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详解三十四(不求甚解读唐诗)

按民间说法,杨炯因祈雨不得、自投潭中而死,虽然有点蠢,但也算死得其所。正史和稗说,哪个更接近事情真相?暂且不去管他,然而杨炯死在“盈川”任上是不假的,这也验证了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名臣裴行俭(1)的预言。

唐诗三百首详解三十四(不求甚解读唐诗)(1)

裴行俭

裴行俭在担任“吏部侍郎”期间,李敬玄(2)曾向他盛赞王、杨、卢、骆四杰,并加推荐。但老裴却说:一个读书人能否担当重任,先要看器识,然后才是文艺;像王勃这三个人,虽很有才华,但气质浮躁浅陋,哪里像能够享有爵位俸禄的人呢,只有杨炯相对沉静,可以作到县令这一级,其他人,能善终就很不错了。(3)

不得不说,老裴的眼光还是挺“毒”的,一句话,断了四人命运,且结局也差不太多。而他看好的小杨,也很“听话”地在盈川县令任上死掉,至于是投潭呢,还是其他什么死法,都不重要。

老裴的这段话,是从为朝廷遴选官员角度出发评价“四杰”的,至于文学上的才华和建树,又如何呢?“四杰”的排名次序,究竟怎样才算合理?虽然“初唐四杰”都已离开历史舞台,到另一个世界“骋才论艺”去了,然而,这个问题在他们生前就一直被炒作、被争论,身后也没消停过。

唐诗三百首详解三十四(不求甚解读唐诗)(2)

唐阎立本《人物故事图册》

数十年后,“诗圣”杜甫写了六首论诗绝句,表达对前辈诗人的评价,以及自己的一些创作态度和宗旨,其中一首这样说: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对“四杰”评价颇高,清人史炳在《杜诗琐证》中解此诗道:“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

如果“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排名问题,到老杜这首《戏为六绝句》还不能算“盖棺之论”,那么奉为“正史”的新、旧《唐书》的记载,是不是就可以作为“官方”的权威认定呢?

《旧唐书·文苑》上说: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唐诗三百首详解三十四(不求甚解读唐诗)(3)

清·刘墉《戏为六绝句》之一

其实,以“王、杨、卢、骆”为序的“榜单”早在“四杰”还活着的时候就出现了,而且还因此引发过一番“热议”与“争论”。

史料记载,“四杰”中的“小三”卢照邻听到这份“榜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喜居王后,耻在骆前。”

据此,大家都认为卢同学很谦虚。

但又有记载说,这句话的“专利权”并非卢照邻所有,而是“四杰”中的“老二”杨炯,且语句不同,语意亦相悖。

杨炯说的是: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那意思,排在卢老哥前面,我很惭愧;但姓王的那小子,他凭啥排我前面?哥不服!(4)

这两则记载不同,但应该还是比较符合两个人的性格。

唐诗三百首详解三十四(不求甚解读唐诗)(4)

清·刘墉《戏为六绝句》之二

这份“榜单”争论来争论去,便酿成文艺圈一个“热点话题”。

话说有个叫“崔融”的人,开了档直播栏目叫“小崔说事儿”,某期“嘉宾”邀请到张说(5),聊的话题就是“四杰”。

“主持人”小崔:“我看王勃不错,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嘉宾”张说:“不然。盈川(炯)文如县(悬)河,酌之不竭,优于卢(照邻)而不减王。耻居后,信然;愧在前,谦也。”(6)

节目“播出”后,立马引发热议,且延续了一千好几百年。

如明朝有个叫陆时雍的人就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王勃)其最杰乎?……”是“挺王派”。(7)

晚明许学夷说:“四子……析而论之,王与卢、骆绮靡者尚多,杨篇什虽寡,而绮靡者少,短篇则尽成律矣。”这是“挺杨派”。(8)

而清代陈仅则认为:“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是“挺卢”说。(9)

等等。

所以,“四杰”的排名,既有“王、杨、卢、骆”,又有“杨、王、卢、骆”,也有“卢、骆、杨、王”,而张说在《赠太尉裴公神道碑》又以骆为首,称“骆、卢、王、杨”,所以这场“官司”就算再打几百年,也不会有结果。(10)

唐诗三百首详解三十四(不求甚解读唐诗)(5)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本)-1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每个时代又有每个时代的审美标准。老杜在后世被尊为“诗圣”,但他生前却不那么受“待见”,更无法拥有相应的“礼遇”;东坡词被目为“豪放”鼻祖,然而在当时他的这些东西却被人嗤笑,认为不是词之“正体”,等等。况文人合称本就多得不胜枚举,如“班马(班固、司马迁)、苏李(苏武、李陵或苏味道、李峤)、沈宋(沈佺期宋之问)、李杜(李白、杜甫)、元白(元稹、白居易)、皮陆(皮日休、陆龟蒙)、温韦(温庭筠、韦庄)、苏梅(苏舜钦、梅尧臣)”之类,但谁敢笃定何者更优、哪个为劣?

所以,争论排名顺序毫无意义。只有无聊之人才会注重这种虚名。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写诗作文又不是卖大白菜,量多为胜。况且,对“四杰”评价原非单纯指诗的造诣,更有“骈文”和“赋”这种半死不活的东西。(11)

因此,“四杰”究竟谁高谁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各自都有名作传世,都为推动唐诗革新、为唐诗形成自己的气格风骨作出过贡献。

老杜在《戏为六绝句》其三中说得好: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

意思是:即便“四杰”不能完全摆脱齐、梁以来的浮华习气,尚未尽得风骚之旨,但他们的才华如“龙文虎脊”般“历块过都”(12),奔驰千里,所作诗文经得起时间检验!

因此,你喜欢谁,就把谁排第一;怎么叫顺嘴,就怎么叫呗!“四杰”再不高兴,也不可能活过来找你决斗不是。

唐诗三百首详解三十四(不求甚解读唐诗)(6)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本)-2

注释:

(1).裴行俭字守约,初唐名臣、良将、书法家。

(2).李敬玄在唐高宗李治时曾任宰相。

(3).《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4).卢说见唐张鷟《朝野佥载》,杨说见《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5).张说(音悦)字道济,一字说之,唐朝开元间名相。

(6).《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7).陆时雍《诗镜·总论》

(8).许学夷《诗源辩体》

(9).陈仅《竹林答问》

(10).“四杰”排名问题,各说均有,孙映逵校注《唐才子传》有例举。

(11).宋人陈正敏撰《遁斋闲览》中有一则“王安石编四家唐诗”的记载,详细录述王对李、杜等文人合称及排名问题的见解,可供参考。

(12).“历块过都”谓经山丘过都市,意为纵横驰骋,施展才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