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1)

//锄禾

《悯农》这首诗在中国可谓是做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从唐朝到现代一直盛传,而现在她也成了孩子们入学时课本上必须要学习的一首诗。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学过那么多的诗词,名家大作背诵过不少,可是到头来大家都会发现《悯农》这首诗不用怎么背诵就能记得住,不用天天念叨,却也忘不掉,这正是因为她特别地接地气,通俗易懂不说,而且她所描写的画面是每一个劳动人民亲身经历过的辛劳和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会被千古传唱。当然,今天我不是要讲这首诗有多好,而是想满足一下部分人的好奇心。虽然这首诗通俗易懂,但是对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就有点模棱两可的感觉了,比如“锄禾”中的“禾”到底是什么,而“锄禾”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农业生产行为?

在大部分的解说中只把禾解释为庄稼,但是庄稼的范畴特别大,如果我们想去细究,那就必须得抽丝剥茧的分析一番。禾在古代指代的是一些谷类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应该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粟(小米)、黍(黄米)、高粱,这些植物在幼苗时期长相都相差无几,只有在后期才能发现其各自的不同之处,为了让五谷不分的朋友们分清楚这些农作物,我贴几张图来简单介绍一下。

水稻,也是我们现在的主粮之一大米。主产区为南方和东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适合种植。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2)

这是水稻成熟后的样子。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3)

小麦也是我国主粮之一,这是小麦初期的样子,看上去和水稻苗很像。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4)

小麦成熟后的样子,一粒粒麦子就包裹在麦穗里。我们吃的面条、馒头、花卷所用的面粉就是由它而来。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5)

粟,现在称之为小米,这也是我们的主粮之一,小米的苗和小麦、水稻苗很相似。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6)

成熟后的小米是这样的,像不像狗尾巴草,其实小米确实是由野生狗尾巴草繁育驯化而来,所以长得像就不奇怪了。我们喝的小米粥便是由它而来的哦。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7)

黍,我们称之为黄米,南方人酿的米酒(黄酒)就是用这个了。这个穗子和水稻的很像。黄米的秆可以制作成扫把,以前的农村高粱秆制作的扫把用来扫地,黄米秆制作的扫把一般用来扫炕。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8)

高粱,初期长的有点玉米,成熟后的果实区别就大了,不是主粮。我们常见的扫把就是由高粱秆做的。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9)

也有人提到会不会是玉米,但是就时间上而言,唐朝的时候玉米还没引进到国内种植。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10)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11)

//春种一粒粟

刚才我们对提到的五种农作物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几种农作物哪种最有可能是李绅所诗中所提到的“禾”。

根据当时社会情况,农民种植的农作物肯定不会考虑其经济价值,更多考虑的是能否果腹,所以高粱可以先剔除了。其次,黄米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黄米黏性较大,食后不易消化,不能长期食用,所以农民辛苦耕作的不会是一种食用价值不大的农作物,那么黄米也可以被去了也。

那么会不会是小麦呢,根据当时社会农业生产水平,再加上李绅所在的南方地区而言,小麦种植的可能性也不大,当时小麦种植大多还在北方地区,到明朝时期小麦才在大江南北普及开来。对于期盼安稳日子的老农而言,种植传统农作物肯定是首选,所以不会是小麦。

现在就剩下水稻和小米了,哪个更有可能性呢,毕竟这两种作物也是中国古代的主粮,那我们就再来细细探究一番。

“锄禾”这个农业生产行为中明确的提到了“锄”这个工具,这个农业生产工具一般是在旱田里才会用到,在水里是用不到的,在水田里一般用的是一种叫“耙”的农具。

这个是锄头,一般用来松土或锄草。以前的乡下,在玉米行间进行锄草时这个就是专用工具。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12)

这个叫耙,和猪八戒的钉耙一样一样,可以用来田间(水田、旱田皆可)松土,锄草或种植。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13)

那么最后的答案就只有小米了,也就是粟了,作为当时的主粮之一,李绅所指的禾应该是小米。我们也可以根据他的另一首《悯农》来找找答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看来是小米无疑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答案,只是一番无聊的分析而已,也算是给部分小朋友普及点农业知识。

其实,除了有人好奇“锄禾”中的“禾”是什么之外,还有人好奇“锄禾”是发生在哪个季节,是一种什么样的农业生产行为,是锄苗还是锄草,又或是种植?如果真有兴趣,那么我们下期有空再侃!

锄禾是哪个季节(锄禾中的禾)(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