3)

事业线

——对艺术的探讨与艺术修养的形成

要热爱艺术

傅雷在信中经常与儿子探讨艺术,有一次傅雷听了儿子寄来的录音,评价儿子“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

这种精准的分析,既肯定了儿子的作为,又指引着他继续前进。很多时候,傅雷都一再提醒儿子,想要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就不能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要仔细客观的分析,要让观众感受到音乐是带给人振奋和无限快乐的,要让音乐落到实处。

要忠诚艺术

热爱之后,还需要忠诚。傅雷告诉儿子傅聪,他一生在任何时期,就是恋爱的时候,也没忘却学问第一,可见对艺术对学问的忠诚在父亲眼里是何等的重要。所以会和他讲:“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

这种忠诚,不仅体现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需要战胜困难,还体现在对音乐的坚持上。要让儿子傅聪明白,任何事情坚持很容易,难的是一直在坚持。喜悦和艰辛、鲜花和荆棘一定是并存的,持之以恒方为忠诚,凡事不可半途而废,不能操之过急。

要敬畏艺术

当傅聪小有名气后,傅雷又写信说:“你的情形与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的期望”。这是一种告诫,当人达到一定成就后,容易“高处不胜寒”。

所谓曲高和寡,才气越高,就越要学习检讨自己。这时候就要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提醒儿子,敬畏心常有,散漫心不可有,要不断推敲和思索艺术,才能有修养有作为,才会受到世人的尊敬。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4)

这条贯穿人生第一条主线的“事业线”,热爱、忠诚、敬畏艺术,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一个不吝啬对儿子赞美,同时也不忘鞭策儿子的老父亲形象。

傅雷先生以他对艺术的高深造诣,在儿子成才路上,将所积累的对艺术的熏陶及艺术的涵养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儿子,成就了儿子的理想,也成就了父亲的教育方式。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5)

感情线

——走向幸福的关键所在

父母对儿子的关爱

儿子傅聪走向千里之外的地方求学后,父母对他的牵挂,几乎出现在每封信中。不同于母亲朱梅馥对傅聪的温和细腻、情感直露,父亲傅雷多数情况下是克制的、含蓄的。

这种隐藏在日常琐碎中的关爱,让儿子傅聪,有时会比较嫌弃,因为他想独立,想成长。但父母对子女的关切,就是存在于唠叨与牵挂中,一边百感交集孩子在长大,一边又不忘千叮咛万嘱咐。

父亲与儿子的和解

傅雷在关切儿子之余,很多时候透露着自责,尤其在儿子和弥拉结婚后,收到一本写弥拉父亲的书时,他会反省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别,认为在儿子幼时,教育太过苛刻。

可是中国老一辈的教育都是恨铁不成钢的“棍棒”教育法,这种专制的、严厉的教育不过是中国父爱下一种深层次的诠释,相信傅聪会明白,我们也会理解。

所以后来的书信中,傅雷会说:“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要越来越少,一切要靠你自己,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

传授婚姻相处之道

傅聪结婚后,傅雷夫妇一度很担心他的婚姻,所以不厌其烦的传授他婚姻相处之道。

要说家书中对婚姻最有借鉴的,就是傅雷和朱梅馥之间的感情。朱梅馥有段话写的极好,“忍耐和包容是两回事,忍耐是一次次的心结,包容却是一次次化解,忍耐是爱,包容却是大爱。”

因为朱梅馥对先生的了解,所以愿意原谅他的脾性,因为朱梅馥的爱与耐心,所以愿意与他磨砺。傅雷夫妻希望儿子的婚姻也能如同父母的婚姻,平静而温和,长久且美满。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6)

此时贯穿人生第二条主线的“感情线”也展现了出来,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傅雷对傅聪的关爱之情,也充满着旧式父亲与新时代儿子的和解。

同时,传递给儿子“家”的概念,让儿子懂得婚姻是需要经营的。这也给了读者一个明确的感情借鉴,引导读者对幸福的深思。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7)

生命线

——传递人生哲理

先做人,再做事

“心中没有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情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这是傅雷多次对儿子强调的,一定要先做人,再做事。天下最难是做人,故事与人相比,人为本,事为末,做人是立业之魂,要心存感恩,心存谦卑,心存善念,才可得一个圆满结局。

问心无愧最重要

傅雷在信中也会提醒儿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他想让儿子明白,和父亲写作、翻译一样,所谓“文字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磨砺的过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高低沉浮是常态,减少患得患失之心,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这样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太过计较,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永不忘却赤子心

“永远保持赤子之情,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字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傅雷和儿子傅聪所说的赤子之心,应该是勇敢,是担当,是谦卑。

是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是心灵保有纯净,是热烈而真挚的感受生活,是要永远爱艺术、爱人民、爱祖国。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8)

至此傅雷书信中这条贯穿人生第三大主线的“生命线”也梳理完毕,它是对前两条主线中艺术和感情的升华。

把人生哲理揉碎在平淡生活中,将人生真理描绘在生活琐碎里,这份舐犊之情,这些人生价值观,即便放到现在依然适用,且永不过时。

结语

傅雷先生于儿子傅聪,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他们谈艺术、谈感情、谈人生,在家长里短间传递着爱与被爱,在字里行间中透露着人生智慧。

《傅雷家书》不仅是教育读本,更是婚姻、生活指导读物。是承载着名族大义,是追寻艺术真理,是探索人生意义的优秀书籍。

金庸先生曾评价:“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楼适夷先生也表示:“《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这样一部贯穿三大主线,道出万千人生指南的家书,真的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傅雷家书20篇到30篇的读后感(好书推荐傅雷家书)(9)

图片:作者拍摄《傅雷家书》内页所提供的照片。

夜半闻君话语安,一个有着理性头脑,感性情绪的作者。愿与你们一起看人世百态,品人性善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